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苏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2024年10月06日 13:20 扬子晚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以苏州港航集团作为建设运营牵头主体的苏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

国家物流枢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布局建设,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此前,苏州已被列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拥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3个、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7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

苏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以及三大江苏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苏州高新区综保区东区保税物流园、传化公路港为核心载体,按照“一园两区”布局建设,其中,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要载体为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占地面积约3.22平方公里;西区位于姑苏区与高新区,主要载体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苏州高新区综保区东区保税物流园、传化公路港,占地面积约2.92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分为五大功能区:定位为国际铁路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公铁水联运中心的国际多式联运区,定位为保税物流中心、国际物流服务中心、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中心的保税物流区,定位为智慧公路港、物流公共配送中心、粮食物流与储备中心的智慧仓配物流区,定位为工业品公共仓储中心、区域分拨分销中心的公共仓储区,定位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中心、全球采购分销与分拨中心、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国际供应链物流区。

目前,枢纽“东西”两个片区在功能和业务上已实现互补和良性联动。功能上,西区以干线物流、多式联运、智能集配为主,形成了集公铁水空为一体的高等级物流通道网络,服务苏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企业,在全球、全国范围的中转集散。东区以综合保税、供应链物流、公共外库、智能仓储、区域分拨配送为主,形成了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业务上,“两个片区”在保税物流、铁路运输、陆空联运、跨境电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融合联动的业务模式。

苏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采取企业战略联盟方式,以苏州港航集团作为牵头主体,通过业务协作、股权及资本合作等形式,联合7大业务板块骨干企业,建立枢纽运营企业战略联盟,共同推进枢纽建设运营。目前,枢纽拥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1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3个,建有铁路到发线6条、铁路专用线12条,建成仓储面积190万平方米,形成进出口双向10条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展海铁联运、河海直达、陆空联运、水运CCA航线等联运业务,拥有全国首家综保区、全国首设“虚拟空港”(SZV)、全国首个ICT场站,集聚了一批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的物流供应链企业,业务覆盖入厂物流、分销物流、区域分拨等环节,建有阿迪达斯、欧莱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优质物流项目并形成覆盖全国的分拨配送网络。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

下一步,苏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充分发挥苏州区位、产业、需求优势,重点打造“三枢纽一高地”,即: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组织枢纽;链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多式联运枢纽;服务长三角的贸易分销与分拨配送枢纽;全国有影响力的物流枢纽经济示范高地。重点围绕苏州“1030”产业规划,为苏州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提供最便捷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力争到2025年,建成仓储物流设施230万方,集聚大型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企业100多家,整合周边制造企业仓储物流需求超30%;枢纽货物吞吐量超3200万吨,服务集装箱量超35万TEU,提升区域物流集货量不低于20%;建成“海铁联运+河海直达+中欧班列+陆空联运”的高效多式联运体系,为苏州制造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不低于20%;枢纽智能仓库规模超45万平方米,枢纽内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率达100%,并在新能源货车应用、充换电设施配套、光伏发电等领域形成示范,成为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的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组织枢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徐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