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进程与“双碳”推进策略

中国低碳进程与“双碳”推进策略
2022年04月25日 15:15 王璞管理咨询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3060双碳目标”,建立了发展中国家减碳的中国模式,树立了大国担当的典范。距离2030年达峰不到十年,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在加快低碳进程的同时,构建从“国家-地方-行业”的三级“双碳”策略并有序落实势在必行。

全球气候治理历程回顾

从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至今,全球气候治理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目前,虽然世界各国自主提交碳减排承诺,但是距离设定1.5℃的温控目标的要求减排量相差甚远。

中国低碳进程

我国实施低碳发展已经20多年,涉及范围之广、投入资金巨大,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中国首度将 “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也被称作中国的“碳中和”元年。

同时, 国家《“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双碳”推进策略

1

政策先行、统筹规划

十四五期间和碳达峰阶段要实现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从高碳产业转向低碳产业、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从高碳社会转向低碳社会,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提高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必须加强国家级的先导政策、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以及行业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自2020年9月以来,中国涉及“双碳”的政策、文件及相关重点领域行业实施方案及支撑保障措施,陆续出台并落实执行。

2

因地制宜、一体推进

碳排放量与经济活动呈正相关性,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活跃,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多的区域;西部地区经济经济欠发达,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小。因此,在推进双碳进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区域的经济差异,依据各地区经济基础和碳排放进行差异化的安排,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

表1、我国双碳政策索引

一体推进,自上而下的“全国一盘棋”,统筹资源配置、统筹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突破区域壁垒,防止各自为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用4个“警惕”描述减碳过程存在的风险:“警惕非系统减碳操作引发的系统性破坏;警惕急功冒进减碳操作引发的经济刚性破坏;警惕时时、事事、处处减碳操作引发的社会不公;警惕无视“双碳”科学性的“摊派式”减碳”。

3

聚焦重点、目标导向

碳达峰碳中和的本源是能源问题,解决能源行业的碳排放问题就抓住双碳的“牛鼻子”。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首先,推进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导方向。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光伏、氢能、地热、核电等低碳能源或零碳能源。

其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场手段+行政手段”的组合推进。市场手段主要包括推动能源回收利用、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扩大碳交易市场的范围倒逼企业重视能源效率等;同时,利用行政手段将能源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评体系。

最后,提高能源行业的科技水平。目前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转换技术十分成熟,但是电网的消纳能力、储能技术及条件不足导致新能源实际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能源技术的发展周期长、投资大,需要提前谋篇布局,以免造成“技术匮乏”。重点发展大型电力储能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新型核电技术;集中攻关收集、储能、发电于一体的光伏材料体系。

4

市场调节、金融支持

利用碳交易市场的调节机制。自2013年深圳启动首个碳交易市场到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碳交易市场在推进碳达峰进程中发挥积极的市场化调节作用。扩展全国碳市场主体范围、完善碳配额分配办法,充分利用碳市场的调节机制达成“双碳”目标。

发挥货币政策和金融工具的引导机制。大力支持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绿色基金、绿色股票指数等金融工具;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作者:俞显臣,北大纵横合伙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