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动自行车的限与行:违规通行数量下降,探索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广州电动自行车的限与行:违规通行数量下降,探索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2023年12月28日 19:01 上游新闻看点

12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下称《通告》)正式实施,部分主干道分时段限行电动自行车。新规施行设置了半个月的宣传劝导期,并将于明年1月2日起,对违反通告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予以处罚。

目前,宣传劝导期将结束,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探访广州多个限行路段发现,电动自行车在限行时间违规通行情况仍有发生,但数量呈下降趋势。

有外卖员担心,新规施行后因无法骑车过桥,一次配送费仅10元的单,坐轮渡就要花去6元,还要面临超时的风险。

有广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目前《通告》属于城市电动自行车精细化治理探索阶段,在处罚期到来后会大大改善相应路段的高峰时间交通情况。如果效果好,应该会在广州市更多区域路段推广。

广州电动自行车围城

上游新闻记者从广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据估算,广州实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远超500多万辆,而且“涨”势不断。此外,机动车保有量也达325.9万辆,已远远超出了广州市现有道路通行能力,让广州道路交通压力“雪上加霜”。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告》施行前,电动自行车事故占广州交通事故比重超过了82%;在公交车交通事故中,与电动自行车发生的事故,占比也近80%。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公交集团三汽公司党代表工作室负责人段安春认为,如此高的交通意外占比,一方面是因为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无需考驾证和参加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很多骑行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很多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冲红灯、逆行、不按车道行驶等违章乱象丛生。

此外,交通法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其生产、销售、通行、停放、营运等各个环节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加上广州非机动车道设置率偏低、不连贯,这也导致了电动自行车各类乱象普遍存在。

对此,广州政府部门表示,正在通过交通微改造、机动车道瘦身和绿化带的瘦身等措施,来规划和增加非机动车道,力争做到机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

段安春认为,近年来,人民群众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交通工具,有着轻便快捷、低碳环保、经济省钱的特点, 从而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已逐渐成为市民继公共交通、私家车之后的第三大短途出行的主要出行方式。

数百名交警志愿者参与劝导

通告规定,广州市东风路、天河东路、黄埔大道、猎德大道等重要干道,分时段限行电动自行车;内环、高速、过江隧道及未设置非机动车道的桥梁高架等道路,全天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

12月15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黄埔大道与石牌东路交叉口,此处是黄埔大道—东风路工作日早8时至19时禁行电动车的一个起点。在禁行时间内,记者看到,交警对通行前往该路口向黄埔大道西行的电动车进行劝导,有部分市民将车推行数米远离开交警后,继续违规骑行。

上游新闻记者在该路口估算,每个交通指示灯过后,都会有超过50辆电动车通行,该路段早晚高峰期间机动车车流量大。12月25日,记者仍在黄埔大道路段看见不少电动自行车违规通行,甚至逆行、变换车道穿行。有电动自行车和公交车“擦肩而过”,并且这些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并不比汽车慢多少。

广州交警表示,目前已在东风路、黄埔大道、天河东路等路段设置了133个劝导点,出动了300多名警力和320名志愿者做好指引和宣传劝导,同时在东风东路、黄埔大道、天河东路等路段设置了113个交通标志,以有效指引相关路段骑行者。

该工作人员表示,新规施行后,尽管还在劝导期,从现场执勤情况来看,交通比较井然有序,违规进入上述限行路段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呈下降趋势。

有外卖员坐轮渡过江配送

12月25日上午,上游新闻记者来到广州客轮白蚬壳码头发现,这里的市民大都骑行电动自行车,因无法通行航线上方的鹤洞大桥,所以选择坐轮渡。

有多位市民骑行的电动车均设有物品箱,经询问得知,他们是相关平台配送业务的外卖员。一位外卖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一单外卖仅10元报酬,系统让配送到大桥对面,但刚骑车过桥看到了交警,绕路又太远,无法在配送时间内完成订单,只能花费6元船渡进行往返。即便如此,这位外卖员还是担心,订单因为超时无法送达。

