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着中秋时节近,剪绒花勣斗鹌鹑。”明代朱有炖的这首词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中秋佳节剪绒花、斗鹌鹑的休闲场面。绒花这项险遭大机械工业摧毁的传统技艺如今在一批年轻人的手中再焕光华, 庄珊珊就是现如今青年一代的绒花制作者之一,近日,立志传播非遗文化的这位95后女孩受到各方关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了她。
庄珊珊2018年从南京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后,来到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站路就是绒花。“因为对绒花感兴趣,因此拜访了赵老师,18年毕业后就加入了赵老师的团队,正式学习做绒花。”庄珊珊告诉记者。
无法采用机械大批量制作的绒花制作工艺一度陷入濒危之境,南京老人赵树宪也曾被人称作是“南京最后的绒花匠人”。如今赵树宪老师门下有了几位年轻人跟随他学习绒花制作技艺,庄珊珊是其中一位。绒花的制作由“勾条”“打尖”“传花”三个基本操作构成,从蚕丝染色到制作绒条再到修改加工绒条使之变成各种形状,一朵绒花才算完成,绒花制造的特殊过程也决定了绒花无法使用机械大规模大批次的制作,庄珊珊介绍到,“一朵绒花的制作基本上一天是做不完的,因为步骤多,而且都需要纯手工制作。”2018年,借由大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绒花这种独特的饰品被更多人所知,也开始被更广阔的市场接受,庄珊珊说,“当前绒花的市场是比较好的,越来越多人了解、喜爱绒花,也越来越多人购买绒花作为配饰使用。”不仅是《延禧攻略》,近期播出的古装剧《玉楼春》中也出现了绒花,其中辣目洋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身着明制汉服,头簪南京绒花,这其中的绒花大多就出自南京梧翎凰绒花,这些绒花首饰精致小巧,遵循古制,赵树宪老师的另一位90后学徒李璐就参与其中制作,庄珊珊对此向记者介绍到,“不同时期时兴的绒花款式都具有最符合地方审美的地方,传统的绒花头饰贴近民俗,现在的新款式也有不少向经典款学习借鉴的地方。”
相传绒花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南京绒花作为贡品呈贡宫廷,成为只有王公贵族妇女才能使用的饰品。至明清时,民间有了大量手工作坊制作、售卖绒花,今南京三山街、长乐路一带曾是“花市大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老城南还聚集着四十多家绒花作坊,而后几十年中相继衰落直至消亡。
2019年赵树宪创办了南京梧翊凰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绒花技艺,向大众出售绒花饰品,当前公司集合生产、制作、销售为一体,“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绒花,认识到绒花是什么样子的。”庄珊珊说。绒花的制作是精细的,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在一方小小的工作台前,庄珊珊和其他几个年轻人还在不断向师傅学习,精进自己的手艺,在日复一日的制作中,绒花这项南京非遗技艺代代相传,终有一日会再回往日辉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