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蔡元培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蔡元培看到时代的弊病,希望通过美育求得人性人心的改善,这一思想受惠于德国美学,特别是席勒美育思想颇多。朱光潜认为,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是他的美学思想最集中最有系统的表现。
抗日战争时期,冯至开始翻译《审美教育书简》,后在1980年代经冯先生弟子范大灿校阅后出版。20世纪以来,《审美教育书简》影响了几代国人的的美学观和哲学观,遗憾的是,这一经典译本在市场上断版多年。近日,世纪文景推出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单行本,以全新装帧赋予经典新的活力。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译本序
只有审美教育能恢复天性的完整
《审美教育书简》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席勒看来,古希腊的人拥有完整的人性,感性和理性尚未完全分开,“他们既有丰富的形式,同时又有丰富的内容,既善于哲学思考,又长于形象创造,既温柔,又刚毅,他们把想象的青春和理性的成年结合在一个完美的人性里。”
而文明的发展给人带来了创伤,人的天性的内在联系被撕裂了,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在书中,尤其在前五封信里对于时代的缺陷做了生动的描绘和批判。他说,他所在的时代的特征就是上层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专横,下层社会粗野暴戾。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如果要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状态,首先需要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为此他宣布,“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审美教育书简》就是他开出的“济世良方”。
正因如此,宗白华曾评论到,席勒想从“美的教育”入手,“使堕落的分裂的近代人生重新恢复它的全部与和谐,使近代科学经济的文明,进展入优美自由的艺术文化,如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代”。
冯至
历久不衰的经典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完善和社会改良的途径,照见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席勒本人十分重视本书,称其为“一生中所做的最好的事情”。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是在 1904 年由王国维介绍到中国来的,近现代的诸多哲学、教育大家对其赞誉有加。
蔡元培曾道,“自文艺复兴以后,文艺、美术盛行。及十八世纪,经包姆加敦与康德之研究,而美学成立。经席勒详论美育之作用,而美育之标识,始彰明较著矣”,认为审美教育的作用经过席勒的阐释得以正式彰显。
李泽厚将席勒的思想看作人类美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果从美学角度看,并不是如下许多人所套用的公式: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而应该是:康德——席勒——马克思。”
北京大学教授丁宁更重视《审美教育书简》对当下读者的独特意义,“《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比那些一味偏于理性思辨的美学专著具有更为明显的可读性,可以让读者开卷即有益,随意浏览,在警句迭出的字里行间获得绵绵不断的启迪。”
珍贵译本,全新装帧
冯至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为中国德语文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作为冯至的弟子,范大灿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校阅过程中,范大灿添加了丰富的注释,并在每封信前增加内容提要,以期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新版采用了清雅灵动的装帧风格。封面选用市面较为少见的手揉纸,真实还原书信的细腻触感;内文采用裸脊索线,书页可以完全打开,更贴近阅读书信时的场景感。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审美教育书简》与文景此前出版的冯至译《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保持了一致的装帧风格,二者可作为小套系收藏。
除单行本外,文景2019年还出版了《冯至译文全集》,完整收录冯至译德语诗歌、小说、文论、美学等数种,立体展现了这位中国德语文学开拓者的翻译生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