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在日本感染奥密克戎的中国人在读莫言的书

那位在日本感染奥密克戎的中国人在读莫言的书
2022年04月19日 10:00 eNet硅谷动力

那在日本感染奥密克戎的中国人在微博上自称,感染前一天行为轨迹之一是树下读书,头脑已昏昏沉沉,在读的是莫言的《生死疲劳》。看来,人在日本,心还是硬核的中国心。

对照当下的情形看,这本书也很应景。尽管书里写的是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农村面貌变化,但书的主旨适用于很多时代:那些忙着生、忙着死的人要注意,相比肉体的轮回转运,认清活着的意义,人之为人更为重要。

要庆幸的是,那位在日本感染了奥密克戎、读着《生死疲劳》的中国人并未不幸投胎,而是顽强地活了过来,尽管疾病严重程度还不能达到住院观察治疗的条件,但是多亏了及时吃药、随时观察以及朋友的帮助,让其在身体上和心灵上都没有受到太大打击,终于康复了。

博文发出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这位博主收获了转发4540条,评论1689个,点赞1.9万,作为博文点赞者之一,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博主当时在读的那本《生死疲劳》。

异域花园里,已经感染了奥密克戎而尚未去进行PCR检查的中国读者正在浑浑噩噩读着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作品中,主人公多次轮回,每次都死于非命(虽然后几次是以牲畜的形式生死,但仍有人的灵魂啊,就像唐三藏被妖怪变成了老虎但内心仍然是立志取经的圣僧,不能以兽视之),最后主人公终于脱胎为人,并领悟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活着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活得像个人。比较像绕口令,简单说就是阐释人之为人。

而关心着主人公命运的博主此时也面临着疾病甚至是死亡——脱离人的躯壳——的威胁,尽管据博主所说,海外基本脱离恐慌,疫苗后死亡率极低,但是身处异乡,身心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好在在亲友关照下最后得以痊愈,从而更加坚信人与人之间,就是要有基本的同理心、爱心,才不至于如兽类般不像个人。想必博主也在这次经历之后更加认可《生死疲劳》所要阐述的中心意思:要真正活得有人味。

活得像个人、“做个人吧”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口头禅“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它被认为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特征,尽管人在儒家传统里被分为生而知、学而知、困而学、困而不学四种类型,但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人都有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其一生的第一功课就是去发现被遮蔽的良知。如此说,《生死疲劳》也是一本唤醒良知之书吧。当人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生的喜悦、死的悲愁、生存困境、劫后重生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行”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提醒人重新领悟生命的内涵获得新的“知”呢。

人们都关心生死,都记得一年一次庆祝生的时刻,也认同应以一定的仪式告慰亡者,对重大灾难造成的伤亡事件报以同情,但往往忽视所为之事是否正在制造着新的灾难事件,是否对在世之人做到了应有的善意。生而为人,如若在生的时刻未尝足够像个人,死的时刻会否如《生死疲劳》所想象的,进入另一道的轮回呢。比起广阔的宇宙,生的时间是很短促的,如果再忽视了其中的质地,恐怕连意义都谈不上。

据统计,世界五百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年,中国集团公司则为7~8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在有限的寿命中如何能留下谈得上永恒的东西,是否能真正从质地上考虑自身,在操心生的本身意义上的精力投入超过为生和死本身忙碌的时间,以及如何打造出基业长青超越大多数企业生命质量和影响力(注意是影响力而不仅仅是寿命)的企业,大概是每个企业参与者要思考的命题。

据说科比和妻子瓦妮莎曾约定,永远不乘坐同一班飞机,这个约定帮助了他的家庭在巨大的交通灾难后得以保全,而其英年早逝却之所以被永远铭记更多在于他全力以赴、光辉灿烂的职业生涯。

(文/华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