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暗之火》原著《小南风》一审被判抄袭赔偿13万,作者玖月晞不认可将上诉

《微暗之火》原著《小南风》一审被判抄袭赔偿13万,作者玖月晞不认可将上诉
2024年06月28日 18:12 扬子晚报

6月28日下午,网文作者祖占发文,透露自己在当天收到了法院的胜诉判决书,“关于我诉玖月晞作品《小南风》侵犯我《越过时间拥抱你》著作权一案,在此一审结果中,北京朝阳区法院认定《小南风》与《越过》‘构成实质性近似’,感谢法院公平公正的裁决。”

根据祖占公开的判决书显示,法院判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小南风》,晋江文学城立即停止在网站上提供《小南风》,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十日内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赔偿原告合理开支3万元,案件受理费4300.96元由被告承担。

很快,玖月晞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文,表示“非常失望且愤怒!判决中存在大量事实认定错误和有违公平公正的裁决结果,我坚决不认可,也将坚决依法提起上诉!”玖月晞同时要求一审法院北京朝阳法院公开2023年5月5日关于此案的庭审录像,提交公众评判。

玖月晞表示,一审法院关于人设和情节的概括多处存在严重失实,法律认定更是错误,明显与客观不符。所谓的相似情节全是原告单方面的思想层面的概括且错误百出。“按照一审判决的逻辑,如此‘高度概括’,将广大创作者在小说和文艺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情节,也就是思想层面的内容,认定为原告独创性的创作,既违背著作权保护中‘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基本原则,也将使以后的创作者人人自危,无从判断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是否可能因对于普适性人类情感的描述而面临侵权指控!

不过对于玖月晞愤怒的表态,网友们似乎不太买账,在其评论区中网友留言表示“但凡你少翻译一点别人的作品,也不至于天天打官司”。

玖月晞的小说《小南风》是今年播出的电视剧《微暗之火》的原著小说,2017年8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豆瓣读书评分为6.5分。

玖月晞与祖占围绕《小南风》是否抄袭了《越过时间拥抱你》的争议始于2016年。《越过时间拥抱你》是祖占在2015年创作的小说,并在同年10月出版了实体书。2016年2月有网友私信祖占,表示玖月晞于2016年2月在晋江文学网开始连载的《小南风》与《越过时间拥抱你》存在一些雷同。3月晋江论坛中出现了一个“调色盘”,里面包含了玖月晞《小南风》与作品《越过时间拥抱你》的相似对比,事情引发关注后有网友将两本书的相似情节整理并投诉到晋江的原创违规中心,4月18日晋江方面表示“作品《小南风》不构成借鉴过度或者抄袭,驳回投诉。”祖占感到维权迷茫,心情低落。

2021年,祖占关注到庄羽成立的反剽窃基金,该基金会的成立始于庄羽起诉《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同年7月玖月晞“告读者案”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反剽窃基金对该事件支持让祖占决定要维权。2021年12月初,通过反剽窃基金的推进帮助,祖占初次接触到律师团队,2022年3月28日,祖占公开就此事起诉玖月晞。

玖月晞已多次陷入融梗抄袭的争议当中,此前玖月晞的一名读者纵爱因公开质疑玖月晞抄袭并发布制作大量“调色盘”对比图被玖月晞告上法庭,此外,玖月晞的作品《我的人间烟火》中出圈的孟宴臣被质疑融梗《我只害怕我爱你》男主角的人设,小说《亲爱的阿基米德》被指融梗名著《夏洛克》,《少年的你》原著小说则被指疑融梗东野圭吾代表作《嫌疑人X 的献身》和《白夜行》。尽管争议缠身,但玖月晞的作品似乎一直以来都颇受影视化改编投资方的喜爱,其作品《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改编为电影《少年的你》,《一座城,在等你》改编为《我的人间烟火》,《你比北京美丽》改编为《你比星光美丽》,《小南风》改编为《微暗之火》。

公开资料显示,“融梗”的定义为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而对于这种创意上的借鉴,《晋江文学城原创写作规范》中显示:独立的创意是不受保护的,受到保护的是表达该创意的具体文字,或者将很多个创意链接起来的顺序、逻辑和因果关系。例如,“撞车后穿越”,这个创意本身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描述这段故事的文字不能与他人雷同。

融梗能不能算抄袭是此类维权案件的难点,与传统的复制搬运式抄袭不同,仅从文字表达上看两部作品是不一样的,但是一些读者在阅读中却会有强烈的既视感,情节上感觉很相似,因此也有人将这种融梗认为是“高级的抄袭”,或者说是“洗稿”“中译中”,是合理地借鉴还是抄袭就变得难以界定。就祖占一案而言,代理律师赵虎也表示“此案不易”。

不过这类融梗案并非没有先例,2015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琼瑶诉《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作品《梅花烙》一案就是典型,2014年《宫锁连城》播出时被网友指出情节上很像《梅花烙》,琼瑶公开致信广电总局要求调查此事,最终审判确定《宫锁连城》侵权《梅花烙》。该案一审法院认为,用于比对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关系结合基于特定人物发生的故事情节高度相似,则可以认定侵害著作权成立。当时,最高法方面表示,本案的意义在于,判决中对文学作品“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了充分阐释,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选择、结构安排、情节推进设计等如何进行“思想”和“表达”的区分具有指导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