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马云的五个人

救了马云的五个人
2020年01月14日 21:00 创投内参

作者:多国丽

来源:O2O商学院(ID:o2obus)

2020年1月6日晚,一年一度的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三亚海棠湾举行,该奖项自2015年发起以来,每年的三亚之约已经成为马云公益基金会和乡村教师们的不变约定。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马云“退休”后的第一年。

放眼全球,几乎没有多少成功的企业家能在如此年纪轻松退休。

马云是幸运的,他不懂融资、不懂财务,更不懂技术,但20年时间,却聚拢起如此众多、且星光熠熠的顶级人才,而且他们还能甘之如饴为企业“拼命”。每当阿里在关键发展时刻需要这些人才时,总会有这一领域的一流人才站出来,拯救阿里于危难。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解难,就没有阿里的现在。

阿里20年,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它的辉煌,但它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中,也有过很多次生死存亡的时刻。

1

“财神爷”蔡崇信:救了3次

1999年马云初创阿里,曾试图进行过37次融资,全部以失败告终。 

毕竟,当时的阿里空有愿景与一群热血青年,却是一家“三无公司”:无背靠的大树、无漂亮的财务数据、无技术优势。所以当时的马云想拿到风险投资相当困难。

每一个创业公司都经历过类似的寒冬,酒在深巷无人识,熬不过去就倒掉了。而蔡崇信的出现,帮助阿里走上了正轨。

蔡崇信有着漂亮的简历。耶鲁大学经济学与法学毕业,在欧洲投资公司与并购公司做到过副总裁,还做过纽约律所的律师。1999年,他在中国内地寻找投资机会的时候,知道了马云的名字。

1999年5月,蔡崇信第一次在杭州湖畔花园见到马云。他后来回忆说,时值夏天,天气闷热潮湿,公寓散发着难闻的味道,而马云倒坐在椅子上,轻拍着手,好像武侠小说中的人物。

第一次谈话,蔡崇信就被马云的个人魅力折服。马云说,“我们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工厂资源,但是如何帮助这内地工厂接触到西方世界呢?它们现在都看不到光明的那一天。” 

1999年末,蔡崇信再次来到杭州。在泛舟西湖的船上,他主动要求加入阿里,“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马云听了差点掉进湖里,因为当时,蔡崇信在投资公司的年薪是70万美元,而马云只能给他500元的月薪。

蔡崇信的加入,让阿里脱胎换骨。

第一次融资是在1999年8月,马云与蔡崇信来到旧金山硅谷融资,见了几十个投资人却一无所获,这也是马云最近在阿里路演时说的,“当年我们想要200万美金,却没有人给我们“。

好在蔡崇信在投资界人面广,遇到了高盛的一个老朋友,几经谈判后,高盛向阿里注资500万美元。这500万美元帮助阿里度过了创业初期的寒冬。

第二次融资在2000年,时值网络泡沫,阿里也一度面临关停的危机。这一次,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本来孙正义想要注资4000万元,并占公司49%的股份,但蔡崇信觉得4000万美元会把阿里的股份稀释得更多。最终,让孙正义点头答应拿出2000万美元。

这2000万美元,让阿里挺过这场网络泡沫的世纪风暴。

蔡崇信的第三次融资则是帮助淘宝打败eBay,坐上国内C2C电商的头把交椅。

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5月,而当时eBay已经占据了中国90%的市场份额。2004年,蔡崇信掌控软银、富达创业等多家投资公司的8200玩美元的融资。这笔钱支撑了马云的“三年免费战略”,即商家入驻免收入场费和交易费。

随着2018年马云宣布退休时间,身为阿里集团副主席的蔡崇信也逐渐淡出阿里日常业务,而转战体育事业。

2

“铁血宰相”关明生:救了两次

关明生是帮助阿里度过互联网冰河期的重要人物。

2000年阿里刚刚成立一年,正值互联网寒冬,从孙正义那里融到的2000万美元很快就烧到了900万美元,而每个月运营费用要200万美元。更严重的是,公司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利润为0,被外界认为只能再活5个月。裁员无疑成了最好的生存方式。

但那时的阿里有300多人,其中很多人都是马云自己招的,自然下不去手。这时关明生出现了。

当时马云已经面试了很多懂新经济的年轻人,但他想找一个懂得如何实实在在做生意的“老经济人”。关明生有着美国通用电气15年的工作经历,无疑是很适合的。

初到阿里,他即提出要大刀阔斧地砍掉阿里庞杂的业务体系,重塑“三个B2C”的战略,即Back to China(回归中国)、Back to Coach(回归沿海)、Back to Center(回归中央),核心精神则是收缩战线,压缩成本。

马云同意了这一策略。关明生亲自指挥了这场大裁员,并定了一个惊悚的代号,“杀人放火”。

上海、香港、北京、美国、韩国、欧洲,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裁了200多名阿里员工,将300多人压缩到100多人。这一个月,关明生加上遣散费花了100万美元,还剩下800万美元,又为阿里赢得了一年多的时间。

