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是“抓紧买房”还是“继续存款”,4大现象已给出答案

今明两年,是“抓紧买房”还是“继续存款”,4大现象已给出答案
2024年05月17日 18:23 不执着财经

在进入到2024年之后,国内房地产市场依然延续着调整趋势。资料显示,4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97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5%,已连续24个月环比下跌。与此同时,多地二手房挂牌量再创新高,重庆已超过27万套,天津突破19万套,苏州约17.78万套,北京约14.7万套。

与此同时,各地救市利好政策也从没有间断,现在不仅是放开了限购政策,各银行也纷纷下调了房贷利率,现在房贷利率都已经跌至4%以内。此外,像南京、厦门等城市都允许购房者动用公积金账上的资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显然,各种政策利好是在鼓励大家入市买房。

而面对房地产市场扑朔迷离的形势,国内分成两大观点。在看多者认为,政策救市利好频出,现在正是“抓紧买房”的好时机。而看空者则认为,政策利好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到楼市的波动,并不能影响到楼市长期的大趋势。在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之前,绝不出手买房。所以,今明两天“继续存款”应该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而我们认为,现在4大现象的出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它们分别是:1、房地产市场已经过剩;2、大规模救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3、居民储蓄意愿强烈,买房需求在萎缩;4、保障房已经加快了入市的步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房地产市场已经过剩

在经历了20多年房地产繁荣之后,我国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刚开始时的6-7个平米,现在涨到了40平米。同时,我国现在有96%的家庭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其中拥有二套房以上的家庭就达到41.5%。

去年住建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有房子6亿栋。如果每栋房子住10个人,可以容纳60亿人居住。所以,不管从以上哪组数据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都已经严重过剩了,未来房子长期是“供大于求”,房价没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第二,救市政策频出,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进入到2024年之后,各种救市利好政策不断,特别是杭州、重庆等大城市也都全面放开了限购政策。但是,救市利好政策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在经历了疫情之后,很多老百姓收入减少或失业,购房的能力被削弱了。此外,疫情之后,很多家庭购买也越来越理性了,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买房,盲目买房的家庭越来越少了。

另一方面,现在各地房价都在下跌,已经失去了赚钱效应,投资炒房客已经不看好后市,都想抛售手中房产,落袋为安。如果碰到当地解除限购政策,炒房客们马上会把手里多余的房子挂牌出售。以杭州为例,在放开限购政策之后,挂牌量激增91%。这样一来,反而会加大当地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压力。

第三,居民储蓄热情高涨,买房需求萎缩

在3年疫情期间,很多居民被封控在家,没有收入来源。如果没有存款,日子会很难过。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 8.56 万亿元,按全国 14 亿人口来算,人均多存了约 6114 元。与此同时,国家统计数据,1-3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1355亿元,下降27.6%。显然,现在存钱的人越来越多,买房需求越来越少。

第四,各地加快了保障房入市的步伐

去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为此,经济观察报则直接称其为:“中国将推动新一轮房改”。 按照该文件的规划:未来5年将有600万套保障房入市,平均一年就有120万套。

这意味着,未来富裕家庭可以购买商品房,而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保障房、廉租房等来解决居住问题。这样一来,商品房市场需求将会被分流,未来房价很可能会出现深度调整。所以,现在选择“继续存款”乃是明智之举。

通过以上4大现象可以看出,今明两年房价还是以下跌为主,如果你是刚需家庭,可以利用现在的各种利好政策,积极购置房产。如果你是改善型和投资购房者,那应该选择“继续存款”。不管银行存款利率再低,也要存下去,千万别再误判房价趋势了。只有等到房价回归到合理价格,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届时再出手买房,很可能会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