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号-监管重拳出击!平安银行因五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没超6700万

电鳗号-监管重拳出击!平安银行因五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没超6700万
2024年05月22日 10:04 传说中的射手就是我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截图源自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近日,金融市场监管的大幕再次拉开,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银行”)因"五宗罪"被罚没超6700万元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2024年5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金罚决字〔2024〕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平安银行存在五大违法违规事实。治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包括个别高管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职,同一股东实质提名董事超比例,部分岗位绩效薪酬延期支付比例低于监管要求,未按监管规定审查审批重大关联交易等。

信贷业务方面,包括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违规发放并购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用途不合规,授信责任认定后问责不到位等。同业业务方面,包括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分支机构承担非标投资信用风险,通过同业投资掩盖资产损失、延缓风险暴露、提供土地储备融资,违规垫付某产品赎回资金,同业非标投资业务未计足风险加权资产,以贵金属产业基金模式融出资金违规用于股权投资等。

理财业务方面,包括违规向理财产品提供融资、虚构风险缓释品、未计提风险加权资产,代客理财资金用于本行自营业务,理财产品相互交易,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合规,理财投资“名股实债”类资产未计入非标债权类资产投资统计,结构性存款业务实质是“假结构”等。

此外,还存在部分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事实不符,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于贷款资金,未对投保人进行需求分析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等。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平安银行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6723.98万元。其中,总行6073.98万元,分支机构650万元。

平安银行被处罚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也为整个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业的内控机制是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管理的松懈,不仅损害客户的利益,更影响了银行的信誉和稳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指出平安银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固然重要,但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更是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建立起坚实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稳健运行,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任。

平安银行 2023年年报

另一方面,《电鳗财经》关注到,平安银行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

平安银行 2024年一季报

平安银行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7.70 亿元,同比下降 14%。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公司实现净利润 149.32 亿元,同比增长 2.3%。由此不难看出,平安银行的营收仍处在下降通道。

《电鳗财经》将对平安银行未来业绩变化情况,及其股价走势保持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