有了这一年多,阿里才有足够时间调整战略。这时马云与蔡崇信又融资到了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阿里才算是度过了一场大危机。

关明生第二次提刀“杀人”,砍掉的是1107名员工,以及当时的淘宝CEO卫哲。

2010年初,阿里出现过一次大动荡,阿里B2B公司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追逐高业绩,放入了一些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阿里的平台。马云听闻此事,怒不可遏,他觉得,“公司内部的员工,对诚信问题的看法居然是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的时候,那是大问题。”。

春节前,关明生作为阿里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席负责该调查工作。春节后,调查报告出炉,过于注重业绩导向的淘宝CEO卫哲、COO李旭晖离职。

2004年,当阿里走上正轨后,关明生改任首席人力官,2012年,这位鼎立帮助过马云的“铁血宰相”正式离职。

3

“救火队长”陆兆禧:救了两次

2003年5月,淘宝网创立,但如何支付却成了最大难题。

一是买卖双方达不成信任。买家问,交了钱,商家不发货怎么办?卖家问,发了货,买家不给钱怎么办?所以在淘宝网的很长时间里,买卖双方依靠的仍然是同城线下交易。

二是那个年代电子支付牌照也并没有放开,自己建一个支付系统需要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这也是马云犹豫良久迟迟没有开始做支付的原因。

但当支付问题已经成了扼住阿里命运的那双手的时候,马云终于下定决心,马上启动支付宝,并对下属说,“如果要坐牢,我去。” 

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陆兆禧。

接到任务,陆兆禧对团队说,“我们只有单程票,要么做好,要么就集体滚蛋。” 

创立之初,上任之初,系统尚不完善,所有交易都由他最初的8人团队人工核对,而一天的交易量高达10万-20万笔。

当时的电子支付市场,被银行垄断,不过陆兆禧很快找到了突破口。当时,电子交易最主要的支付模式是大型企业与银行建立支付接口,但银行在处理中小型商户的业务方面显得不足,于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

在“你敢付,我敢赔”的口号下,成立三年后,支付宝用户超过3300万,日交易总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在支付宝的保障下,淘宝网的交易量也迎来猛增,最终迫使当时的老大哥eBay退出中国。

支付宝大局已定,马云又让陆兆禧去解决淘宝的问题。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但几年了却迟迟找不到盈利点,2006年淘宝想办法尝试收费,却引发了淘宝最著名的一场危机——淘宝宣布建立竞价排名系统,很快被商家抵制。

2007年12月24日,马云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撤了淘宝创始人孙彤宇CEO的职务(注:孙彤宇与原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是夫妻),宣布孙“离岗进修”,并将陆兆禧推了上去。

2008年4月,在陆兆禧的主导下,淘宝提出“大淘宝战略”,明确淘宝定位电商开放平台、打造大淘宝生态系统的方向。在陆兆禧任期内,他把淘宝网的交易规模提升了8倍,可以说,成绩是很漂亮的。

不过,也有“救火队长”救不了的火。淘宝战役刚刚落幕,陆兆禧又被马云赶去做社交。2013年,微信异军崛起,一年内扫荡了全国6亿用户。而社交正是阿里的短板,这不能不让马云感到焦虑。

当年9月,阿里推出“来往”,意图抗衡微信。可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陆兆禧主导的来往APP,很快被被死在了摇篮里。

2015年,马云收回陆兆禧的阿里CEO一职,并由张勇接任。47岁的陆兆禧从阿里退休。

4

“探索者”王坚:救了一次

10年前的马云,肯定没想过自己能这么早退休。当时的阿里面临了一个巨大问题——“脑力”不够。

随着淘宝和支付宝的逐步壮大,服务器时常处于超负载的状态,而支撑当时科技公司业务的,基本还是国外产品,即IEO,IBM的服务器、EMC的存储器以及oracle的数据库,需要的费用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2007年,马云在阿里的“网侠大会”上认识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王坚,王坚给马云算了一笔账,按照阿里的发展,10年后,光是买服务器与数据库的花费足以让阿里破产。他还提出“去IEO化”,“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

阿里需要自己的巨大无比的“大脑”,事情已经刻不容缓。

看到王坚,马云无疑看到了阿里未来的曙光,他把王坚挖到了阿里做首席架构师,研发云计算取代传统IT设备。

2009年2月19日,在北京上地汇众大厦203室,47岁的王坚带领一群工程师写下“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但是在当时,云计算还是一个新名词,李彦宏说,“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说,“可能过几百年,几千年之后,到阿凡达那个年代确实有可能。”

后来王坚自己也承认,阿里做云计算早做了几年,导致2009到2015年5年时间,一直在探索,没有做出什么显著成就。当时,在阿里内部,质疑纷沓而来,员工很不理解,为何每年年度绩效都是3.25的团队还会继续存在(3.25是阿里的评级体系,连续拿3.25意味着会被淘汰)。

