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为名编织跨时空之梦,舞蹈剧场《春之祭》成功首演

以经典为名编织跨时空之梦,舞蹈剧场《春之祭》成功首演
2025年01月11日 12:21 扬子晚报

1月10日晚,江苏大剧院原创舞蹈剧场《春之祭》首场试演成功。演出后有观众表示,舞蹈剧场这种用肢体传情达意的艺术,给予了我们极大的神游空间,“角色们从迷茫走向醒悟,也启发了我对当下时代,所处困境的思考。”

作为江苏大剧院第14部原创剧目,《春之祭》以舞蹈剧场这一形式进行艺术探索,不仅是一次创新尝试,更是对经典的深情致敬。而从《红楼梦》到《春之祭》,江苏大剧院致力于在传统中寻求创新,继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改编为民族舞剧取得成功之后,导演李超挑战重塑《春之祭》。

110余年前,芭蕾舞剧《春之祭》在法国香榭丽舍剧院内隆重登场,为世界打开了现代艺术之窗,艺术焕发出蓬勃生机。110余年后,江苏大剧院以经典为灵感基石,注入中西兼叙的舞蹈语汇,追随艺术家们的生命历程,探索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开启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舞蹈剧场《春之祭》以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巴黎为时代背景,聚焦于中西艺术家群体。彼时的沙龙中,艺术界巨匠汇聚一堂,共同探索现代艺术的无限可能,深入思索民族艺术的未来走向、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故乡与他乡的羁绊、传统与工业的碰撞、自由与束缚的博弈,以及市场与内心的平衡等多重维度。

以舞蹈剧场为桥梁,主创们用真挚的情感体验与观众进行思维共鸣,共同梳理艺术、社会与人性的关系。透过《春之祭》这架时空的“望远镜”,与时代洪流中的青年艺术家们并肩同行、追求艺术的真谛。该剧以舞蹈剧场的意象化手法,展现大群像的生命,时代的力量,同时也诠释着艺术家们深邃而热忱的思想情感。

首演前,监制李斯思、导演李超、作曲刘彤、编剧崔磊,携演员秦熙、王金格一起接受了媒体采访。

李斯思介绍表示,《春之祭》诞生至今已有400多个版本,江苏大剧院版本《春之祭》是希望通过中国元素来表达这一世界题材,主创们受到1913年江苏一批留法艺术家的精神和故事启发,把他们的生平和事迹融入到现在的舞台上。

在该剧的亮点看点上,李斯思表示酷炫的舞台审美是其中之一,而编剧崔磊则表示,该剧不是完整舞剧的线性思路,更多的是意象化呈现,有很多临场即兴在其中,舞者每一次在台上都会有微妙的变化,值得多次反复观看。

王金格和秦熙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新颖的创作尝试,因此有即兴,所以每次排练不是那样的“严丝合缝”,这带给演员很真实的感觉,“在音乐下每个人都有自己即兴的碰撞,让我们能在剧场中感受到风,感受到雨”。

导演李超表示:“舞蹈剧场更回归身体与质感,用身体的本能反应去感受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希望观众能够在艺术的温暖中找到自己、感受情绪、得到慰藉。”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该剧在编导形式上,通过戏曲家、画家、诗人等角色,各种元素巧妙融合。古典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碰撞,舞者们的服饰展现出时间感与年代感,有的传承民族韵味、有的彰显西式时尚。艺术家们在三角动态平台上蹁跹,光影交错间定格艺术的永恒。一把扇,一只伞,迈着古典的步伐融入现代舞的表达。

作曲家刘彤介绍,在为这一版本《春之祭》作曲的时候,部分基于原音乐进行了变奏改编,并结合印象派、现代派、民族乐派、原始主义音乐等,诠释了复杂的时代背景。

首演夜当晚,大幕拉开,舞者与观众共同沉浸于一场古今对话中。走近这群艺术巨匠们,他们的一卷卷纸稿、一只只行李箱、一个个背影、一艘艘远航或归来的行船,将重现于我们梦中的旋律,照进窗户的斜阳。年轻的画家推开门,走入香榭丽舍剧院的包厢。年老的斯特拉文斯基推开门,走回雪国中,“今天,我们沿途而来,青年的身影变成了先驱的背影,但他们和我们都知道,这片文明的沃土还将会有更璀璨的春天在前路盛开……”在这座人文荟萃、艺术繁盛的国际都会中,在《春之祭》流动的光影中,与艺术家们的一呼一吸共舞,如真如幻,似水流年。

据悉,舞蹈剧场《春之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支持,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大麦 Mailive / 南通大剧院联合出品,超李超李工作室联合制作,导演李超携手作曲刘彤、编剧崔磊、舞美设计胡艳君、灯光/光影媒体设计萧丽河、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服装设计李昆、造型设计贾雷、以及舞蹈编导宋玉龙、姜爱东等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共同打造了这场艺术盛宴。主演阵容更是星光熠熠:魏伸洲、姜爱东、秦熙、王金格、李文鑫、宋玉龙、王钰、王昱薇等优秀青年舞者献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盛媛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