北宋赵佶_闰中秋月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法将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接着又将中秋设定为中国传统的主要佳节,其意深刻悠远。
每到这一天,远方的游子,都会记起王维那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归家似箭的心情禁不住油然而生。
宋 刘松年 嫦娥月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佚名香月潮音纨扇页辽宁省博物馆
古之中秋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继而引发一列系的祭祀活动,比方古代帝王就有祭月拜月仪式,后传至民间,并渐渐摆脱单一性祭月拜月,发展到形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比方玩花灯,赏桂花,吟诗书画,以满足人们美好的理想,表达情感,张扬个性,释放感情。
明唐寅嫦娥奔月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轻武重文,中秋必然成为文人书画家吟诵的重要题材。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有一首中秋时节与其弟相欢中秋团圆的《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唐寅嫦娥执桂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宋代诗词大家、书法家苏轼一生为官,多因性情使然,官场一直“清寒”不顺,但其弟苏辙性情随和,官场则风平浪静,一直以自己人脉在朝庭上为苏轼周旋,但苏轼还是多次被贬流放外地。这年中秋,苏轼在京城与弟苏辙久别相逢,两人借月赏月时,交谈甚欢,苏轼心情激动,想到自己命运如此多舛,情不自尽写下这首欢喜中包涵淡淡忧伤的诗句,并问苍天: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 陶成 蟾宫月兔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一过,兄弟又要分离,日后何时才能相会?但兄弟之情跃然字里行间,却是情深意切。
宋代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的词也是可爱: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元 佚名 嫦娥望月图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辛弃疾作为宋代文武将才,其作词,大多悲壮慷慨,但“中秋元月”却写得欢快明朗,词中先回忆去年的中秋,我们曾在楼台备好酒,在丹桂花香室内,对月把盏,杯中成影,多么快乐啊!而今中秋宵夜,我们携手再次登楼,面对窗外秋雨,云雾隔着通天路,笑一笑也罢,无需再问今宵有月无月,有红烛高照,有笔墨纸砚,有美酒佳肴玉光杯,仍要: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南宋 李嵩 月夜看潮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有《闰中秋月诗帖》传世留在人间,这是他在人生中最精彩岁月里创作的一首诗,有诗又留下手迹,真是难得。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以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宋徽宗借中秋天际一轮圆月,想到国家之盛,人民家居有业,社会安静美好,其心情自然舒怀,于是借月抒怀,看似写景,实写国富强民一派兴旺况境。
此诗,赵佶以擅长独创的“瘦金体”书写的,其意更加非同凡响。“瘦金体”原为“瘦筋”,先出唐人书家薛稷之手,赵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发挥创造,在“瘦筋”体的基础上,将线条书写得更加瘦劲,顿笔点画更加夸张,让字形更为整饬。
南宋马远月下花前图天津博物馆
是故此诗书写特点是:长横例作鱼头状,中间行笔细若如丝,收笔重顿;竖笔很少有悬针,呈右向倒钩状,长撇起笔往往有个弯头;捺脚长布呈纺锤形,放弃原笔画的刀状,这样显得更加舒展飘逸,妩媚之中透露着挺拔的艺术魅力,写出了皇家书法的庄重与肃穆的风韵。
除了诗词、书法,以中秋为题材的画作也有不少。
五代十国 佚名 浣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时期有一幅《五代人浣月图》。整图画面明月皎洁,有一身著半袖裙襦盛装女主,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旁立侍女三人,一侍女侍焚香,一侍女捧奁,一侍女荷琴,神情庄重静穆。主仆仕女,个个雍容富贵,艳丽多姿,可谓光彩照人。
且庭院高深,高植虬松,还有梧桐芭蕉,枝叶苍郁繁茂。四周的芙蓉、蜀葵、雏菊等各种花卉竞吐芳香,特别在盛装女主人的左边奇石上竟然有一盤踞的蟠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脚的龙),看似伏身泻水,实为池中明月吸引,似乎正在观望水中之月,有盘龙望月之吉祥。
《五代人浣月图》清晰地展现了五代中秋之夜众女“拜月”之情景,对后人了解五代达官贵妇置身中秋是一个活生生的可读场景,古代五代妇人在自家庭院是怎样“拜月”的,表现出五代时期人民生活平静、安好的神韵。
其实无需多论,面对每年八月十五头顶天际一轮清亮的满月,想像着人活在世上,一生总要经历很多苦难和伤痛,总希望国泰民安,生活安稳,让生活多一点幸福,少一点灾难,于是寄望于上天,想叫明月给人间带来岁月静好的愿望,才是主要目的。
宋佚名拜月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时至今日,中秋节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虽然悠久,但当那些由远古时期留给我们众多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的艺术魅力逐渐淡化之后,面对快捷的现代生活,距离不是问题,心的隔膜和远行,才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通病。于是,古人在中秋节所谓的祭月拜月,团圆相聚、饮酒作诗画画的风俗风情,早已渐行渐远了,许多时候我们继承的中秋只是徒有其表的一个“空壳”罢了。
但近几年在国家有意倡导恢复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背景下,中秋佳节在新时期有了新姿态,除了赏月,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一家人围坐一起,吃月饼、裹粽子等,还有不少以中秋作为题材开展书画诗词大赛活动,或举办带有中秋神韵的特色文化娱乐活动,共同弘扬中秋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
今后,“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的情怀肯定会越来越浓。
南宋马远对月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