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朱训德,著名中国画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政府文化艺术咨询专家,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加拿大国际水墨画艺术大展金奖,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奖章。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日本当代美术馆、联合国总部以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百年纪念馆等许多重要机构珍藏,在《美术》《文艺评论》《美术研究》《中国书画》等近百家美术、文化学术刊物发表。出版著述有《朱训德作品集》《朱训德画文集》《艺术大家朱训德》《中国画二十家》等十余部画集、文集。
初夏的后湖,碧波荡漾,满目青绿。水雾氤氲弥漫,苍穹碧蓝如洗。我徜徉在幽静小道,穿行于茂林修竹,看花草在风中摇曳,听鸟儿在林间啁啾,裙裾沾染着草木的清芬与珠露。此番诗情画意,令人身心舒畅,心旷神怡。
顺着湖边栈道,攀上小桥台阶,我来到后湖设计创意园大师岛,轻轻叩开朱训德美术馆的门扉。著名画家朱训德身着唐装,足踏布鞋,谦和地微笑,与我谈艺术,谈美学。
我很快便沉浸于他的言语和画作营造的纯净清澄世界,思想仿佛飞到天际之外,触摸着历史的厚度、人文的温度、精神的高度,感受一代大师用作品传递出的胸襟和气魄。
待我回神四顾,但见窗外涟漪微澜,草木葳蕤,室内书香墨香,香气盈室,工作室的猫儿毕加索,慵懒地躺在古琴旁的猫窝里,闲散自在。
眼前一切,让我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词《点绛唇·闲倚胡床》:“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01
与宇宙同坐
回望来路,故事该从哪里讲起呢?
或许,该从他出生成长的湘乡讲起。他的家乡与伟人名人相邻,往北是毛泽东故里,往南是曾国藩的富厚堂,往东则是齐白石老人的星斗塘。老家人现住的鹏园,就是毛泽东的老师——东山书院院长李元甫的老宅。
潜移默化中,朱训德六兄妹都生出了不凡的追求与梦想。有人从军,有人从政,有人从文,朱训德则投入艺术怀抱。青年时代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在学问空间中耕耘,创作著述,传道育人。
或许,该从他读书任教的宝地说起。朱训德执掌教鞭的学院与岳麓书院是近邻。他常在院内百泉轩茶室,与国内外来访学者、教授、艺术家一起赏泉、品茶、听琴、交流,怀文艺之情愫,继先贤之风雅,传文化之薪火。彼时他的工作室已在后湖扎了根。万里江山,晨钟暮鼓,书声琅琅,清泉悠悠,人文与人才如不竭之水。中华五千年的文脉,湖湘文化的浸润,触人心弦,更给艺术创作以许多启示与鼓舞。
朱训德将自己的创作历程分为“民族风情”“人文时空”“当代中国画探索”三个阶段。
在他看来,艺术家的生命美学是什么?永远要不腐朽,不衰老,永怀天真,永远重新出发,在不断发现创造中感受真正的美。
初期,他的笔端流淌着湘西、洞庭、敦煌、桃花源等意象。在《春花集锦》《春水长流》《晚炊》《朝天椒》《洞庭初醒》《洞庭吟》等画作中,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妇、母亲、浣纱女、老渔民正在劳作或休憩,多处细节将民族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无声的画面似诉说着有声的故事。人物身上蒙着一层光晕,营造出浓烈的氛围感,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温度、力量、喜悦和律动,体会到创作者的天真烂漫与赤子之心。
古人只能到山中看山、在水边观水,今人却可以在空中看山、到海底潜水,乘坐飞机游轮,随时去看世界风景……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朱训德对时空的观察角度发生了改变。
