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北上的香港人,抢着被这里“拿捏”

假期北上的香港人,抢着被这里“拿捏”
2024年06月16日 15:31 新周刊

香港人挤爆深圳SPA馆的背后,是近年来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也是通过香港游客,深圳市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住在一个遍布美食的旅游城市。

作者 | 曹徙南

编辑丨曾宝气

  题图 | 林泽君 摄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除了一心“救屈原”的房东,深圳SPA馆的技师们俨然成了大湾区最忙的人。 

每逢周末、节假日,面对蜂拥而至的香港顾客,已经忙到手脚并用的深圳水疗按摩行业相关从业者表示,按不过来,根本按不过来。依照这个工作强度,深圳的技师们应该也是现在最需要按摩服务的人。

香港人对深圳SPA馆有多心水?不仅有大批热心香港市民专门在社交媒体上制作分享深圳按摩测评攻略,在香港的本地媒体也越来越频繁地看到“深圳十大高质水疗”“深圳天花板级别按摩会所”之类的推荐文章。

可以说,比深圳本地人更懂SPA馆的非香港人莫属。(图/小红书截图)

初来乍到的香港消费者甚至还因为给小费的习惯,不小心搅乱了深圳的市场行情,逼得人均普通话的深圳网友,紧急用现学现卖的散装粤语喊话对岸:

“喺深圳,真係唔使俾小费!”

香港人,深圳SPA民间代言人

以前你在香港打听,夜生活去哪儿潇洒最好,参考答案出不了湾仔、Soho、兰桂坊几个选项。

但今年要是再问,香港人可能会建议你原地回城去深圳。不信去兰桂坊看看,现在不少店晚上九点就落闸了,因为香港人全得赶着去深圳下半场。

在按摩店门口排长队的香港人。(图/小红书截图)

深圳的香港人,像潮汐一样具有明显的自然规律,每逢周五晚上,暮色四合,就齐刷刷在深圳的SPA馆长出来了,而且越靠近口岸的店长得越茂盛。

导致现在周五、周六想在深圳做个SPA,足疗至少排队两小时,按摩就是五小时起步,要是出关晚了,等到第二天早上也属于正常发挥。当然,真正的懂行的专业人士早已加上大堂经理的联系方式,美美地走了绿色通道。

不过,对于熬夜第一名的香港人来说,这都不是事儿。毕竟有深圳市民凌晨四点突发奇想打算去楼下按脚,结果发现大厅里都是扶老携幼排队的香港人,一瞬间以为自己梦游了。

不只是成年人,小孩也要一起来深圳做足疗。(图/微博截图)

工作了一周,下班从香港赶到深圳,就为了做个SPA,至于吗?对于香港人来说,还真至于。

SPA,这样一个在内地年轻人眼里略带中年感的名词,却是香港无论男女老少都热衷的休闲娱乐项目。不只是在深圳,对于不少香港人来说,只要出门在外,尝试当地的SPA项目就是和吃饭、购物相提并论的固定流程。

打开大众点评,深圳各大SPA馆的评论区不乏香港人的留言。(图/大众点评截图)

不出门旅行?更要做SPA了!如果说出港SPA是享受,那么在港SPA就是续命。生活压力和社会节奏让SPA馆成了香港人的避风塘。香港人对于SPA的热爱俨然从一种日常消费上升为流行文化。

在港剧里,做SPA也经常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活动。无论是分享八卦的男女,讨论案情的阿Sir,还是谈生意的黑帮老大,在SPA馆里,都褪为一具疲惫的都市肉身,任由一双手掌推拿出恩怨情仇。   

(图/视觉中国)

SPA一词,来自于拉丁语sanus per aquam,意指通过水获得健康。现代的SPA主要包括按摩、面部护理和水疗。1990年代,SPA作为一种高端的奢华健康服务被引入香港,早期主要服务于外国游客和富商。

由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SPA开始和中医传统中的推拿、针灸、药浴等养生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SPA文化。在香港各种度假酒店,SPA成为标配。要论今天珠三角地区的SPA文化,正统还得是香港。  

钱少事多,下次还来

作为国内最早的登陆地,要论高端SPA,香港能够提供的相关服务并不逊色于深圳。不过,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香港的SPA行业格外明显,荷包够鼓,文华东方、丽思卡尔顿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但针对普通市民的SPA选择就比较有限了。

虽然深圳的消费水平放在内地城市里属于“一分别想带回家”级别,但在降维消费的香港人眼里,深圳的SPA服务,绝对称得上“钱少事多”。在深圳你要聊SPA,就不能只聊SPA,得聊按摩、温泉、桑拿、免费自助餐、免费水果饮料、桌球、游戏机、影音房……

按摩之外,炫饭、看电影等等都不在话下。(图/小红书截图)

可以不玩儿,不能没有,内地消费者早就对SPA馆的这些配置习以为常。东北的老铁们甚至还可能会嗤之以鼻:嘛玩意儿SPA,介不就是东北洗浴中心吗?

