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地理 | “中山路四十八巷”——南京城曾经的最繁华

南京文化地理 | “中山路四十八巷”——南京城曾经的最繁华
2023年03月13日 17:29 扬子晚报

新街口广场位于南京中心区域,于四条干道相交处。东为中山东路,通向中山门;南为中山南路,通向长干门;西为汉中路,通向汉中门;北为中山路,通向鼓楼广场。南京新街口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以其罕见的商业密集度和经济体量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

在“中华第一商圈”发展过程中,曾有一条巷——南京市中山路四十八巷。它原本没有名字,就以门牌号代替了。这里曾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最繁华的地段。

上世纪40年代的新街口

先说说中山路,中山路位于南京市中心,是一条长2公里,街宽40米的南北向交通主干道。它南起新街口广场,北至鼓楼广场。这条路与长江路-华侨路、珠江路-广州路、学府路等干道相交。它于1929年兴建,是从下关中山码头直到中山陵全长20公里的迎陵大道的一部分。全路两旁有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南段是中华著名商圈——新街口的一部分。

四十八巷虽小,但很重要,它沟通了这一片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条巷子是东西走向,东面就是熙熙攘攘的糖坊桥和青石街,西面就是新街口的中山路了,路面的商店栉比鳞次:李顺昌服装店,太平村食品店,胜利电影院,茂林水果店,冠生园,先施钟表店,耀身绒线店,中国布店,环球照像馆,华东文具店,苏厨卤菜店……南京昔日的繁华在此呈现。

上世纪50年代的新街口

这巷子里,曾经有个闻名江南的百花书场。可谓“论世三千年,惟妙惟肖;弹词廿四史,亦庄亦谐”,它是当时南京唯一的苏州评弹书场,也是中国最北的一个苏州评弹的书场,另一个书场是马路对面的韩业兴饭店楼上叫红楼书场,它却以说南京白局为主。我的外公是评弹迷,我两岁跟着他老人家天天去听书,泡在百花书场,年幼的我糊里糊涂的听着书,只是为了熬到散场,外公会买一小碗油炸豆腐干给我吃吃,那时的油炸干,是用干净的小蓝边白瓷碗盛的,酱油瓶上戳个小孔,往油炸豆腐干滴上几滴,那美味,再也吃不到了……

当时,书场就是我晚上的乐园,这是一种熏陶,无论听懂听不懂,一听到台上的演员语调有变化,就知道要散场了!有时听书听的不耐烦了,自己就会在书场里乱跑,帮服务员收拾茶杯。那时书场里的坐位扶手都有一个茶杯洞,快散场时,服务员就会来收茶杯,我便会忙得不亦乐乎……

上世纪60年代的新街口

在这里,我听过蒋月泉,朱慧珍,徐丽仙,金声伯,曹啸君,王丽堂,杨乃珍,侯丽君等一代评弹大家的书……那都是连台本书,一听就是几十天,《七侠五义》,《武松》,《珍珠塔》,《描金风》,《玉蜻蜓》……现在才明白,那是再也回不来的神仙绝响啊!我国已故鉴赏泰斗史树青老先生还特意题之“小老听客庐”,以记童趣,它确实承载了我儿时的一段历史,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周良先生乃是当今国内最著名的评弹理论泰斗,记得在他老人家的三香花园寓所茶叙,当他听到我从小就听评弹,便马上拿出他的著作题词送给我,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可是评弹的末代听客哦!”如今,苏州评弹已在南京消亡了……

再回头说四十八巷 ,巷子里百花书场的旁边就是大三元酒家的后门。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的市场凋零,能开业的酒家曲指可数。当时的粤菜名厨刘苏、陈润等便合伙开设了一家酒楼。以经营粤菜、广式点心和面食小吃为主, 取名“大三元酒家”。“三元”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举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意指文之魁首,借喻店家财源滚滚,当时,广州也有一家生意火爆的酒店,也叫“大三元”,因此,刘苏等人借用了这个招牌。

上世纪80年代的新街口一带

当时的南京很少有经营粤菜的酒家。大三元酒家刚开张时, 南京人并不习惯粤菜的味道,店里的大厨根据粤菜讲究鲜、嫩、爽、 滑,夏秋清淡、冬春浓郁的特点,精工细作,使菜肴具有清、香、酥、脆、浓之特色。许多食客品尝后,深感粤菜滋味独特,别有风味。如“烤乳猪”、“咕老肉”及广式名点蚝油叉烧包、鸡批等就很受欢迎。尤其是“大王饭”,味道鲜美,经济实惠,成为大三元的招牌饭。大王饭以什锦作浇头,外加荷包蛋,再用叉烧油作佐料,很受吃客青睐。

南京夏天的夜晚尤其酷热,当年没有空调,没有电视,大三元酒家的大厨们就会摇着蒲扇,在百花书场门前纳凉,他们另一个手里捏着紫砂壶,像入定一样在摇着扇子,嘴里嘟囔说着广东话“八面来风也”……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广东名厨,有的以前是给孙中山、汪精卫烧饭的。

上世纪90年代的新街口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老者,他在四十八巷口摆着一个香烟摊,也卖一包包的炒花生米,老人家见我们小孩去了,会抓一把花生米给我们吃,我们喊他鲍伯爷爷。现在才知道,他竟是大名鼎鼎的中共早期的情报四杰之一鲍君甫,是周恩来1928年发展的中共特科人员,也是国民党反省院副院长,1949年后他穷困潦倒,靠摆摊度日,后来曾被开国大将陈赓接到北京。他可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能留下一笔的传奇人物,周总理临终还与罗青长提到过他。记得清明时节,我去中央门外的广东山庄的墓园,又见到了鲍君甫的墓,他和大三元的名厨们都长眠于此。我把手中满满的菊花瓣向空中撒去……祈望他们能在梦中的四十八巷再相聚,再炒几个正宗广东菜:红烩八珍,葡汁鸡腿,菠萝鸭片,外加一个招牌大王饭……

2019年的新街口一带

四十八巷是连接中山路与糖坊桥两条马路的要道,人们从早到晚川流不息,《新华日报》的编辑们会经过这条巷子匆匆去报社上班 ……孩子们会经过这巷子里去青石街小学读书,各种三轮车会拉着当天新鲜出炉的各色点心,新鲜卤菜送到大马路上的冠生园、苏厨的店铺里……开始新的一天忙碌……

如今,四十八巷消失了,淹没了,拔地而起的德基广场灯红酒绿、这是一个致力于高端购物中心的探索与发现,采用SHOPPINGMALL的商业模式,打造一种崭新的消费理念,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群创建一个精彩纷呈的生活平台,也是南京周边城市消费的天堂,时尚的年轻人喜欢在这里逐梦相欢……我不经轻叹:它的前生前世在哪呢?!真可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徐小冲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