我翻看他的《时空·氤》《时空·氲》《时空·若》 《时空·澄》等系列作品,云与水的和谐交融体现出宇宙的循环意味,飞扬的线条,奇特的构图,诡谲的意境,写意的场景,虚幻里相依的飞天,是那么神秘而温暖。朱训德将天、地、人、万物睿智自然地绘于一图,笔势飞腾,仿佛有一股雄浑遒劲的灵气穿云走水,摇山荡谷,带出了满幅的生动、活络和历史与时空融会的画局,实现天人合一之境界。浓缩于六尺之中的,是先生的温雅与梦想。
朱训德一直致力于探索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发展, 寻求在视觉冲击、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上的再突破。他的作品有鲜明的表现主义成分,利用活泼密集的线条,形成特定的组合与重复,利用色彩的总体单纯和局部微妙变化,造成一定的旋律和节奏,作品颇具音乐感。某些作品标题也是一种佐证,如《山月无声》《山音》《冬语》《弦》《山泉》《洞庭吟》《大江交响》等,都关联着音乐和声音。
此前参加进京艺术大展的“大美潇湘”之《大江交响》,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幅总长20米的画卷,从美学视角重构“历史长江、生态长江、时代长江”的新面貌,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画作规模宏大、顿挫分明,前段有《节日序曲》的扣人心弦和《黄河大合唱》的激越壮丽,整体借鉴《烟波江上》的抒情烂漫,诠释出《我和我的祖国》的自信豪迈,每个乐章都极具叙事性、英雄性、戏剧性、抒情性,带给观众逼真的音乐境界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好评。
空间是为宇,时间是为宙。与宇宙同坐,朱训德的画作,纵贯古今,突破时空,蕴藏着动人心魄的力量。
02
与天地同坐
佛教中的飞天是空中飞舞的神祇,神秘而神圣,拥有超凡的力量,象征着飞翔、超越和自由。在文艺作品中,飞天往往代表对卓越和超脱尘世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朱训德擅画飞天,除《时空》系列暗含飞天,多处画作都着重描摹了这一富有情趣又浪漫的精神意象。
他徐徐展开工笔长卷《拜访敦煌》,古色古香的色调,美得就像古代遗落的典籍。这个故事长卷,始于丝绸之路上的艰辛跋涉,续以飞天热情相迎,后是古人虔心礼佛、心灵升华,到和平鸽衔着橄榄枝飞翔终结。画面行云流水,人物栩栩如生,处处敦煌元素,构图颇具匠心。
“南枕祁连,峙守雄关,丝路苍茫。想将军出塞,长河映日,匈奴牧马,大雁衔霜,高士西行,经师北渡,自此烽烟照佛光。回望处,只驼铃古道,大漠洪荒。
何如百世沧桑,幸满壁衣冠见盛唐。有佛陀说法,众生庄肃,天人奏乐,群袖飞扬。笔墨丹青,精雕彩塑,宝卷文书亿万行。看今朝,愿焚香沐手,再访敦煌。”
一首长卷题词,直抒胸臆,情思托寄。敦煌是朱训德心中的艺术圣地,他多次踏足,潜心体会,用作品描绘敦煌的热烈和淳厚,传递大气而优美的东方美学,体现国人的伟大胸怀,让人想到中华久远的文化和灿烂瑰伟的未来。
朱训德的画中常有云开九天、自然和宇宙的奇异景象,其创作灵感何尝不是源于两千多年前楚汉先人在漆画、帛画等艺术中所体现的飞扬灵动、凤舞九天?
《道德经》有云,老子犹龙,乘云气翱翔于天地之间。朱训德画中的天,是云飞九天,是飘逸飞天;画中的地,是潇湘热土,是辽阔大地。
古往今来的文化人,凡有缘来到潇湘这片土地上,总会生发诸多奇思妙想,或吟诗作赋,或笔墨华章。何况是头枕千年文脉的训德先生呢。
朱训德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本土符号与特色。品读他的画,内心有一种根植本土文化、拥抱天地万物的温暖。在他心中,潇湘之美是哲思之美、诗意之美、人文之美。艺术家们应在人文诗意、恣意风貌上,找到中国和未来发展的灵魂。
五十米水墨长卷《问道潇湘》铺陈于地,极具感染力的气息,深深吸引了我。从潇湘烟云画到岳麓书院,在水墨氤氲中,追寻人文脉动,探抚自然苍生。山影层叠,亭台缥缈,人物鸟兽若隐若现,纷繁具象被意象化为水墨,在浩渺沉碧、雄奇峥嵘、云蒸霞蔚中,山水人文与个人人格修养融为一体。
朱训德绘画的颜料和素材,皆取自天地,道法自然。他从西藏、敦煌、黄土高坡和故里捡来彩石、泥土,锤磨成千年不变的岩彩;从黄山云烟、万里波涛, 从人文风韵、岁月沧桑、宇宙变化中悟得艺术语言;从周敦颐、王船山,从潇湘美学、潇湘哲学中传承灵性与浪漫。
