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书写文化传承,专家解码《十竹斋密码》

创新形式书写文化传承,专家解码《十竹斋密码》
2024年06月15日 23:01 扬子晚报

十竹斋,是中华艺术四大老字号之一,是南京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明末清初,著名出版家、篆刻家胡正言在南京鸡笼山下设立居室取名“十竹斋”,400多年的时光倏忽而过,十竹斋技艺在当下如何传承发展?南京作家余一鸣以长篇小说《十竹斋密码》作答。

近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南京市作家协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十竹斋艺术集团承办的长篇小说《十竹斋密码》作品研讨会在宁举行。作为2023年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十竹斋密码》以创新形式书写文化传承,让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点赞。

深厚积累,拓展作家更宽更广的维度

《十竹斋密码》首发于《人民文学》,近期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人民文学》在卷首语中对《十竹斋密码》进行了重点推荐:“该长篇小说将时间从今天上溯到明清之际,绝活儿的存亡事关文明载体,手艺的传承事关文化赓续。作者有工匠气质,耐心地观照着情节推动的每一个节点、节奏;作品还将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文化神情,隐含在叙事的表层之下——仿佛纷乱中无可撼动的定力,宛如杂沓中不可阻断的清音;那是有关风骨的文脉跃动,更是有关真趣的生命形影。”

一部长篇小说想获得《人民文学》青睐并刊发并非易事。《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说:“余一鸣此前的《不二》《入流》都是非常好、特别饱满的作品,《十竹斋密码》延续了这样的品质,同时又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他表示,只要看了《十竹斋密码》,就知道作者进行了多么扎实的调查,“过去《不二》《入流》更多依靠他个人的生活经验、虚构能力、想象能力,这部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他有更宽、更多的维度。”

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也对此深有感触:“如果准备不充分,很难把作品写到一个高度上。余一鸣读了那么多的书、读了那么多的资料,这是我没想到的。正是因为他不懈追问、阅读,我看到这次小说的推进方式变化非常大,我作为一个读者特别高兴。”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表示,读了《十竹斋密码》就可以看出余一鸣阅读了多少资料,积累有多深,“而且细节入微,情节生动”。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市作协主席叶兆言笑言,余一鸣此前作为一名业余作家,取得的成绩“让我们这些从事专业写作的人感到很大的压力”。如今,已从南京外国语学校退休的余一鸣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写作,“感觉他的势头会更猛,因为有了更多写作的时间,他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打通古今,讲好南京故事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并了解传统技艺,余一鸣在《十竹斋密码》中进行了历史和现实双线叙事,并采用了穿越的表现方式,在明末清初与二十一世纪时空转换中,将十竹斋400多年的历史和传承娓娓道来。小说尾声,胡正言通过电脑从古代穿越而来,亲眼见到了复刻重刊的《十竹斋䇝谱》,—页一页地翻看,喃喃自语:“漂亮,比我那时印得还漂亮……”

从《十竹斋密码》里,可以窥见南京千年文脉的赓续,窥见人们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的探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何平表示,《十竹斋密码》为如何把地方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说,《十竹斋密码》里塑造了大量的文人群像和工匠群像,传达了文人精神和匠人精神,“给我留下很多启示,我们的文化产业、制造业,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这是一部书写南京的好作品。”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汪政表示,小说写的是十竹斋,但不仅是对历史、对文化品牌、对技艺传承的书写,更重要的是书写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冯雯兰,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政,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子,南京市文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姜晓东,十竹斋品牌保护传承委员会秘书长陈卫国出席研讨会。

陈政表示,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对文学创作一直非常重视,从2018年起设立南京艺术基金,对重大题材、重点创作进行扶持和推介,有不少优秀作品获得了省内外的文学大奖。《十竹斋密码》的出版,就是2023年南京艺术基金资助的重要成果。此次研讨会,除了对《十竹斋密码》进行研讨,也希望对南京繁盛的文脉、深厚,的底蕴以及南京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赓续与传播,希望更多作者坚持南京书写,讲好南京故事,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让南京的文学事业更加熠熠生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