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十问——专访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

高考十问——专访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
2024年06月26日 15:21 财经郎眼

1

张春蔚:您是1985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那个时候想过经济管理学院会对于中国经济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李稻葵:我自己没有完全想到。我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父母跟我讲,说现在固然数理化非常的热门,但是未来我们中国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个主线,所以你应该学经济。碰巧清华大学当时就办了经济管理工程系,第一次招生,只有一个专业。叫经济管理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应用,14个字,我认为是至今没有被超越的。所以话说回来我们那个时候报考,也是在努力地搜寻各种信息基础之上形成的自己。

刘玉雯:我觉得您这个专业在当时那个年代听起来还特别的跨学科,今天跨学科好像是一个挺新的词,但其实没有想到当年的专业其实就已经很跨学科了。

2

张春蔚: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比如说在当下这样时间点,你还会选经管吗?

李稻葵:我首先声明一个大的原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兴趣、自己已有的一些基础来选择。绝对绝对不要盲从,绝对不要说别人选干嘛就干嘛。我自己再选一遍,我还会选这个专业,我觉得我的个性、我的缺点还是相对而言在这个专业里能够掩盖一些的。这个专业总的来讲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专业。经济学类似于踢足球,尽管中国的足球现在搞得不好,经济学坦率地说也搞得不算好。足球那个梅西个子这么矮,一米七几对吧,以前也很瘦弱,现在也不能说肌肉很多,跟腱长度、肌肉形状你测发现都不行,但他综合能力强。所以这个经济学相当于足球,需要比较综合的能力。

刘玉雯:融会贯通得更多一些吧。要有细微之处的那种好奇心。

3

张春蔚:高考走了这么多年,它是不是还很公平?

李稻葵:(高考)我可以这么讲,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我跟美国的朋友们,最近在非常正式的场合讲,你们招生系统的弊病恐怕比我们高考多一些。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这些名校多大的比例都是二代。就是爷爷奶奶或者父亲、兄弟姐妹读的,那个比例是很高的,代际之间的重叠性是非常高的。从教育公平的角度上而言,中国的高考已经非常公平了。清华大学的本科生里面,有多少父母是清华或者北大的,或者是交大 或者复旦的?把“985”的拿过来算,清华的这个本科生里面的比例基本上拍胸脯讲,低于哈佛大学本科生里面父亲、母亲读哈佛的比例。

4

张春蔚:那么你对于高考改变命运这句话认可吗?

李稻葵:总体认可,即便不成功,它也改变命运。高考考的是一种能力,快速理解、快速反应、通过考试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力,但不是所有能力。你就算不成功,你也知道你这方面不是特长。人生发展过程中,你不一定非要走这个路。

刘玉雯:它是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方式。

5

张春蔚:这两年其实还有一个论争,就是文理科的论争,我自己觉得要学理科,结果文科好像我更容易一些,而且到现在我也在做文科方面的东西。

李稻葵:人工智能的时代到了,我们对这个问题要有新的认知。人工智能时代是什么时代呢?是你单项的硬技能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了,记性好,你能背圆周率,那个没用了。人工智能时代实际上我的理解一是综合的技能,文理都要有。第二,是你能够融汇的技能。人工智能能告诉你单一的技能,但是两个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跨界融合要靠自己来建立这个联系。还有一个,要有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不知道的能力。

6

张春蔚:在过去的40多年当中,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一个变革。

李稻葵:教跟学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老师很多时候他掌握的知识不一定比学生多了,学生上课,上完一查经常能给你挑出错,老师不像以前的老师那么权威了。

刘玉雯:现在学生挑战老师的情况,应该还比较常见。您的学生有没有敢在课堂上公然跟您叫板的?

李稻葵:当然有了,我鼓励他们。我最担心的不是学生挑战我,我最担心学生看电视剧,他不喜欢我的课、他不感兴趣,我紧张。那我是我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我不能怪他们。说明我没有抓住他的注意力,抓住他的兴奋点嘛。

7

张春蔚:这两年其实还有一个论争,就是文理科的论争,我自己觉得要学理科,结果文科好像我更容易一些,而且到现在我也在做文科方面的东西。

李稻葵:这是潘晓的文章,1980年我刚刚高考结束和报志愿的时候,7月份。当时上大学难,2%上大学,有一批没上大学的人发出的这个感叹。但是上了大学的孩子们,充满阳光、天之骄子。为什么现在上大学的孩子们也有这种感叹?因为整个都变了。以前高速发展的、可以线性外推的一些、简单的直线外推的一些变化看不到了,所以他必须要转折。我们都有转折的压力。我想对这些年轻的朋友们讲,眼光看远一点。着你的五年前的学长、沿着你30年前 20年前毕业的父母那个路走是越走越窄,你没有想新路吗?你得琢磨新的发展的方向。社会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步的,经济的发展也永远不会停步,只是它转了一个方向而已。

8

刘玉雯:今年高考刚刚结束,正在选志愿的关键时期。最近几年有很多讨论关于说文科越来越不受欢迎,学习结束以后找工作收入不是特别具有性价比。您觉得这个文科专业是不是还值得大家选择呢?

李稻葵:我建议大家不要简单地说文科不好、理科不好。十年前谁能想到现在有人工智能?十年、二十年前谁能想到互联网这么火呢?当你今天选专业的时候,应该想未来30年 40年 以后的事情。不管你选什么专业,你进了大学,一定要坚持多学一些基础性的课,同时多涉猎一些本专业之外的一些课程。你的基础打得宽了之后,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一些变化,还有一个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你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你学什么专业最开心。你最有心得、最长自信,有了这个自信,你可以涉足到其他的专业。

刘玉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擅长,然后还有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重要。

9

刘玉雯:您觉得对年轻人他们选专业上面有没有一些建议?比如说追风口的这个方向,像什么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甚至是直播带货?

李稻葵:我非常实事求是的讲这句话,我想如果一个孩子有条件、考分高、有这个学习能力,那去追一些风口的行业,比如说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的、科技金融的,不反对。因为这些专业一毕业能够给你一个比较好的短期的就业选择。但是对这些孩子而言,就算你选了一个黄金专业,在求学期间千万千万不要拘泥于你这个行业。谁知道呢?万一10年以后你专业就不火了。最有心得、最长自信,有了这个自信,你可以涉足到其他的专业。

10

张春蔚:您怎么看现在很多的学生选专业的时候要去花钱请一些网红帮自己指导?

李稻葵:我原则上不反对这种花钱买指导。但是问题在于,收了别人的钱、给别人指导的要靠谱,真的要为别人负责。同时我也给那些花钱寻求指导的家长和考生们讲,不是货比三家、货比六家。因为涉及到你一生的重大选择。越重大的问题越要简单化,越紧急的情况越要冷静。你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就聚焦这个专业、这个学校我进去以后,未来这四年对我的人生是不是一个新的提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