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两岸产业合作布局

优化两岸产业合作布局
2024年06月17日 06:34 中国经济网

  产业合作是促进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生产成本、资源禀赋和市场规模等的差异,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产业合作能够整合各自特色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两岸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

  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结构和重点方向,构建长远有效的协作架构和分工体系,共同提高两岸产业协同性。两岸在现代种业、精致农业、特色农机领域合作前景广阔,通过技术合作、品牌培育、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创新,可共同培育“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两岸制造业、石油化工、旅游业等产业合作能级仍有提升空间,两岸企业可以探索加快建立新型工业化产业合作基地,依托基地引进培育一批“扩链”“补链”“强链”项目,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深度协同方面,相关产业合作园区可以以半导体、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车、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两岸各具竞争优势的领域为重点,共同探索未来产业的合作方向。

  实施区域差异化合作策略,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网络,增强两岸产业联动性。围绕区域产业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的产业合作策略,促进两岸产能有序、高效对接,基本形成东部沿海地区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旅游业、矿产资源业为主,东北地区则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为主的两岸产业合作布局。加强跨区域产业合作的联动建设,持续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且衔接紧密的产业合作链。加快推进两岸产业合作重点地区建设,充分发挥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探索先行、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功能,创新两岸产业合作路径。

  强化平台建设,打造多元化、精品化的合作载体,有力提升两岸产业集聚度。可以探索建立一批示范性强的两岸产业合作专业化园区,持续增强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产业合作区、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推动台资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依托现有各类台商投资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培育发展沿海产业对接集中区,拓宽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共建产业合作联盟,加强组织化、规范化管理,引导两岸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鼓励台企与国企、民企合作参与亚太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深化人才合作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完善涉台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搭建两岸人才常态化交流渠道,支持各类行业协会、科技园区、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机制,不断扩大共同的“朋友圈”“事业圈”。通过定期举办两岸人才交流活动,加强两岸人才信息交流。支持两岸企业和科研机构探索共建新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搭建高端人才成长平台,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后备队伍。

  两岸产业合作还应持续增强资金融通水平,拓展金融合作力度、广度和深度。推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多层次两岸金融市场,促进资金稳定双向流动。推动更多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鼓励更多台企参与大陆金融市场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宋建晓 陈爱丽)

(责任编辑:王炬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