由于并非在高峰时段,所以这班客轮在接收约30位骑行电动自行车市民后便开船,全程不到10分钟,抵达对面的白鹤洞码头。

当地媒体曾在新规首日(12月15日)报道称,因早高峰人多,白鹤洞码头一度发生电动自行车拥堵,市民不得不骑车排长龙坐轮渡,有人甚至排队排了约2小时。

公开资料显示,鹤洞大桥是连接海珠、荔湾的过江通道,是广州市西南部城市主干道的重要构成部分,全长2300米,主桥长648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因未设计非机动车道,因而在新规施行后,电动自行车不得通行。大桥执勤交警表示,他们正24小时在此,轮班劝离和新规宣传。

几个月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每天有很多电动自行车在鹤洞大桥行驶,但桥面上并未设置非机动车道,机动车要和电动自行车抢道行驶,希望鹤洞大桥上增加非机动车道。

对此,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回应,经有关部门核查,鹤洞大桥自1998年7月建成通车,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为60km。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速度≦60km/h时,小客车专用道最小宽度为3.25米、大型车车道最小宽度为3.5米。目前,鹤洞大桥单向三条行车道宽度依次为3.25米、3.45米和3.5米,车道宽度已为规范规定最小值。因此,鹤洞大桥及两侧立交桥,均无法增设人行通道。

官方辟谣“新规限制外卖配送”

12月25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广州市将实行全新政策,成为全国首个限制外卖配送的城市”这一不实消息的辟谣,称该不实消息系恶意曲解广州电动自行车限行新规,误导民众。

通报显示,据多家外卖平台企业反映,在电动自行车禁、限行路段涉及到的天河区、越秀区和荔湾区部分商圈的外卖配送受到一些影响,但全市外卖订单总量并未出现明显波动。

下一步,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督促外卖平台及配送企业,引导外卖骑手自觉遵守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并给骑手在限行时段和禁、限行路段绕行配送预留充足时间,让外卖骑手安全配送、文明配送。

当日,上游新闻记者在限行路段附近,随机走访了多家店铺及外卖员。店铺称,从该规定实施至今来看,并未过多影响外卖订单数量。有外卖员表示,因在该区域配送订单,新规会导致绕行增加约10分钟的配送时间,收入目前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处罚期到来后若有影响,将考虑换自行车在该区域配送。

一种城市治理的探索

公开资料显示,这并不是广州市第一次对电动自行车“出手”。早在2006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广州曾经采取全域禁止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的政策。

2021年11月,广州市政府通告到期。为回应群众诉求,公安部门明确,符合国家标准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上牌的电动自行车,可在该市道路上行驶。

福建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认为,电动车管理在各城市都很常见。“但管理电动自行车不能一禁了之,必须深入调研分析民众为何要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吕英志分析到,一些城市试图以禁行甚至禁限购来进行总量管理,但往往很难成功。因为如果这种出行方式是一种刚需,那就不能一禁了之。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咨委会委员谭国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外卖、电商等新业态的出现和兴起,大家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电动自行车才如雨后春笋般上路。

因此,广州电动车相关规定的变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应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在谭国戬看来,本次《通告》是一种城市电动车治理的探索,至于效果,仍需时间去检验。“我们需要通过三个月到半年时间逐步观察,而且也可以根据一些特殊情况不断优化。比如像刚才讲的外卖员坐渡轮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随着之后外卖系统的优化,慢慢得到解决。”

段安春则认为,从2021年原版方案中心区域限行调整为现在新的分时、分路段限行,此次限行方案还是比较合理的,既考虑了人民群众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也做到了分类管理、精细化管理,使广州市有限的道路条件发挥出最大的通行能力。“没有一个政策是十全十美的,政府部门只能从中找到平衡点,把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发挥到最大,构建一个平安、有序、文明、畅通的交通环。”

采访中,段安春和谭国戬都认为,公共交通的通行效率是远大于个体交通的,城市管理还是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广州市实施的分区域差异化限制,是比较中性的措施,能够较好平衡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需求。

段安春和谭国戬两人均表示,目前,《通告》属于城市电动自行车精细化治理探索阶段,在处罚期到来后,会大大改善相应路段的高峰时间交通情况,如果效果好,应该会在广州市更多区域路段推广。

上游新闻记者 沈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