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本“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文集”出版亮相,名师解读契诃夫对今天年轻人的启示

三卷本“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文集”出版亮相,名师解读契诃夫对今天年轻人的启示
2024年11月01日 18:08 扬子晚报

安东·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短篇小说巨匠、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在短短44年的生命里,写下数百篇小说和17个剧本,被视作俄国现实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2024年,恰逢契诃夫逝世120周年,译林出版社推出了三卷本的“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文集”,包括《套中人: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樱桃园:契诃夫戏剧选》和《你的安东:契诃夫书信随笔》,将契诃夫不同体裁、不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名作一网打尽。虚构与非虚构作品互为对照,这样的编选形式在契诃夫作品出版领域尚属首次。著名契诃夫研究专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担任主要译者,让契诃夫经久不衰的魅力穿越一百多年的时间,重现于当代读者面前。

阅读契诃夫没有标准答案

人们在谈到契诃夫时,习惯于将他与莫泊桑、欧·亨利并列起来,称作“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们的作品也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会接触到的。不同于莫泊桑、欧·亨利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契诃夫小说中最精彩的是氛围,是一种深沉的、缓慢流淌的情绪。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名师蒋兴超认为,契诃夫的风格是含蓄内敛的,许多隐喻都埋藏在朴素的词语里,简短的句子中也有无穷的远方。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可能会浓缩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背后一定有丰富的信息量。我们阅读契诃夫的小说就像看电影,不仅要看到作家的笑,也要看到笑容里隐含的泪水。例如契诃夫在写《苦恼》时,故意略过了马车夫刚刚丧子、内心冲突最激烈的时候,而是从一周以后才开始写,这样一来剧烈的悲痛就转化成了深沉的忧伤。许多学生初读契诃夫时会感到枯燥,就像大家在读《西游记》时经常跳过写景的段落,只喜欢读那些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然而一旦培养出了阅读的耐心,抛开对紧张情节的追求,去体会作家在平淡语言背后的深切悲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认识,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本套文集中的每一本书都收录了包括译者前言、后记、作家生活影像、戏剧演出剧照等各种形式的补充材料。每一则书信、随笔后,都有译者精当的注释,介绍背景信息,挖掘言外之意。同时收录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回忆文章《与契诃夫相处的最后一年》,追述与契诃夫亲密合作的岁月,从舞台呈现的角度解析人物和平淡台词背后的深意,对今天中国读者理解契诃夫文本有很强的启发性。

契诃夫的小说是提炼的艺术

契诃夫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他曾主张新手写作者把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删掉——“因为在这类地方,我们最容易说假话”。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开头的简洁有力,《小公务员之死》的开篇就写主人公打了个喷嚏,一下子就把矛盾焦点抛出来了。至于主人公的家庭、性格等背景信息,都是在后文才巧妙地交代。开篇迅速切入,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其次是结尾要留有余地,契诃夫的许多作品总给人一种“未完待续”的感觉,这恰恰说明在复杂的现实生活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庞冉指出契诃夫的写作方法可以为现在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提供参考,写记叙文时要想不落俗套,就要避免在结尾提供道理或抒发感想,适当的留白可以让人回味无穷。译者童道明将契诃夫“提炼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童道明毕生致力于研究契诃夫,是首位将契诃夫不同体裁的作品由俄文直接译介到中文世界的学者,被称为“中文世界最懂契诃夫的人”。其译笔含蓄凝练,善于使用简短的句子,贴合契诃夫的语言风格。文集在出版前已经过多年打磨,并由童道明之女、翻译家童宁老师做了精心校对和注释,是读者走近契诃夫的理想译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