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活动经济”的酒城夜歌

一首“活动经济”的酒城夜歌
2025年04月02日 09:33 证券时报

泸州市区本版图片均由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刘春燕

3月29日晚,泸州闲置的老机场——蓝田机场旧址人山人海。震耳欲聋的音乐,嘹亮深情的歌声,混杂着观众的尖叫呐喊,在夜色之中望去,各色应援灯、应援棒随着节奏摇摆,让人不自觉地想要跟着律动挥手。

寒潮翻过秦岭向四川盆地扑来时,没料到会“败给”这片土地上蒸腾的人间烟火。人们裹着羽绒服,将偌大的闲置停机坪挤得满满当当。

记者现场采访了一些观众,音乐声太大,只能靠“吼”来交流。“我们是二十多个人一起来的。我旁边这几个就是,还有好多人不知道挤去哪儿啦!”一位年轻观众告诉记者。

如果你以为音乐节只是年轻人的专属,那你就和记者一样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不少中老年观众。“我就是蓝田人,这是我第一次看音乐节表演,都开在家门口了,好多亲戚朋友都在转发和讨论,就组队来了,实在无法拒绝!”一位阿姨笑得很腼腆,一边说还一边搓手,不知道是天气太冷还是缓解羞涩。

“音乐节、马拉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文旅消费的一种‘引流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场景让外地游客愿意来到泸州,才有可能了解泸州、爱上泸州。”泸州市文旅局副局长任建宇说。

这便引出另一个话题——城市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对经济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

“消费在转型,人们愿意为了情绪、体验、社交去消费,消费场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西南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魏鹏说,“文旅热点的背后代表着消费驱动因素的变化——打卡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陪朋友’一起‘凑热闹’,某种意义上来说文旅活动正在回归人的社交本性。”

层出不穷的马拉松、音乐节等活动,反映出传统的专业体育活动、粉丝经济正在破圈外延。“现在活动经济正在走向大众化、参与化。大家为了和朋友一起找一个具体场景互动,愿意为新鲜体验买单。”魏鹏说。

常见的活动经济包括体育赛事、演艺活动、节庆活动和会展活动等。3月以来,在亲身体验“重庆马拉松+‘跟着赛事去旅行’”“成都糖酒会+春糖季”“泸州酒博会+音乐节”等组合活动后,记者愈加感受到赛事、演艺、会展不再是孤立的、专业的、高门槛的“圈子游戏”,而是朝着城市文旅的大方向紧密交融演变。

不过,在中小城市,活动往往面临引流、破圈等挑战。对此,魏鹏认为,小城市在发展活动经济时,不能一味追求规模、排场,要深挖自身的文旅资源和产业资源特色,做本地化、下沉化、大众化的参与式、互动式活动,营造热闹氛围,带动欢乐情绪,营造贴近辖区内及周边市民生活的消费场景。

当最后一首歌唱完、观众们三三两两散场时,有人哼着意犹未尽的旋律,孩童趴在父亲肩头酣睡,姑娘举着荧光棒在路灯下自拍,摊贩们收拾着桌椅板凳……或许活动经济之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就藏在这踏歌而行的夜晚里,藏在每个普通人停留、欢笑、拥抱的碎片里。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