然而在SPA行业历史最悠久的香港,能提供类似综合型服务的SPA馆并不多见。从香港市民的北上热情来看,显然不是没有市场需求。除却人力和地租方面的考量,香港繁复的牌照制度也是让当地SPA这么多年一直原地踏步的原因。  

香港按摩店高昂的运营成本,让其价格很难被“打下来”。(图/小红书截图)

想在SPA馆加入餐饮服务,必须有食肆牌照。想改成自助餐,洗手间数量有最低要求。台球桌和麻将桌,那属于游乐场所牌照的管辖范围。不行弄个小放映厅吧?对不起,这边请申请剧院类牌照。

除了资本雄厚的酒店集团,一般的从业者光是跑牌照就已经焦头烂额,而且就算你足够有耐心,把牌照好不容易都申请下来了,最后还可能因为在有限空间里塞了太多不同的营业项目,而过不了消防检查。

因此,相比深圳,香港的大部分SPA都显得很斋,而且即使是这些项目简单、设施简陋的所谓平价SPA馆,价格也算不上真正亲民。关键是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大几百蚊花了,也不一定就能买到好的服务。微笑服务?那得加钱。

深圳大部分服务业从业者提供的微笑服务,也成为了香港人心甘情愿买单的理由。(图/微博截图)

你要在香港享受像深圳SPA馆这般面面俱到的休闲娱乐服务,兜里没有几十张百元大钞都不敢推门。香港人均收入虽高,但面对这个价位的SPA,消费完了可能脚不疼了,换成头疼。同样的SPA水准,换到深圳,只需六七百,就能来个大全套,换谁谁不“迷糊”。    

面对“平靓正”的深圳SPA,连香港特区按摩业总会主席周镇宇都表示“真香”了:虽然公开发言称担心港人去深圳做SPA成习惯,导致香港按摩业生意萧条;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自己一个没忍住也去深圳“亲自考察”了。

深圳,香港人打造的旅游城市

香港人挤爆深圳SPA馆的背后,是近年来港人北上消费的热潮。也是通过香港游客,深圳市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住在一个遍布美食的旅游城市。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年有1.4亿人次的出入境记录。出境人数约为7200万人次,其中又有5300万人次是北上前往内地。要知道,香港是在2023年2月6日才全面恢复通关的。

2024年5月1日,深圳,前海山姆会员店挤满了人,其中不乏专程来扫货的香港人。(图/林泽君摄)

与此同时,从内地去往香港的人次为2650万,相当于每有一位内地居民赴港,就有两名港人北上。而且对比往年数据来看,即使作为历史峰值的2018年,从内地入境香港的也才5100万人次。换言之,香港北上的趋势已经超过了南下赴港的趋势。

SPA之外,香港游客来到深圳,主打一个高强度干饭。因为群体气质过于突出,还有内地网友总结出港人深圳吃饭大赏:深色休闲上衣配牛仔裤,背着双肩包,拖着行李箱,脚踩运动鞋,一边故作镇定地排队,一边偷偷观察别人如何扫码点单。   

深圳宽敞明亮的大型购物中心,逐渐成为香港人最爱的内地“游乐园”。(图/林泽君摄)

尽管在内地人眼里,深圳是和北京、杭州难分高下的美食荒漠,而香港才是地道的美食之城;但对香港食客来说,深圳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的全国美食广场。

各地馆子只有香港游客没听过的,没有深圳吃不到的。反正都没吃过,毫无正宗包袱的香港人硬生生把#深圳美食#吃成了热门词条。

除了正餐,当香港的茶餐厅还在年复一年的菠萝包配港奶的时候,内地的小吃和饮品已经迭代了N个版本。鲍师傅,阿嬷手作和Kumo Kumo,已经成为港人严选伴手礼。    

遍布深圳的窑鸡王、蛙来哒等,也逐渐成为反向代购的热门美食。(图/小红书截图)

北上的香港游客也搅活了深圳的消费经济。要知道,在国内一线城市里,居民消费侧一直是深圳的弱项。香港游客的消费实力有多猛?

根据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统计,单是去年香港人在深圳的非现金消费总额便超过了86亿元人民币。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山姆这样的热门商超一到节假日就出现人山人海的盛况,在香港人的金钱攻势下,连深圳快倒闭的商场都给续上命了。

山姆超市外,直达的“扫货”大巴。(图/林泽君摄)

位于深圳CBD,离福田口岸咫尺之遥的皇庭广场因为经营不善,债台高筑,先后两次被挂牌拍卖还没转让出去。结果香港游客直接贡献了45%的人流量。前两年店面还要降价甩卖,现在整体出租率达到98%,部分热门位置还出现了竞价。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北上游客时刻更新的周末计划里,还会源源不断地添加更多“打卡点”。深圳也将在长时间内,持续成为港人的“快乐老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