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爱和美流淌的课堂! 南京盲校学生走进老门东,实地学习拍摄

这是爱和美流淌的课堂! 南京盲校学生走进老门东,实地学习拍摄
2024年12月15日 22:00 扬子晚报

“你的前方左边有一个石柱,右边有一扇窗,上面有一些黄色的树叶。手机可以往右一点,拿正……”12月13日,在南京老门东的一条小巷子里,摄影专家马老师正在指导一名全盲的孩子拍照。这是南京市盲人学校非视觉摄影社团课的一幕。

今天的摄影课上,盲校有23名同学在爱心志愿者的帮扶下,走出校园,来到老门东进行实地拍摄。这些同学中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也有中专生;他们的视力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全盲,有的有微弱的视力;有的可以自己独立行走,有的必须依靠志愿者。

看不见,他们怎么拍摄?

开启手机读屏软件,在志愿者的辅助下拍摄

也许你会好奇,盲人怎么拍照呢?“首先开启读屏软件的功能,这样使用手机全程都会有语音提示,然后打开相机,点击对焦、点击拍摄就可以了,很简单。如果想了解这张照片拍得怎么样,我可以在智能软件中打开照片,跟手机对话:‘能帮我识别一下这张图片有什么不足的吗?’它就会用语音告诉我。你听!”四年级的小王同学自告奋勇地给记者解惑,并且演示给记者看。小王同学性格开朗,他告诉记者,他会拉手风琴,会唱歌,还喜欢看动画片(他有微弱视力)。平时他还通过“豆包”了解国内外的新鲜事,还用它来当英语陪练,手机玩得很溜。“等我学会了摄影以后,我要给我爸爸妈妈传授这种知识。”

“我拍照要和老师一起合作,自己拍照还没把握。拍照要注意构图,构图有中心构图法,把主题放在中间,也可以用九宫格模式,把主题放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都可以。高阶摄影可以把写作文的要素借鉴过来,照片下面还可以配文字说明。”说起拍摄技巧,小王同学说得头头是道。

“以前我出去玩,妈妈说我看不到,不让我拍照片。我参加了摄影社团后,学会了构图的方法,我觉得我技术比她好。”六年级小陶同学告诉记者。

想用照片记录生活,

他们从摄影中找到自信

“我看不见,我是通过老师描述画面,然后在脑中想象,找角度去拍摄画面。”高一学生李宾杰说:“ 我喜欢摄影,喜欢记录生活,我是去年10月份才看不见的。十八岁之前我都是看得见的,以前我就很喜欢拍照片。以前是随手拍,在摄影课上,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怎么构图,手机上怎么调参数,照片拍得更好看了。”

“我天生对数码很感兴趣,但其实刚开始我是不抱希望的。我完全没有光感,对立体和抽象的东西理解非常差。前一段时间,在理论课上,我感觉我的想象能力不如其他人,有点自卑。”中专学生张钰城说,“从上次外拍开始,我才有了感觉,感觉自己有了发挥的空间。上次一张落叶照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让我找到了自信。”

高一王誉博同学的视力相对比较好,他说:“多看看人家怎么拍,怎么构图,摄影并不难。以前我只会拍些小花小草,现在的我会拍摄一些大场景,还会后期制作,我觉得自己很牛。”

没有思维的惯性,

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超过健全人

摄影老师马老师告诉记者:“我是9月份开始给他们上‘非视觉摄影课’的,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广州有学校也开过‘非视觉摄影课’,主要是通过声音、形状触摸的方式,来帮盲人建立对美的一种认知,所以想尝试一下。”

“跟健全人比,他们除了看不见或看不清需要辅助以外,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超过我们普通人,他们的想法更加新奇。普通人会有惯性思维,而他们没有,会提出一些让人脑洞大开的角度。”马老师说。

马老师表示:“拍摄对于每个同学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能看见一点,有的后天全盲,有的是先天性全盲。最难的是先天性全盲,他对立体空间是没有概念的,他并不知道物体的前后上下有什么轮廓,只能靠触摸,靠想象。因此,我们前期会准备一些教具,让他们通过触摸建立立体空间感。”

吴科仪 摄

致敬爱心志愿者们,

他们不仅充当向导,还指导拍摄

在这堂特殊的摄影课上,离不开志愿者们的爱心和付出。这些志愿者都是摄影爱好者,他们不仅要搀扶引导这些孩子,同时还要给孩子们描述眼前的画面,指导他们拍摄。

张瑾瑄 摄

郑青是第三次来当爱心志愿者,她耐心地给同学描述一些场景,帮助他们构图。天气寒冷,她充满怜爱地给一位小同学搓手。“接触他们以后,我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很聪明,很天真很开朗。到每个场景,我都会尽可能让他们触摸一些东西。只要有时间,我都会过来担任志愿者。”

魏焕红是一名退休老师,她一手牵着一位同学,一路上开心地跟他们聊天。“从内心来讲,我挺心疼他们的,就想尽自己一点力量来帮助他们。看到他们特别的快乐,非常外向,我很喜欢跟他们互动,也很愿意帮他们用手机记录下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来,以后我会长期做下去。”魏焕红说。

路上,一位摄影爱好者也被这样的场景所感染,她主动报名,希望下一次也能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李宾杰 摄

问卷调查了解需求,

学校开设摄影选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南京盲校党总支书记郑斌介绍,南京市盲人学校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现已形成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一体的视障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在校本化课程设置上,立足视障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特长发展,促进个性化成长。学校社团活动的选择,也尽可能匹配与视障学生的职业能力相关的项目。校团委本学期初向学生发出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摄影和音视频制作等有迫切的需求,随即邀请名师,针对视障学生的特点和手机具备的无障碍功能,共同策划学习计划,并精心组织了近十次的理论和实践课,活动效果超出了预期。

胡艺伟 摄

郑斌表示,摄影和音视频制作等专业技能,不仅仅能为视障学生及家人记录下美好的生活,愉悦身心,更能成为他们未来的谋生手段之一。南京盲校优秀毕业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获得者叶泓霆同学,创立了多个残疾人就业项目,不少都与音视频技能有关。“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视障学生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掌握摄影、摄像、音视频制作等相关技能,增添人生出彩的机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李海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