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羽绒服企业到底得罪了谁?

中国最大的羽绒服企业到底得罪了谁?
2019年06月29日 09:10 财经郎眼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6月23日,沽空机构Bonitas发布报告,质疑波司登财务造假、虚假交易等问题,并指出短期内波司登股票的最终价值为0.00港元,即一文不值。受此消息影响,6月24日上午,波司登股价一度下挫逾20%,市值蒸发约60.97亿港元。随后波司登在当日11时16分紧急停牌,针对做空报告发布澄清公告予以否认,同时进行正面回应,并称沽空报告内容虚假,具有误导性。

Bonitas对波司登的做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好在波司登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并提供了大量证据应对沽空机构的“欺诈、腐败”指认,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截至6月25日,波司登股价上涨15.03%,至1.99元/每股,离跌前的2.28元/每股拉近不少,公司市值回升至212.87亿元。

6月26日,不死心的沽空机构Bonitas二次“狙击”波司登,再次指责波司登在女装项目收购上说谎。随后波司登否认所有指控,并披露了更多交易细节,其认为Bonitas的报告具有误导性、偏见性、选择性、不准确及不完整陈述以及毫无根据指控及不负责任猜测。

“战火纷飞”的背后,多家国内券商迅速跳出来“力挺”波司登,中信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东吴证券、东泰证券等纷纷发声,尤其是中信证券,6月26日发表研报,首次覆盖波司登,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84港元(对应2020财年25倍)。

波司登,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其作为中国羽绒品牌的代表企业之一,自1995年就坐上了业内头把交椅的位置,并在2007年登陆港股,成为“羽绒第一股”。

随着品牌老化和电商冲击,再加上波司登的国际化扩张战略——2007年上市后波司登一直在扩充非羽绒服业务,进行了大量的品牌收购,并在英国伦敦等地开店进行全球化扩张,背负了沉重的成本负担。2013财年起,波司登出现业绩下滑,2014财年其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超过80%,随后出现大范围的关店潮。可以说,2015年到2016年期间,这家国产老牌企业的日子十分难熬,差点沦为中国老字号关门的历史案例之一。

好在波司登迅速收缩整顿,重新把精力聚焦于核心产品羽绒服,又加强与知名设计师的合作,提升产品时尚度,再针对年轻人开展一系列营销策划,2019年甚至去了纽约时装周走秀。

这些自救调整让波司登复苏,2016财年全年营收68亿元,同比增17.7%;净利3.92亿,同比增近40%。而2017至2018财年,波司登实现营业收入88.81亿元,实现净利润6.15亿元。三年间,波司登营收、业绩的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2%、67%。

在资本市场,“逆风翻盘”的故事并不少见,那些迎难而上的企业走出蛰伏期后往往会更加“稳扎稳打”,长达三年的业绩增长,让波司登在2018年港股寒流阵阵之际,依然表现强势,因此波司登也被视为港股市场2018年的“年度牛股”。

“年度牛股“为何遭遇“狙击”?

事实上,在港股市场,海外机构做空上市公司并不少见。这些“空头”通常会寻找那些被市场反复看好的蓝筹股或白马股,再对这些公司的股票进行深度分析,尤其是财务分析,一旦这家公司出现利润、盈利、营业额等方面的异常情况,其就会成为空头的目标。选中目标后,空头会通过提前融资融券的方式买入这只股票的空仓,再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出猛料,等待公司股价大跌之后,卖出空仓获得巨额利益。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成熟的做空机制对于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一方面沽空机构能够帮助投资者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实现套期保值,另一方面沽空机构还可以让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获利。

但沽空机构不是慈善机构,资本博弈往往牵扯到的利益面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正如电影《大空头》中所言“人们总希望有权威来告诉他们如何来选择价值,但他们这样选只是因为这些人看起来很权威,说的是他们想听的话而已。”

波司登自2007年上市以来,公司业绩一直相对稳定,出现亏损后又迅速好转,并一直维持高速增长,开启高端化转型,此前波司登“杀”入纽约时装周还一度引发市场“丑小鸭变身白天鹅”的讨论。这样一家企业成为空头的目标实属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像波司登这样的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头角的国产品牌还有很多,海外空头机构们也格外关注这些企业。

因为对于大多数中国公司而言,A股市场不存在做空机制,这也就导致中国企业对于“做空”这一概念的陌生,特别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都是实业出身,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部分防御能力缺失,一旦被沽空,回击乏力,最后沦为受害者。6月24日波斯顿第一次被做空后股价暴跌20%,市值蒸发约60.97亿港元,而Bonitas赚得盆满钵满。

与Bonitas类似的做空机构还有“浑水公司”,这些年频繁出击,将绿诺国际、展讯、分众传媒、新东方、网秦、辉山乳业等等知名中国公司斩于马下。有市场分析过,从近年国际沽空机构的活动来看,港股市场的中资股频频被恶意做空。

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些沽空机构所指认的内容全是虚造,但就企业发展而言,此次沽空事件中的波斯顿,的确是比较少有的中国表现不错的消费品企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中,或许,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防御”技能还有很多。此外,越是运作良好、透明规范的上市公司,沽空机构就越难发现问题,如何提升企业的国际化运营能力,也是当下许多走出国门的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投资者来说,沽空报告只是一家之言,报告中内容如何识别、如何判断,投资者也要持谨慎态度。要知道,沽空机构在赚钱的同时,中小投资者往往都是巨亏的。所以我们也给国际市场上的散户们一些建议:多研究投资规则,多了解市场逻辑,多看看倾家荡产者的投资经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