他喜欢用中华传统的岩画、壁画艺术手法,色彩厚重,想象绮丽,底蕴深沉,古韵盎然,让人想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想到楚文化、青铜器和彩陶。却又突破传统观念,融入西方的、现代的表达方式,让作品中西合璧,更有厚度。
因此,他的画作总是抚吮传统笔墨,又纵情拓展未来。笔底艳丽时数点秋云,精致至极。日常习作平淡天真,满纸静气。如玄黄错彩,美不胜收,从性情得来,质朴可爱。
03
与众生同坐
此刻,我与朱训德在后湖对谈。他以一种舒展的姿态坐着,讲述艺术人生和理想,也再三说起对后湖的钟爱。
在他眼里,后湖是充满生机的青春之湖,是充满力量的大学之湖,是充满未来的科学之湖,是充满美的艺术之湖,让大学城永葆青春,让长沙城充满活力。
“长沙的后湖,许多人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艺术高地。”朱训德说,他很惊讶在古城的文化腹地,能藏着如此美好的风水宝地——岳麓山下的一湖清波。
也许正是这一湖清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是这一湖清波,给艺术创造留下了空白,给未来留下了诗意和期待;是这一湖清波,抹平了现实中的块垒与琐碎、 茫然与躁动,使艺术家平心静气,意气风发,才思如泉。
常人总以为画家生活轻松潇洒,其实并非如此。在艺术天地里跋涉数年,朱训德体会到的是“砚田牛未歇,笔如农器忙”,如驼之过漠,大道遥遥。泼墨挥毫时,似指挥千军万马,描画万千气象,衣衫湿透,酣畅淋漓。然而放下画笔后,往往要小憩半小时才能缓过神。
也有优哉作画的清闲时光。朱训德发现,大道至简。正如庄子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虚”即空,“白”为道。好文章常在闲里得来,好画常在若不经意中得来。或许,生命与艺术的品位在于洗练。在经意之极而若不经意之后,思绪与笔致相随,笔墨间更能流露出大自然的风雅与风范。
让他欣慰的是,用笔走过四季,用颜色表达春温秋肃,用画纸避开世俗纷扰,灵魂与躯体忠诚相吻,精神与自然坦荡对话,始终以艺术家的智慧与坚毅,为大众创建起精神家园。
仰望星空,俯瞰大地,中间最需观照的是众生,是人心。
他用艺术传递生命的飞扬。《朝天辣》在风中摇曳的辣椒树,与收割辣椒的瑶家女;《晚炊》吊在树上的铁炉锅,与怀抱孩子拨火做饭的农妇;《洞庭吟》波光淼淼中的渔船,与穿白衣坐着的老渔民; 《三月三》开得正欢的油菜花,与酣睡在竹质坐篮里的婴儿……处处是生命的歌唱。
当下,竞争压力加剧,功利之心倍增,浮躁之风甚嚣尘上,静心殊为不易。训德先生喜欢佛学,曾有笔名曰“释然”。释然,就是在喧嚣中,依然可以静心。
翻开朱训德的画册,《掬月》《听泉》《瑞雪》《清荷》《心静如许》《花影一簾风》……画的是风景,也是心境。沉浸在画面营造的氛围中,心瞬间就静了下来。心无杂念,一派清澈明朗、惠风和畅的世界,让人温暖愉悦。
“阳光、雨露、秋霜、冬雪……是时序的节奏,还是黑白虚实的关系?是生命力量和情趣,还是自然的美学,艺术的哲学?都是啊!”
朱训德在艺术手记中写道: 如果我们能发现在面对历史面前的有限, 面对自然与宇宙的变化无穷,能体会无限丰富的大自然与人文的交相辉映,并且能在虚静以待的心境中流露出表达的快意,就能创造出艺术的永恒。 艺术世界广袤无垠,纵倾心交谈整日,亦只能窥得一角。
访谈将尽,铃声响起,喜讯传来,朱训德先生的一位在读硕士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笑容像清泉的波纹,从他嘴角溢了出来。
我挥手告别,朱训德与他的两位博士向我颔首致意,随即转身, 继续艺术探讨与交流。想起朱训德说,后湖是动静两相宜的,动时有学子的青春到访和蓬勃思潮,静时只有风儿吹动水波,轻轻柔柔,像舒缓的轻音乐。
与谁同坐,都是文章。这位游走过几十个国度,访问过东西方上百所博物馆和大学,当过20年美术学院院长和省美协主席,教过上万名艺术学院学生,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教授、博导,当得上是当代的大艺术家、岳麓山下的“大先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