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我们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今天是十一假期的第四天,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感恩敬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央视主持人倪萍2017年出版的《姥姥语录》一书,登上了微信读书热度榜第二位。
“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了头也得亮。”
“哪有神哪?神就是人,人就是神。”
“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
“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着自己比人家高,也别怕自己比人家矮。”
“人啊,啥事都得经历,错儿也得犯才是个真人,没有错儿那是画上的人”……
99岁的外婆去世6年后,倪萍开始尝试用文字来排解思念,将自己和姥姥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包括她那些简单朴实的话语。像是萝卜白菜一样不值钱的东西,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
《姥姥语录》的前言是倪萍以外孙女的语气写给外婆的“告白”,“2008年,姥姥走了,这八年里我想姥姥,许多次梦里和姥姥相遇。”
“我其实一直想写你、画你,只是离你太近了,总觉得伸不开胳膊蹬不开腿。你走了,远了,反而看你更清亮了。你年轻时说的那些‘废话’,我都像宝贝一样‘拾到篮子里都是菜’,有的都不用择。”
细细品味,年迈长者的每句话,无论柴米油盐酱醋茶,好像都带有溶于人生其中的道理。
不识字的姥姥说的话就像天籁之声,她细细地品味着,慢慢地享用着,“都是些早就明白的理儿,可也都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理儿。”
有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说:“每一位看似平凡的长者,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语录,都是他们留给这世界最好的礼物。多与长者对话,或许倾听让你有所领悟。”
结束语中,倪萍借由她和儿子的对话,透露了写作此书的原因。
“你写老奶奶是因为想她吗?”
“不仅仅是……”
“是为了挣钱?”
“也不仅仅是……”
“死了的人都有人想吗?”
“也不见得……”
写作是为了表达想念,也是为了不忘记。倪萍在书中说,思想放下了,行为就无拘无束了。没有文采,没有章法,更没有布局,有的仅是真情,“手中的笔跟不上脑子,写的什么不知道,只是回忆,只是回眸,常常是进去了回不来。无限眷恋和姥姥在一起的穷日子,欢乐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我尽情地和姥姥说着荣成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王菲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