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获悉,近年来,苏青两省立足“青海所需、江苏所能”,把产业集群打造作为产业协作的“升级版”,助力打造高原冷凉蔬菜产业集群。“十四五”以来,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6亿元,支持西宁、海东2市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新建育苗育种基地、蔬菜大棚,建成超4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其中仅互助县就有供港蔬菜核心基地超2万亩。
投入资金支持,增强产业链
突出青海地域优势,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东西部协作资金为牵引,捆绑整合、使用项目资金扶持培育了一批蔬菜龙头企业和蔬菜基地建设,“寿光模式”在青海省互助、乐都、民和、化隆相继落地。截至目前,培育高原特色白菜类、甘蓝类、葱蒜类和根茎类4类冷凉蔬菜为主要输出产品,打造百亩以上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272个、千亩基地47个、万亩基地8个,形成川水区、浅山区和脑山区3个产业集群区错季生产布局。仅在海东市乐都区引胜沟东西部协作产业园,整合各类扶持资金2.2亿元,建成了青海省规模最大的万栋拱棚蔬菜基地,全年种植蔬菜1.76万吨。支持互助县建成蔬菜批发市场5处、保鲜库74座,保鲜库仓储能力达206万吨,成功申报全省首个供港蔬菜生产基地。海东市蔬菜产量达到15.4万吨,产值7.39亿元。
选派专家人才,强化科技链
全面推进苏青人才服务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为两地更深层次合作发展注入动力。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有针对性组织选派江苏农业专家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通过现场指导和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开展技术、项目、人才、信息交流与合作,推动蔬菜产业上层次、上水平。支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链条化运行、“干部包片联村+技术人员包户定人”技术帮扶、“委托管理+保姆式经营+收益共享”销售等新型模式,新型经营主体的产量占到总量的85%以上,通过蔬菜生产对农户的综合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基础纵深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体系链
充分发挥青海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通过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地区商品交易会等展会宣传,一批“净土青海·高原臻品”“青”字号蔬菜产品已走出高原,运销国内外,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蔬菜基地认证和挂牌管理工作推进顺利,互助红菜薹、乐都高原西兰花等产品成为青海省特色农产品品牌,75个农副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商标,助力认证乐都大蒜、循化线辣椒、大通鸡腿葱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老爷山鸡腿红葱等农产品注册为青海名牌产品,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梯次进位的品牌体系。
组织消费帮扶,发展利益链
支持青海省举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暨区域公用品牌进港产品对接会、2024青海-香港经贸交流合作活动。仅互助县就签订蔬菜供应订单2200万港元,计划年内出口高原冷凉蔬菜1400吨。同时,开拓东南亚、中东、日韩市场,乐都彩椒发往俄罗斯100吨。充分发挥江苏消费市场优势,通过消费帮扶、考察对接等活动,加强生产基地与终端销售商对接,重点打造“西部优品”电商平台和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不断拓展消费帮扶领域和销售渠道,共同探索“青货出青”“青货入苏”“青货出海”等网销新模式,全面提升“净土青海·高原臻品”省级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持续推动“苏青协作”走深走实。在苏北、苏中、苏南打造农产品冷链仓储和销地物流两张网,推进冷藏保鲜设施,提升互通直供能力,缩短订单发货时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为推动青海省冷凉蔬菜产品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探索了新路径。2024年以来,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被评为青海省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省级示范销售平台,助力销售青海农特产品“青货出青”超1.5亿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校对 盛媛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