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两千年前的素纱襌衣与当代少年的目光相遇,当《导引图》的养生智慧与现代律动同频,盐城市博物馆以“汉风”为笔,在这个春天绘就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隽永画卷。自3月以来,该馆通过馆校、馆企、馆际三维联动,推出“春启鸿蒙 礼承汉风”主题文化季,让文物在教育实践、数字技术与生活美学的多维碰撞中焕发新生。

馆校共育:汉代礼仪走进青春课堂
“原来汉朝人这样打招呼!”盐城京师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陈雨萱兴奋地模仿着“汉代贵妇”讲解员的揖礼动作。在博物馆特设的“古礼课堂”上,学生们以帛书笔意书写“人”字,“六礼束脩不再是古籍里的符号。”研学导师介绍道,“芹寓勤学、枣表早慧,这些实物仪轨让典籍中的礼制文化变得可感可知。”在这场定制化研学活动中,学生们穿梭于《汉·无极——马王堆文物精品展》,惊叹于“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更在动画还原的《导引图》前跳起“汉代健身操”,让两千年前的养生智慧随青春脉搏跃动。

馆企共创:养生智慧“玩”出新生机
盐博携手中华老字号启迪药业打造的《千年一梦·辛追时空对话——马王堆养生智慧的现代传承》快闪展,将数字复原的汉代膳食场景与现代养生茶饮巧妙融合。市民王女士驻足良久:“原来《五十二病方》里的古方,能变成现代养生茶饮,这种转化太巧妙了。”

“这中药耳环既雅致又有文化味!”游客王女士手持缀满枸杞、当归的耳饰,在“辛追夫人的春日养生宴”前驻足流连。观众在非遗漆扇的流光、中药珠玑的玲珑、古法香囊的幽香间穿行,通过通关文牒集章活动,在趣味互动中完成传统文化认知的迭代升级。

馆际共享:古籍修复体验指尖温度
“妈妈,我补好了一页‘古书’!”盐城市图书馆“古籍修复教室”里,7岁的周子涵捧着亲手制作的线装书册爱不释手。孩子们在古籍修复专家指导下,用鬃毛刷拂去泛黄纸页的浮尘,以针线串联历史与当下。


配合马王堆特展推出的汉文化书单,让典籍与文物在时空中互文,构建起立体的文化认知体系。在导读区,三年级学生张博文正通过AR眼镜,伸手触碰投射在眼前的云纹漆鼎与君幸食餐盘,斑驳的历史遗存与数字光影在他的指尖编织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盐城市博物馆正探索“博物馆+”的无限可能,让文物从展柜走进生活场景,使传统文化成为可体验、可携带、可传承的创新演绎,让博物馆成为滋养城市文明的精神绿洲。
通讯员 瞿雅瑾
校对 盛媛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