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点】入选“人类非遗”的西湖龙井还能火多久?请看“五股力量”!

【品牌观点】入选“人类非遗”的西湖龙井还能火多久?请看“五股力量”!
2022年11月30日 19:09 品牌联盟

文 / 品牌联盟专栏作者、著名品牌专家、国学专家、茶叶品牌营销权威导师 谢付亮

北京时间1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会上再传喜讯:由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其中,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西湖龙井茶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孕育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间,凝聚了西湖山水之精华和西湖茶人之智慧。西湖龙井茶源于唐,闻于宋,名于明,盛于清,扬于今,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因而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很长一段时间,论名茶言必称“西湖龙井”。

但现在,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也必然会被打破,比如各地茶叶市场门头有着数不完的金骏眉、大红袍、普洱茶安吉白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等。

若再不及时谋求变革,西湖龙井极可能会被打败,就像曾红极一时的祁门红茶。

为什么?因为有五股力量。

这不仅对西湖龙井有警示作用,对其它品牌,诸如大红袍、金骏眉、正山小种、安吉白茶、安化黑茶、福鼎白茶等现在正处于“优势”的品牌,同样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

且看简要分析。

第一股 | 假货的力量

只要你想喝,几乎谁都可以买到被称为“西湖龙井”的茶叶,并且是以你可以出得起的价格,贵的几万元,便宜的几十元,都可以找到。

虽然打假年年有,且力度一年比一大,但就怕本地的茶叶企业或茶商,也想“鱼目混珠”,趁机获取暴利,这样的话就很难办了。

假货的根源在人心,买方有“心”想省钱或尝鲜,卖方有“心”想多赚钱,一起控制二者的“心”,才可能好转!

第二股 | 高铁的力量

交通变革,尤其是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变革,必然带来与之相关的产业变革。

西湖龙井之所以享有盛名,除了品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历史上的杭州享有交通便捷之,自然有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频繁出入,久而久之,就促成了西湖龙井的大名鼎鼎。

而如今,高铁带来的市场格局变化,势必会推动一批批茶叶品牌走出大山,西湖龙井的品牌地位,必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比如,在高铁之前,距离杭州咫尺之遥的安吉,凭借安吉白茶一举“夺走”了不少西湖龙井的风头,此类茶叶品牌以后还会增加,来自浙江本地的,安徽、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都有可能。

换言之,虽然西湖龙井居十大名茶之首,但后来者居上并非不可能!

第三股 | 惰性和贪婪的力量

西湖龙井自己必须变革,但有极大的阻力。

一个是惰性。西湖龙井品牌已经很牛了,很多茶商不用太多努力,就可以获利颇丰。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安逸中很有谁会认真思考变革的重要性。

另一个是贪婪。茶商想多赚钱,若是没有底线,自然就能想出“歪点子”,甚至不用想,很多茶商都这样去做。

至于是什么样的歪点子,茶商比我更清楚。若是不明白,走走市场,问问度娘,或找几位行业内的茶商,沟通沟通就能了解了。

这就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并且是能够持续解决的方法,不然,西湖龙井会被自己茶商的贪婪和惰性搞坏。

第四股 | 品饮方式的力量

茶叶不变,但品饮的方式可以有千变万化,包括新近热起来的茶叶深加工及茶叶混搭,同样值得关注和研究。

尤其是消费者的需求,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必然会越来越流行。对茶商来说,你的茶叶足够个性化,就可能有足够的竞争力!

比如,饱受诟病的“奶茶”,有的奶茶无奶也无茶,却比传统的茶叶企业活得潇洒、活得滋润,门店越开越多,吸引了很多尚未懂得健康最珍贵的年轻人。

这么大的茶叶市场,成千上万种茶叶,虽然规模差别很大,但必然会崛起新的品饮方式,如此下去,自然就能“涌现出”影响力强的品牌。

长江后浪推前浪,茶叶品牌也一样!

第五股 | 顾客的力量

顾客,永远是核心!

真正塑造品牌,顾客和产品这两个元素最重要。

品饮方式也好,高铁也罢,实则都是围绕产品和顾客在做改善,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更舒适。

还有,假货、惰性和贪婪等的存在与盛行,也是因为忽略了顾客的决定性作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时代的茶产业若不能回归到顾客和产品上来,努力提高性价比,必然会惨败。

高铁的迅猛发展,会加剧一批茶企茶叶店关门,正如我多次分析:新一轮茶叶店倒闭潮即将到来,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铁”!

中国茶产业已经在虚荣和浮夸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太远,甚至已忘记了茶叶的初衷: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出处待商榷……资料表明,唐代以前,有时“茶”写作“荼”。

2023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都必须回到正道上了。就像西湖龙井茶商谈自己一样,大家都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否则“火”的时间必然会减少!

毕竟——

茶叶产量有限,欲望永远无限!

祝福西湖龙井,祝福中国茶叶!

统筹|伯岩    编辑 | 李茜校对 | 祝盈 韩江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