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经济或再迎错峰发展机遇 专家呼吁将提高企业股本率作为国策

疫情下中国经济或再迎错峰发展机遇 专家呼吁将提高企业股本率作为国策
2020年07月14日 22:3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并有望成为全球少数全年经济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后疫情时代,中国在全球的发展或迎新机遇。7月14日,穆迪—中诚信国际召开中国信用展望会议,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表示,疫情全球蔓延下,全球经济面临上世纪30年带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压力,而中国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或再度存在“错峰发展”、全球影响力“衰退式上升”的机遇;不过,需要警惕短期刺激损害中长期发展。长期看,宏观调控仍要继续坚持稳增长和防风险双底线思维,并建议把提高企业股本率作为基本国策,不走“债务—投资”驱动老路。

穆迪亚太区首席信用总监Michael Taylor和穆迪高级信用评级主任Martin Petch认为,疫情会带来私人需求下滑并长期注重储蓄、长期失业率上升以及私营投资下降等变化,这将导致很多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前景可能趋弱,尤其会影响基本面疲软的新兴经济体和债务负担沉重的发达经济体。不过,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升,疫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相关影响有限;促经济、稳就业是中国政府的首要政策,支持经济回升的政策可能会持续。

毛振华表示,2008年以来,稳增长、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就成为宏观调控的中国经验。所谓双底线,是指经济保持一定增长,为防风险赢得时间和空间,但要避免因增长而加剧风险;防风险利于经济长远健康发展,但也需避免防风险节奏和力度不当危及经济增长。

据毛振华介绍,2008年至2019年,上述双底线思维的宏观调控经历了三个阶段:2008年到2016年以稳增长为主,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以防风险为主,2018年到2019年中美博弈下又转回侧重稳增长。2020年疫情冲击下宏观调控注重“六稳”“六保”,但长期看仍会重回稳增长、防风险双底线调控。

“在’六稳’的基础上增加’六保’,说明稳增长底线下调,要’保’的领域更微观更具体。’六保’的核心是保就业,重要抓手就是救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在救助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毛振华称,救助中小企业应该以财政措施为主,但我认为这方面目前做得还不够,而完全依赖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可能会加大金融风险。

毛振华认为,要守住稳增长、防风险的双底线,就要把握好短期政策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短期内,要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稳增长,将落实“六保”尤其是落实保就业、保市场主体工作作为稳增长的前提与底线;长期看,则要注重结构调整。

长期的结构调整有哪些内涵?毛振华表示,一方面,不走“债务—投资”驱动老路。避免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加剧债务风险;避免再度过度依赖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稳增长;适当控制传统领域基建投资,着力新基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金融危机后在’债务—投资’驱动带动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不断上升,但也导致债务风险的累积。大量货币流入背靠政府信用的融资平台等国企,加剧资源配置失衡,并推动宏观杠杆率快速上扬,债务风险加剧。”毛振华称。

另一方面,稳增长的同时注重结构性的调整和优化。毛振华特别呼吁要把提高企业股本率作为基本国策,拓宽渠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当前我国仍以债券融资为主,银行贷款仍是主要来源。应加大股本融资力度,提高股本融资比例,慎用负债工具,降低企业负债率,避免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大幅扩大。”毛振华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