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出的艾路明,难救当代系。
作者|胜马财经 许可
编辑|欧阳文
在医药、金融、旅游、地产、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实现布局的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代集团”),受地产行业政策调控、新冠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正面临阶段性流动性问题。
4月7日,当代集团中期票据“19汉当科MTN001”兑付逾期,揭开了集团债务危机的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人福医药股票因融资质押担保品触发最低担保红线,造成其相关账户上所持1110.5万股公司股份被中信证券强制平仓。
此后,当代集团境内存续债券及境外美元债相继违约,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4月12日发布公告,将当代集团信用等级一次性降低14级,从AA-调整为 C。
由此看来,当代集团已经风声鹤唳,危机四伏,而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却又有着诸多疑点。
当真没钱还了?
4月25日,当代集团发布“近期公司债异常波动”的公告显示,截至目前,应在4月3日内支付的本期债券10%本金及相应利息未按期划付至上清所,累计8750万元。
这个数字让市场一片哗然——当代集团出现流动性危机或许是真,但纵横商场多年,达千亿规模的当代集团竟然连8750万元都拿不出来,实在令人费解。作为对比,公开资料显示,彼时,当代集团账面上依然“趴”着20亿元以上的资金。
更需要指出的是,当代集团旗下人福医药,是一块非常优质的资产。公开资料显示,人福医药是湖北省医药工业龙头企业、中国医药工业30强、全国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中国医药制剂国际化先导企业,已在神经系统用药、甾体激素类药物、维吾尔民族药等细分领域形成领导或领先地位,近年来逐步拓展美国仿制药业务。
作为麻醉龙头,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4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0.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39%。
不过,就在近期,人福医药也卷入“风波”。6月22日,人福医药发布一则购买资产和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因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旗下4家子公司合计耗资16.45亿元购买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多处商业物业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此次资产购买行为,人福医药并未在交易前履行任何内部决策程序,事先也没有公开披露,而是交易完成两个多月后,6月初被监管问询时才对外公开。
为什么涉及超50亿元
个人理财产品?
不仅“拖累”人福医药,当代集团的债务危机,还牵扯到更多投资者。财新的最新报道指出,武汉长江众筹金融交易有限公司挂牌发行并向个人销售的定向融资产品大量违约,后续当代系旗下武汉喆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受托管理的投资产品也出现类似状况。
目前当代系个人理财产品累计逾期规模已超50亿元,天风证券代销规模逾15亿元,涉及各省份投资者总数在3000多人,武汉当地政府已为此成立专班维稳,但至今兑付方案未出。
坊间亦有投资者传闻,提出在“暴雷”之时,当代集团57亿元的个人非标债务依然正常运作,至今年4月初仍然有客户在通过长众所等渠道为当代集团输血,平均每月吸储额应该在数亿元。
也有投资者表示,由于在产品销售中采用大额客户给予当代集团差额补足函的营销手法,因此有很多理财客户是亲朋好友集资购买,这也意味着,这后面涉及的是无数个家庭。
财新的相关报道还指出,不止一位知情人工称,政府正在对当代集团进行审计。当代的体系太大,三十多年从未接受过正规审计。同时,政府专班正在对当代系进行清产核资,追索资金投向与不当得利。而上述暴雷的50亿元个人理财被指涉嫌自融,混杂于当代系的资金池中,投向了当代集团旗下的地产与文体等投资项目。
是否属于“非法集资”?
个人理财产品逾期,应该如何处理?当代集团采取的对策,再一次令市场哗然——许多投资者表示,当代集团不是积极行动处置资产偿还债权人,而是匆匆忙忙主动给自己戴上“非法集资”的帽子,并在这个“大帽子”的遮掩下,做出一系列操作。
4月23日,当代集团等三家涉事企业联合发布《告知函》(一),以投资人确权登记为借口,要求各地投资人去当代集团指定地点(地处偏僻的网球中心)登记,并将时间拖延至6月20日给出兑付方案,之后以确权登记未完成为由发布《告知函》(二), 将兑付方案出台时间再次拖延至6月27日。
4月29日,当代集团公司召开会议,向与会人员宣布了此次债务兑付逾期定性为“非法集资”,并把还款责任推到客户经理等身上,企图用杯水车薪的佣金退还来解决问题,并于5月5日当代集团等三家涉事企业联合发文要求员工退钱。
还有投资者称,在接待各地投资人确权的“网球中心”及多种公开场合,当代集团实际控制人在与债权人对话中公开宣称此事是“非法集资”,且已经“行政立案”,其他相关人员也以此为由,对所有债权人软硬兼施,以降低预期,为当代集团拖延时间并获取更多利益。
那么,一般公司避之犹恐不及的“非法集资”,为什么当代集团却如此迅速的承认?
其实,简单算一笔账就可以厘清。有财务专业人士指出,50余亿元的资金,如果按照当代集团融资时给出的收益10%以上,即使按低值计算一年的资金成本也要超过5亿元,由于部分债权人的投资期为两年,用“非法集资”之名,不仅可以免除超过10亿元的资金成本,还可以继续无偿使用广大投资人的资金,什么时候还清也不确定,可谓“一本万利”。
不过,对于“非法集资”的罪名,是否有权威部门认定呢?目前,已有投资者提出质疑,最明确的证据是,有投资者参与6月23日当代集团及工作专班人员在南京与投资者的见面会,会上,专班组长曾明确表示,当代集团债务违约事件并没有定性为“非法集资”,也不存在“行政立案”的情况。
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哪个才是真实的?恐怕还需时间的沉淀,而围绕当代集团债务危机,更多的疑云也将持续受到关注。
部分参考文献:《逾50亿个人理财暴雷,千亿当代系如何行至破产边缘》——财新网
你“在看”我吗?▼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