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乡见闻”讨论的一个地方债务问题所想到的

基于“回乡见闻”讨论的一个地方债务问题所想到的
2024年02月16日 22:07 向小田

基于“回乡见闻”讨论的一个地方债务问题所想到的

“回乡见闻”是起源于十几年前在微博上由大量网民(更准确地说,是工作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社交媒体用户)做贡献的一种草根调研活动,内容主要是春节期间回乡(从一二线城市回到县城或农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很多朋友会问,既然我们已经有不少机构研究农村问题,为何还要让网民来贡献基于他们个人视角的观察呢。这种问题其实已经预设了机构研究农村问题就是全面的、完美的,而我们则是被动获取的一方——我们讨论的东西不是第一手的,这样怎么能够保证讨论是严肃并且围绕真实的问题进行的呢。其次,大量的社交媒体内容贡献,虽然基本上是基于个人主观感受,但是数量一旦很大就会量变发生质变,我们能够从大量数据从看到统计学的规律。换句话说,一些问题普遍存在,跟地域特性无关,这就很值得思考和讨论了,我们找出了真正的问题。在西方,研究社交媒体的大数据本身已经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生意。英国数据公司剑桥分析通过脸书上的数据来帮助政治家进行竞选活动。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各种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士贡献的回乡见闻大数据,自然也能够产生很大价值。

那么,我们从中到底发现了什么东西呢?

我们首先要就回乡见闻这个词展开说一说。十年前,回乡见闻这个活动发起的时候,为什么这么多人参加并贡献内容,我们认为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一二线城市的社交媒体用户,跟三四线城乡的日常生活是基本脱节的。春节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他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来对比来发现差异。但是放到现在,这种脱节感基本消失了。一方面,是社交媒体用户也下沉了,城乡用户大量使用短视频等流媒体,参与社交内容贡献,他们本身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这种脱节感消失了。对于城乡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能早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过,并不觉得有什么新颖的东西值得另外拿出来说。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以下县域在基础设施上开始抹平,大型商场、网红餐饮、酒店景点等体验感没有太大差别。这种情况让回乡见闻的观察变得开始没有那么稀缺,对于衣食住行的观察点开始减少,对于其它更深刻问题的观察点开始增加。

这次我搜集各类人士的回乡见闻观察,正是产生了上述特点,不再把浓重的笔墨放在城乡差异上面,反而让我们能找到关键的问题所在。那么,这次春节大家重点关注了哪些话题呢?我认为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首当其中的就是地方债务问题。观察者的视角大多数来自于体制内岗位薪酬待遇发放跟前几年的对比,这一对比很清楚就能感受到资金的紧张。观察者所能看到的,是在地方上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基础设施上面,比如说为了招商建设的园区,大量空租闲置;偏远地方建设的高等级公路,鲜有车辆经过;城乡结合部建设的商业和住宅地产,人气少得可怜等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观察,反应了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方在投资上的闭眼狂奔最终酿成的苦果。

当然,如果我们要讨论地方债务的问题,相信财经界的不少朋友已经就此话题讨论太多遍,我们就不重复他们的观点了。这里讲一点我自己的看法,债务本身是中性的,不是说债务多了就不好,债务少就好,没有这个说法。关键看资源是否得到了优化的配置。一个地方,如果举债能够跨越式发展,举债投资创造的效益超出了举债的成本,那为什么不能举债呢?所以我这里要说的是,负责资源分配的决策权力体系,能否把资产负债表上资产那一端给管理好,这才是关键。债务是刚性的,资产管理好了,资产负债表就是健康的。资产没管理好,都是无效资产,那很快就是会走到危机层面。

地方的资产投向,无非就是地产、实业、基础设施。地产和基础设施这里我们就不讨论了,这里主要是跟大家讨论以下地方在实业上的投资,更通俗一点说,是地方培育产业、招商引资上做的动作。我们都知道,这些年地方上很多资金其实花在了招商引资方面,不少地方上了大量的新能源项目、生物医药项目、半导体项目、新材料项目。成熟项目暂且不说,一些非常早期、甚至天使类的项目,也是地方上拿财政资金去支持、投入的,量还不小。这些项目是怎么评估的,是否能够地方创造足够的效益,非常需要复盘。从逻辑上讲,财政资金是需要追求安全的,并不能拿去冒险。能拿去冒险的资金另有其人——当然是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本身就是有钱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可以冒着损失本金的风险去赌大的收益。但是财政资金能够这样去做吗?显然是不能,道德上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看到的现状却是,支持创新创业的市场化的资本在萎缩,反过来是国有资本的大举介入。这里面自然会出现大量的损耗。总的账面投入和回报也许可能是平衡的,但是你会发现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有的地方决策效率高的,它的国有资本能够在招商引资上面创造非常多的成功投资案例,比如成功在某大型新能源主机厂商陷入危机时低价入股,不仅财务上赚取巨大的回报,还为地方招商了一整个配套的产业链。或者有的地方引入了优秀的创业团队,成功培育了本地的锂电池龙头企业。这些成功的案例让人津津乐道。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更多的地方画虎不成反类猫,大把的财政资金投入到了一些烂尾项目,甚至有一些根本是骗子项目上面,纳税人血本无归,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地方政府直接参与企业风险投资,不是说不行,考验的是水平。根据笔者观察,绝大部分地方政府,没有这个水平。用风险投资去拉招商引资,成本实在太高。另一方面,这种非市场化的资金体系反过来又对本国的创新体系参入了不少干扰因素。一些本来没有竞争力的公司,靠包装或者关系,依然能够拿到政府投资,迟迟不能出清,对真正的创新者实际上是一种伤害。可以说,这几年,我们很多人工智能公司,逐渐沦落为包工队,跟他们收到的资金的属性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越是向非市场的用户和资金靠拢,他们本身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扭曲,资源会按照权力和关系来进行分配,他们还对小创新公司产生了挤出效应——小公司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也没有了,大公司都变异并反过来吃掉了小公司的所有资源。

你看,我们从债务问题一路延伸到了创新的问题。当回乡的观察者普遍观察到债务问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这个问题在其它领域的负面效果也正在逐渐出现。当然我们也看到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相信他们看到的数据会反应得更为深刻,并且他们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希望过几年我们回过头来,再来回乡见闻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下去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