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实验表明,长期过量接触增塑剂,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近日,在福建省质检院和宁波市质检院两地的专家对球类、球拍和跳绳首次共同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采集的112批次学生体育用品中有30批次产品不符合参考标准要求,球拍产品的不符合率最高,不符合率60.6%,不符合项目为增塑剂。(12月2日央视)
需要厘清的是,目前关于体育用品中的增塑剂含量,其实并没有强制性标准。相关机构检测所依据的“参考标准”,更多是对近似产品中“增塑剂含量限制”指标的类比引用,这是一种合乎逻辑、合乎惯例的做法。其检测结果构成了一种风险提示和消费建议,却并不足以构成对体育器具品质、安全性的否定性评价,也不能够直接转化为特定的行政处罚结果。
在阐述此次增塑剂检测结果时,有关机构采用的措辞是“不符合率”,这与更为常见的“不合格率”,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里面的潜台词很好理解,“符合参考标准”的,大概率是没有风险。而“不符合参考标准”的,安全性很可能无法保障。就现有的规则体系来说,即便是“不符合参考标准”的体育用品,也很难直接勒令其下架停止销售。就此而言,现阶段,消费者对于增塑剂含量过高体育用品的自发抵制,乃是避免风险的主要方式。
“112批次送检体育用品近三成增塑剂超标”,这类检测结果和新闻报道,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安全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并使之成为热门话题。这种科普宣教和舆论动员,为推动行业生产端的工艺进步、尽职履责,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可以预见的是,大众就此的担忧情绪,必将向前端传递,从而推动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尽快落地。而同样不难想见的是,在“健康焦虑”本就深度影响消费决策的当下,必然会有不少厂家嗅到其中商机,推出“零增塑剂”“低塑化剂”产品。
任何商品,加上“学生专用”的前缀,便身价陡增。这可能是营销炒作,当然也可以是货真价实。而在跳绳、球类、球拍这类产品上,我们乐见有厂商能够率先创新工艺、改进产品,通过把增塑剂含量降下来、通过主动标识增塑剂含量,来提供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友好型”体育用品。而从长远来看,这不应该是部分企业的“自选动作”,而必须是全行业的标配动作。 然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