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月30日讯(通讯员 宁宫新 张燕秋 记者 梅建明)“三十年前刚到所里的时候,这里还是城乡接合部,只有土路,四面都是村庄和农田。后来,南站开始打第一个桩,现在道路四通八达,你看,这些小高楼、大商场……”1月28日,在社区走访时,说起周边的变迁,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派出所社区民警杨学庆了然于怀。


这是老杨参加公安工作的第40个年头。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退休了,这是他最后一班“除夕岗”。
一早9点不到,杨学庆就到了社区警务室。他负责的南京南站第二责任区,是2024年10月新划分出来的——这块地,他太熟了,在所里三十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担任这一片的社区民警了。
“当时,所领导找我谈话,说老杨你情况熟,也正好带个徒弟,把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传下去。虽然到了这个年纪,所里需要我,这时候必须得上。”老杨笑起来。
社区不大,实有人口5300余人,各类商铺林立,还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网约房经济,流动人口量大。与十多年前相比,“内容”着实复杂许多。如何再次耕耘好这份“责任田”,在老杨看来,“公安工作没有别的,就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依靠群众。”


说话间,社区警务团队几位成员相继过来。“上周杨警官就带着我们做了计划,我上午还要去探望三户独居老人家。”网格员小顾是个年轻姑娘,本地人,干起工作来满是劲头。
“那几套出租房,我之前问了,租客都是今天离宁,路过得提醒他们把门窗和燃气都关好。”老杨正在嘱咐,电台响了,所里综合指挥室派警,旁边小区居民和物业吵起来了。
从警务室走过去,不到五分钟。“现在我们社区民警都是下沉社区、就地接警,只要有事,第一时间就能赶过去。之前一个房东和二房东闹纠纷,我正好在旁边走访,听到声响就过去了,他们还互相怪对方‘你报警干么事啊?又没打架’。”老杨边走,边说起警务改革的新变化。
到了报警地点,原来,这两天物业正趁着过节整修车库,早上居民孟先生刚准备开车出门,方向盘熟悉地一打,没注意到车位附近放的整修工具,车头被剐蹭了一小块漆。“大过年的,这不没事找事吗?”他见爱车受损,一时心有不满,和物业方吵起来。
杨学庆弄清了矛盾的症结,借着“过年”这个话头顺进去,晓理、动情、说法,一番调和,孟先生的怒气慢慢被捋平,物业方也作出了配合的承诺,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老杨临走前,把手机号留给了居民: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我。
“做群众工作,四个字:将心比心。处理的纠纷多了,就知道双方真正要什么,有的人其实就需要一句真诚的话。”老杨道出心得。
他去年下半年处理过一桩邻里纠纷,那户大姐总说楼上故意造出声响吵她,民警一个月去了七八次。“白天、晚上都去过,确实没声音,看出是她的心病。后来她女儿回国,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再上门,坐在她家客厅一起听了一个多小时,到处没声响,加上女儿劝慰,后来再也没报警了。”
“杨老师做事特别有方法,又认真负责。那次我们一起值班,群众报警说有个老人家迷路了,按照报的地点,怎么也找不到。幸亏他对周边地形熟,两下一绕就看到人了。当时是夏天,老人身上全是汗,自己说走了一天。他立刻让我去买瓶雪碧,说是大量出汗一定要先补充糖分。”曾共事的雨花台分局政治处杨汉石告诉记者。老杨回想了片刻,挥挥手:“很平常的一件事嘛。”
中午12点,“开饭咯!”所里的“除夕”少不了一顿热腾腾的饺子,一群值班的民警辅警在此“团圆”,感受着派出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吃饭间隙,老杨说起往事。他是1985年社招入警的,那个年代当警察,都有些情怀,老电影《今天我休息》里的马天民是他从警时的榜样。说起工作履历,他竖起两根手指:“特别简单。前十年,在江心洲;后三十年,我都在这个所里,干了一辈子社区民警。”
年轻的时候,他也想去当刑警。后来,他明白了:“公安每一个岗都需要人坚守。”20多年前,老杨有次入户,发现平房里到处都是飞溅的血迹,对方搪塞说刚杀了只鸡。他出门后立刻报告老所长,带上刑警队同志一起赶过去,协助侦破了一起杀人隐案。惊心动魄和涓涓细流,本就是公安工作两面。
两碗饺子吃完,老杨喊上搭档辅警小黄,准备再去社区巡逻一番。他指指车子,“刚参加工作时候,我们都是骑自行车出警;后来,一个所两三辆摩托车;现在,每个警组都配备上了警车,装备越来越好了!”
他回忆说:“那年大年初一我值班,那时候附近一个工地春节没停工,民工兄弟吃饭闹出了口角。我们过去之后,了解清楚,很快就调解结束了,两边都道感谢,说感受到了南京公安的温暖。”在他看来,真心做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是最值得骄傲的事。
来到证大喜玛拉雅中心B座,四周建筑都似“高山流水”,层层叠叠。一进大门,楼下值班的物业看到老杨,热情地打招呼:“杨警官,您还没放假啊?”“你们也辛苦,现在才吃上中饭啊,这两天游客多,网约房这边登记巡查工作还要多留点神。”一问一答之间,警与民的亲切感自然流露。
老杨介绍,南京南站是许多人来宁的第一站落脚点,周边这几栋楼里网约房多、酒店多,假期里流动人口量大,这一年来持续吸纳了相关物业工作人员、酒店老板、志愿者等加入社区警务团队,依靠群众力量,加强治安管理。“晚上我们还常常组织巡逻,工作做得扎实,群众才更有安全感。”
在酒店里,老杨一层层查看消防设施是否齐全且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通畅。这最后一个“除夕岗”,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巡、看、查、问、宣……一个不落。“过年了,消防安全要特别注意啊!”“节前都自查过一遍,杨警官,我们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大家好。”
下午2点多,短信提醒声响了。上午报警的孟先生告知进展,结尾赠上一句:“麻烦您了,新年快乐。”老杨微笑着回复:“新年快乐!保持好心情!”
四十年来,他反复咀嚼的就是这许多日常:防盗贼、反诈骗、解纠纷……在各种“鸡毛蒜皮”里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做好一件小事很容易,做一辈子很难,贵在坚持。”他的话语极其朴素,却在大白话中道出了朴素真情。
这句话也是他给徒弟陈光辉的寄语。师徒两人共同扎根一个社区,年轻同志向老同志学习群众工作、警务经验;老同志向年轻同志了解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社区里这条民生路,老杨走了几十年;这一片爱民、为民的初心,也将继续传承。
他是南京公安众多即将退休老民警的一个缩影。春节的平安守护,也有他们的一份!
致敬!初心不改,“藏蓝”誓言!
校对 盛媛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