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品牌联盟咨询策划总监 刘驰
基于品牌联盟20几年做企业诊断的经验,简单分享几点,做品牌战略规划时常犯的错误。较为典型的错误之一,便是 “我是神,我就是世界”,通俗来讲,就是过度自我。当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时没有外脑介入,企业家或者管理层极易陷入 “屁股决定脑袋” 的困境。他们往往过度聚焦于自身诉求,一味地思考 “我要成为什么”,却严重忽视了 “我能成为什么” 这一关键问题。正如前文所强调,战略的本质蕴含着对规律的把握,首要的便是深入理解外部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倘若仅仅依照自身意愿与想法来制定品牌战略规划,这样的规划或许在企业内部逻辑上具备很强的合理性,看似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然而,一旦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便会暴露出致命缺陷,那就是严重缺乏实际的可行性。因为市场有其自身运行规则,不会因企业单方面的意愿而改变。忽视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外部因素,仅从内部视角出发构建的品牌战略规划,极有可能在市场的现实考验中四处碰壁,无法有效落地实施,难以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预期成果。
典型错误之二,便是容易犯下 “大佬定目标,大家来领活” 这样的错误,其实质就是简单量化。正如上文强调的,品牌战略规划是一个全方位渗透、紧密关联企业每一处细节的持续性动态过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然而,简单量化的做法完全背离了这种过程性思维。品牌战略规划诚然涵盖目标设定,而且全体目标从本质上来说也都是阶段性过程目标,但绝不能将战略规划简单等同于目标分解。当企业采用 “大佬定目标,大家来领活” 这种模式时,高层管理者往往凭借自身判断制定出看似明确的目标,然后将其层层分解至各个部门,形成所谓的 KPI。可问题在于,这种方式忽略了品牌战略规划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各个部门在接到这些孤立、缺乏整体考量的 KPI 后,由于不理解目标背后的战略意图,也不清楚自身工作与整体品牌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只能盲目执行。这就导致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怨声载道。他们会觉得自己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非参与到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品牌建设大业中。这种简单量化的错误做法,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品牌战略规划的效力,反而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品牌建设的顺利推进。
典型错误之三,便是“我只要结果,别跟我谈过程”,其背后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执行难题不是领导的事”。不少企业领导在品牌战略规划推进过程中,过于执着于最终的成果,只关注是否达到了预设的业绩目标、品牌知名度提升指标等,却对达成这些结果的过程缺乏应有的重视。《战略规划的兴衰》一书中指出:管理者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若过度追求精细和技术化,实则是对自身预测未来能力的一种高估。品牌战略规划并非是一个可以精确预测每一步走向的机械过程,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消费者需求的动态演变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等诸多因素,都会让规划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各种不确定性。如果领导仅仅关注结果,将执行过程完全抛给下属,而不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协调与把控,那么一旦执行环节出现难题,很可能由于缺乏高层的支持与资源调配,导致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进而使整个品牌战略规划的推进陷入困境。领导作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方向的把控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品牌战略规划的执行过程。只有深入了解执行中的实际情况,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确保目标的最终达成。忽视过程而只盯着结果,往往会使企业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因执行难题而步履蹒跚,难以实现预期的品牌发展目标。
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咨询公司围绕着 “敏捷”“生态”“灵活” 等热词,不断拓展衍生出各类概念与方案。这些热词反映了市场对于快速响应、协同发展以及适应变化的强烈需求。然而,在追逐这些潮流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核心要点:系统性品牌战略规划的制定,绝非空中楼阁,而是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由内而外的研究分析工作。对于央企品牌建设而言,企业家们在品牌建设进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企业家们更需静下心来,摒弃浮躁与喧嚣,重新深入审视品牌战略规划所蕴含的重大意义。品牌战略规划并非仅仅是一份束之高阁的文件,它是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基,是指引企业前行的灯塔。从企业内部来看,它整合了企业的资源、文化、人才等核心要素,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个人价值紧密相连,凝聚起企业上下的合力。对外,它塑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特形象,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伙伴的重要桥梁,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生态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央企企业家们务必重视品牌战略规划,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制定出契合企业实际、顺应市场趋势的品牌战略规划,以此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商业浪潮中稳健前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