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南京闲置空间产出“黄金效益”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南京闲置空间产出“黄金效益”
2024年06月26日 21:31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6月26日讯(记者 马祚波)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举行的开放日活动深入社区一线和田间地头,实地探访“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美丽画卷。

响堂

在江北浦口区同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持人通过宣讲让土地等自然资源政策、常识更好地走近群众、走进生活。“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的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的社会稳定。”随后,一场主题为“土地知识知多少”的知识问答火热进行,一问一答中居民们掌握了不少科普知识,“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坚守多少亩耕地红线?”“18亿亩。”“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什么?”“耕地。”

响堂

此外,记者还跟随参观了响堂片区的耕地保护和村庄规划。来自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28%,今年是南京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后试点启动第一年,南京正在编制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向3万亩低效用地、闲置土地“宣战”,激活“沉睡”土地,让“寸土”生“寸金”。作为典型案例,浦口区申通南京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在对历史遗留采砂坑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布局,构建复合交通系统,盘活了存量低效用地。项目首年亩均税收达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500个。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南京新增耕地6.8万亩,新增占比位列全省第一。这在今年全国“大占补”改革背景下,为南京城乡建设发展提供了土地指标保障,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向奔赴。未来,南京将会有更多闲置空间告别“躺平”,低效用地“腾笼换鸟”,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更多“黄金效益”,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校对 陶善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