甚至有人说,王坚是个忽悠了马云的骗子。

可以想象,一个5年没有业绩、8成下属离职的团队,王坚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在2012年阿里云的年会上,当时已经50岁的王坚在台上握着话筒泣不成声,“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得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

在那年的年会上,马云甚至公开批评王坚,“你的技术是100分,但你的管理是0分。” 

这时,离阿里云的研发成功还有一年时间。2013年5月,支付宝下线最后一台IBM小型机,飞天首个5000台集群正式上线,这标志着阿里集团“去IOE化”的最终完成。从这一年开始,借助着阿里云,天猫双11交易额突飞猛进。

根据阿里的财报,截至目前,超过50%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国科技类企业在使用阿里云的服务,其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247亿元。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怀疑王坚与阿里云,随着阿里电商的趋于饱和,阿里云无疑已经成为阿里的未来十年最大的风口。从前,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现在已经成为“在数字技术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王坚曾说,阿里云是工程师拿命填来的。阿里的未来很多年,阿里人应该感谢这个男人当初的执着探索。

5

“继承者”张勇:救了两次

2008年,淘宝网推出B2C的平台淘宝商城(即后来的天猫)。天猫由此创立。

这些年,每年一度的天猫双11已成为世界奇观,但最初的天猫发展并不顺利。一是因为当时的天猫与淘宝的优势区别并不明显,二是天猫最初的定位对标的是法国香榭丽舍等级别的平台,门槛高。这两点原因导致商家纷纷观望。

成立一年,淘宝销售额2083亿,而天猫还不及它的1/10。

张勇是蔡崇信从盛大网络挖过来的,2007年加入阿里。2009年,在天猫负责人离职,团队仅剩下20余人的时候,张勇接下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摊子。

他后来坦言,“当时去做商城很简单,不是我想做,而是我不能看着它死掉。因为我坚信B2C在未来是一个大趋势,是阿里巴巴不能失去的一块。没人管,那我就自己去管。”

为了让天猫的品牌打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天猫,张勇决定在11月11日这一天做一场大促销活动。尽管第一届双11只有27家商家参加,但这一天淘宝商城创造了5200万元的成交额,是当时淘宝日常交易额的近7倍。

双11的创意,无疑是张勇在天猫最过正确的决定之一。

张勇对阿里的第二个贡献,是押注手机淘宝。

2013年,随着智能手机崛起,各大互联网火力全拼无线互联网。阿里一开始押注“来往”,但失败了。张勇选择的是手淘。

2013年9月,张勇的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在集团组织部大会上,张勇提出“整个集团把无线作为最重要的战略”,“all in无线”。当年,张勇从手淘、PC淘宝、搜索抽调出精兵强将,重新打造手机淘宝。

这一次,张勇又做对了,让阿里摆脱了PC的束缚,在移动互联网站住了脚跟。

如果说,马云带领阿里完成了他最初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而张勇则可以把阿里带上另外一途,一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都有布局的技术公司。

这大概也是在经历了卫哲、陆兆禧等人之后,马云最终选定张勇作为接班人的原因。马云最终找到了最像自己的人——精通商业本质,善于做顶层设计,同时善于排兵布阵,具备“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领袖气质。

6

马云的太极哲学

阿里成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阿里。

从以上这些人看,马云极会选人,不懂融资,找来蔡崇信;不懂管理,找来关明生;不懂技术,找来王坚;需要坚定的执行者,那么陆兆禧就再合适不过……

这大概就是马云的伟大之处,他不需要什么都懂,却能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并能忠心耿耿在他身边干活。

2011年,30出头的王兴见马云,谈到阿里投资美团。王兴问,“你最强的是哪方面?” 

马云问,“你觉得呢?” 

王兴答,“战略和忽悠?” 

马云说,“其实我最强的是管理。” 

马云自己曾经说,“我的管理和领导的方法一直是中国这个层面算是最好的,我比马化腾和李彦宏这帮人肯定会管理。” 

他还说,“我觉得阿里巴巴最荣幸之事是今天六十年代的人可以退休了,七十年代的人来做领导者,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做一线,中国没有几家公司可以做到这点。” 

他与任正非,大概是中国企业家里把管理做的最出神入化的两位企业家。

马云自幼痴迷武侠故事,据说大学时,就跑到西湖学习太极,30多年来,先后拜过不低于8位太极拳老师。

他说,“我觉得太极拳带给我最大的是哲学上的思考。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跟企业里面是一模一样的。” 

这一套哲学体系化成了他的管理方法。不过问具体事务,放手让人去干,但也在必要时出面调整战略,对“不行”的高管也痛下狠手,果断更换。

想象柳传志、宗庆后等企业家寻找接班人的艰难。而马云55岁就能退休,不是没有原因——如果人才体系不完善,又怎么能退得下来? 

马云虽然退休,但是他的“哲学体系”仍在,张勇以及张勇的“继承者”们如何把阿里巴巴这条巨船带上第5大经济体之路,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