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能化企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多产融合发展

陕西榆林:能化企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多产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04日 10:27 中国经济网

  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在能源化工行业,这样的引擎力量显得更为强烈。

  “我们通过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特种油品技术,目前能生产环己烷系列化工品、绝缘油类系列产品、白油系列产品、喷气燃料、航天煤油、超低凝特种柴油、橡胶增塑剂等8大类近30种高端化产品,开辟了一条原料来源自主丰富,绿色低碳生产煤基特种燃料及专用油品的新途径,有力推动了煤化工行业科技进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李斌介绍到。

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徐均坪/摄

  在富油科技的展厅里,透明洁净的油品整齐排列,谁能想到,这些都是从黝黑的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

  “全馏分油加氢工艺有效地解决了高含量沥青质加氢转化的世界性难题。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中低温煤焦油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加工利用,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器、有机合成、纺织、制鞋业及医疗、生活用品等领域。”李斌表示。

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  徐均坪/摄

  我国能源结构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若能实现煤变油,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此,富油科技立足陕北储量丰富的低阶富油煤特点,依托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的技术优势,充分整合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以煤炭热解为龙头实现分质清洁高效多联产利用的理念,构建了煤焦油基高端化产品体系;开发了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多产中间馏分油、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油等组合工艺技术;实现了中低温煤焦油制取甲基环己烷、轻质白油、变压器油及航空航天特种油品的产业化。

  目前,富油科技建成投用了12万吨/年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多产中间馏分油成套工业化示范装置、8万吨/年煤基轻烃馏分一步法加氢制环已烷系列产品示范装置和50万吨/年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油装置,实现了煤炭从单一燃料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变。其中甲基环己烷年产3万吨,占据市场85%的份额。

  谈及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李斌表示,富油科技将利用自主研发的浆态床加氢预处理+加氢精制(异构)+产品分馏工艺技术路线,以劣质煤焦油、废矿物油为原料,制取二类以上润滑油基础油和高品质的流体化工材料。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小试、中试,预计2026年6月投产。

  作为创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陕西榆林全力培育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在国能锦界公司能源责任有限公司里,15万吨/年燃烧后CO2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CCUS)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这些二氧化碳被胺液吸收后经加热解析、压缩干燥、液化装罐等工艺流程,成为可以出售的产品。

15万吨/年燃烧后CO2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模型装置 徐均坪/摄

  “我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CUS是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的燃煤电厂烟气化学吸收法CO2捕集全流程示范工程,实现了燃煤电厂低浓度、大流量烟气CO2捕集,装置再生热耗<2.4 GJ/tCO2的整体系统性重大创新与突破。” 国能锦界公司维护部主任高洋介绍。

  在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的国能锦界公司,在一二期4台亚临界机组首次实现在60万千瓦火电机组上成功应用国产DCS技术,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成功应用自主研发次同步谐振动态稳定(SSR-DS)装置,获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的世界首例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火电行业发展更高参数、更高效率的700℃超超临界机组提供了技术储备。

国能锦界公司生产实时数据 徐均坪/摄

  如今的厂区内管理运营煤电装机372万千瓦;煤矿产能1800万吨/年,已投产光伏项目112.58万千瓦,在建光伏、风电项目78万千瓦;并轨国铁运营自有铁路专用线11公里(运力500万吨/年);长周期运行CCUS。形成了火电、煤炭、新能源、铁路、CCUS“五位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

  面向未来,国能锦界公司积极探索低成本CCUS技术,通过推进600MW燃煤机组整机碳捕集CCUS项目、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项目、大力开展煤矿疏矸水综合利用、粉煤灰与二氧化碳矿化制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综合能源供应,深度开展火电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具有颠覆性、革命性和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和高度契合榆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研究课题,适应新时代能源发展需求。

  “我们还在探索充分利用榆林地区周边富集的沙柳进行掺烧,开展沙柳生物质破碎磨粉耦合燃煤机组降碳发电技术研发与应用,将‘平茬’的沙柳变废为‘宝’”。高洋介绍。

  围绕“双碳”目标与能源革命、“双碳”目标下能源科技发展路径,越来越多在榆林的能化企业正在以更为积极的主动作为、更加有效的务实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目标,榆林将继续全力推动能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向优而行。(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凡 魏金金) 

(责任编辑:王茂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