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扬子晚报艺术节|萧平:以形写神 神形兼备

第十届扬子晚报艺术节|萧平:以形写神 神形兼备
2024年07月05日 16:46 扬子晚报

萧平

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绘画不拘一格,借古开今,清新放逸。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三十余次,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收藏。1983年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及欧亚洲各地考察、讲学,出席国际艺术史高层论坛并发表论文和演讲。出版《萧平书画集》《画坛儒风•萧平艺术人生》等书画集近三十种及《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倪云林研究》《娄东画派》《陈淳》《龚贤》《中国画》《鉴识傅抱石》《丹青论古今》《萧平之书、画、鉴、藏、论》等研究专著。

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西南大学、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民进江海书画会会长、兰亭书会顾问,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书画鉴定中心主任,南京大美堂书画鉴藏社社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书画家联谊会顾问,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江苏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以形写神 神形兼备

——著名艺术家萧平人物画赏析评论(节选)

文|张澜涛

萧平的人物画与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一样,依旧走的是借古开今、兼容并蓄的画路,诚如他自己所言:这里学一点,那里取一点,移花接木,集腋成裘,通过理性的感悟与平素的践行,不断地改良和探索,久而久之变为具有自己风格的技法,抑或画法。

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捷径可走,书画艺术亦然。萧平能够把人物画描绘的出神入化的程度,可以想见他长期为之不懈的辛勤付出,所成就他的艺术人生的创作生涯,如同他留在洁白雪地上一窝窝足迹,深邃而弥坚,弘毅而笃厚。

从萧平提供清华美院教学范本教材之人物画集来看,其笔墨所涉及到众多的古今名家绘画技法,在他出版的《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美术论著中,可见他对人物画彩与墨的变迁,进行过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并将其结论归结为经过后世不断探索和改良,才有了今天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萧平在古今综合技法兼容并蓄的同时,他的人物画,还受到梁楷和张风的深刻影响,使得他的技法底蕴越发变的娴熟有致,墨趣盎然,其个性化的特质得以张扬和释放:时而挥毫泼墨,淋漓尽致;时而寥寥数笔,勾勒聊表;时而工写兼备,各得其所;时而写意传神,栩栩如生。

萧平先生的绘画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诸多的笔墨感悟,艺术名家的博大精深,亦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正是笔者欣赏他的画作,立题写他人物画赏析评论的吸引力之所在。

萧平以厚积薄发的艺术学养,跨越时空地创作了《倪高士云林子造像》、《石谷子骑牛图》、《蒲团松上梅矍山图》《张大千造像》、《齐白石造像》等精美的人物画作品。

用墨之精湛,造型之精准,描述水准之高,表现手法之独到,线条之流畅,加之环境的衬托与渲染,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人物的神采与精神面貌,没有深厚的古典功底,是无法完成这类相当有难度的人物画创作的,唯萧平笔下所独有。

中国画里的人物画,从技法层面讲是很难把握一个画种,因为人是真实的存在,不是凭空想象的虚构与神话描绘,因此画真实存在的人,对画家是个挑战。

这就需要画家对不同人物的特征和神态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求所创作出的人物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萧平的人物画适应了这种挑战,跳出了完全依赖技法的窠臼,在一定程度上把技法糅合在他所表达的人物神态中,故而注重以人物的表情、神态及性格为形象构建,辅以环境衬托,使其笔下人物画不单薄、不模糊、不庸俗,给人以丰富而生动的画面感,努力在写实与写意中探索出了一条人物画创作的新路子。

在萧平先生提供笔者欣赏的人物画印度《父与子》、《火焰山下花蝴蝶》、《普米族祖孙》、《苗家风情》、《童年回忆》、《紫暄百日》等多幅精美的人物作品,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物画,即便是儿童人物画,一概被他刻画淋漓尽致,不落俗套,精彩纷呈。

作品欣赏

《秋风吹下红雨来》180x97cm

《乐山大佛》

《董其昌》

《齐白石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