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南京市中华中学党委书记李兵:让自我的青春与时代同频

开学第一课|南京市中华中学党委书记李兵:让自我的青春与时代同频
2023年09月04日 18:41 扬子晚报

随着开学大幕的缓缓拉开,江苏省各中小学校陆续举行开学典礼。扬子晚报、少年志融媒平台特别推出“开学第一课·书记校长说”栏目,让我们一同在书记、校长们的金句中开启元气满满的“开学第一课”。

让自我的青春与时代同频

南京市中华中学党委书记 李兵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新的一学年从今天开始。校园里有了欢声笑语的你们,才显得更加朝气蓬勃。

在124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学校几经更名。1983年正式定名为“中华中学”。在这个大气磅礴的校名里,寄予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殷切希望,也意味着从走入中华校园的那一刻起,同学们就自觉接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接力棒。

今年四月,南京大学—中华中学“卓越先锋培养中心”正式成立。我们邀请到了数十位南京大学顶尖学者组成南大导师团,其中不乏中华校友、你们的师兄师姐。他们让我们看到中华学子未来的样貌,也展现了 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始终如一的践行。

如何像他们一样,在高中阶段就展现出卓越之姿,如何在走出中学校园后仍然能够向上生长,引领方向?我想和大家分享四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是丰沛的生命力。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场上, “跨栏女神” 吴艳妮获得了一枚银牌。赛后,她坦诚地说:“可能有点小遗憾,但是我们巴黎奥运会见!”在这个“但是”的转折里,蕴含着生命力的两重含义——自我相信与自我激励。对待困境、难题,绝不绕道而行,做好充足的准备,勇敢地去迎接下一次挑战;在压力、遗憾的面前,能够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时刻充满斗志。吴艳妮开跑前那个“又酷又飒”的招牌动作,正是年轻人盎然生命力的体现。

“年轻”代表着勇敢、有力,意味着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在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上耕耘。所以我希望大家,把握住你们此时此刻令人羡慕的青春时光,展现出更鲜活、更蓬勃的生命状态。

第二,是运用思辨力,去拓展生命力的深度。在众说纷纭的时代当中,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有独立思考的分辨能力。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面对这个有可能影响到全人类健康与福祉的事件,很多人的反应却是“疯狂囤盐”。

这样的现象似乎日见增多,一些真实性和准确性都经不住推敲的消息,却能够引起情绪化的浪潮,大量的人都不能避免盲从。关于“囤盐”、“囤米”这样的物质信息,我们很好判断,但是精神层面的呢?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说法、你有没有过自己的思考?思辨的力量就在于,它要求你不直接地接受结论,而是要首先寻求证据、辨别真伪、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再进一步去寻求看待问题不同的思路和视角。

在信息茧房中安然处之,只会让我们的眼界受限。在中华中学的批判性思维课堂上,大家能够获得这种去伪存真的关键能力。我也鼓励大家去思考,面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这样的大问题,作为个体,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第三,是大胆地去创造。一切的好奇、辨别、探索,最终都将指向对于难题的解决。请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切所需要的资源,你最想去解决哪一个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颜宁在博士生推免面试中的提问。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距离你还太遥远,但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是从微小的灵感开始。这个开始是暗藏于从小培养起的创新思维品质之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的科研之路,起源于年少时对开辟火星的渴望;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开始于对当时学界固有观念的质疑。无论是对新领域的开辟,还是对旧观念的突破,本质上,都是对常规思维界限的突破,对找到新方案、提出新思路的坚持。

想法不怕对错,敢于创新才有更多实践的可能。此刻的我们,首先要拥有创新的意识,把握住生活中那些微小而可贵的好奇,重视脑海中那些崭新的思路与视角,让年轻的想象力不受拘束,也许你会在不经意间就找到未来的方向,自信而从容地去回答“颜宁之问”。

最后,向上生长的根本核心在于,拥有坚韧的道德力量。在中华中学这片土壤上,滋养出的德行绝不是狭隘的、自私的,而是广阔、包容的。在我们的南大导师团里,仲盛教授投身于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研究,何平教授致力于探索开发新能源与储能方式、董昊教授着力研究与生命相关的蛋白质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研究方向的选择,不单单来源于自身的兴趣与好奇,更是对时代发展、国家需求的重要回应。他们的道德力量使得他们不局限于个人的生活情境之中,而是能够站在国家与人类的高度去审视,去做“开创性”的研究,去推动现代科学的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所有青年学生寄语:“现在扎扎实实学习,但心中永远怀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希望所有的同学们,在新学期里,能够让自我的青春与时代同频,去回应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扎扎实实地为未来打下基础,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中华中学也会一如既往地用爱和智慧为你们搭建起通往高远理想的桥梁。我衷心地祝愿你们,能够在这座温润和煦的校园里,心无旁骛地读书,获得受益终身的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学校供图

校对 王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