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最早由谁提出?

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最早由谁提出?
2024年01月29日 15:11 扬子晚报

“秦岭—淮河” 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这是学术界的普遍认知,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条线是何人在何时首次提出。作为文史爱好者中的“考据派”,笔者打算分享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秦岭又名终南山、南山、北岭,东起河南伏牛山,西至甘肃岷江,北临渭河,南界汉水,东西长逾800千米,南北宽为140—200千米。秦岭在中国中部东西走向,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淮河古称淮水,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位于中国东中部,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西北侧河谷。淮河干流全长约为100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千米,干流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

秦岭、淮河连线的纬度在32°N—34.5°N之间,经过甘、陕、鄂、豫、皖、苏等省,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正因为如此,“秦岭—淮河”线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被人们所熟知。

“秦岭—淮河 ”线的提出者

2009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载了单之蔷的《南北分界线上的迷雾》一文,文中关于谁最先提出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讲述了作者查找首提者的过程,最后作者依据张相文在1908年出版的《新撰地文学》相关内容,认定张相文首次提出了“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也被推选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首。

张相文先生肖像(林柄全供图)

张相文,字蔚西,号沌谷居士,1867年2月3日(清同治五年腊月廿九日)出生于江苏淮安府桃源县(今泗阳县),1933年1月16日在北平逝世。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成功推动中国地理学从旧的“舆地学”向“现代地理学”转型,被誉为“20世纪中国第一位地理学家”,是中国第一个地理学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的主要创建者和组织者,也是中国第一本地理学学术期刊《地学杂志》的主要创办者。

“秦岭—淮河” 线的提出过程

张相文的故乡位于老泗阳县城东门外南园(今城厢街道南园社区),毗邻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距离淮河流域的洪泽湖仅10余公里,这一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水患最频繁的区域之一。这让张相文在著作中多次科学提出治理淮河的主张,在对淮河的深入研究过程中,张相文逐渐阐释了“秦岭—淮河”线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新撰地文学》关于“秦岭—淮河”线的表述

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六日(1908年4月16日),《新撰地文学》出版,在第五篇第一章“生物之分布”中,张相文从生物分区的角度将中国分为四带,即南带、中带、北带及亚寒带,进一步阐释“秦岭—淮河”线为北带与中带的分界线:“中国生物之分布可区为四带……中带:南北二岭之间,东尽淮水以南。动物多家畜,鲜特异者。植物多棉、麻、楮、竹、桐、漆、桑、茶等。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梨、枳、榆、檀、栗、柿、葡萄等。

目前,学术界把这一时间认定为“秦岭—淮河”线最早提出的时间。

1924年初,《佛学地理志》凡上、中、下3卷撰述告竣,书中张相文进一步阐释“秦岭—淮河”线。中卷三“河流”篇的“淮河”部分提出“淮河:本部诸水,南清漪而北浑浊,南盈而北易涸,其大殊也。唯淮发源于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正干,而为南北之界限。其水亦清而流缓具有南北两性焉”。

中卷六把中国分成六大部:本部、蒙古、满洲、新疆、西藏、青海。本部,分为北带、中带、南带,其中北带“南凭北岭、淮水”,中带“南北二岭平行横列,为其大界”。

至此,张相文已从区域划分、生物分布、河流盈涸、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居民饮食、民俗等人文地理要素等多方面完整表述“秦岭—淮河”线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提出时间存疑

单之蔷在文章中指出,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书中秦岭—淮河这条线已经出现了。如书中说:“本国境内。因山川之形势,政治之区划,可定为本部、东北部、西北部、北部、西部,五大部。”对于本部书中是这样说的:“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然而这本教科书有一说明,说是这本书主要是参考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

被陕西咸阳许建戏称为“考据派”的我,并没有查到《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但查到了臧励和先生的《新体中国地理》。书中的记载跟单之蔷文章记录的内容大体一致,但是没有查到文章中说的系参考张相文地理教科书而作的说法。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臧励和《新体中国地理》一书出版于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即1908年2月,而张相文《新撰地文学》出版于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六日即1908年4月16日,如果这样的话,最先提出“秦岭—淮河”线的应该是臧励和而不是张相文。

《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记载“是年(1901年),又编《初等地理教科书》及《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为中国有地理教科书之嚆矢,两书流行,达二百余万部,出于意料之外,由是海内谈地理者无不知之。”

在许建的帮助下,我见到了1902年农历正月出版的《初等地理教科书》和单之蔷未查到的1901年农历四月初版的《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里面均无关于“秦岭—淮河”线的表述。借助孔夫子旧书网平台,我买到了张相文另一本教科书——《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这本书初版于光绪1903年农历八月(也有版本显示为农历二月和农历九月)。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该书第五章中国本部区域部分载明:“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分为三带,北岭淮水以北为北带,其南至南岭为中带,中带之南为南带,因置十八行省,以分辖之,是为中国本部之地。”

这一论述,明确了张相文提出“秦岭—淮河”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时间为1903年,比《新撰地文学》整整早了5年。许建还帮我查到了张相文1905年农历正月在两广速成师范馆的地理学讲义,表述内容与《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一模一样。

据此,笔者确认张相文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出“秦岭—淮河”线的人,首次提出的时间为1903年,即清光绪二十九年农历癸卯年,距今正好两个甲子。

於亮

(本文原发宿迁史志,经授权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