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磅!两大数据处历史高位!底部信号已现?

A股重磅!两大数据处历史高位!底部信号已现?
2024年06月26日 16:16 私募排排网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私募排排网”。

随着近期的A股市场连续回调,市场成交量缩到了6000亿出头,上证指数终于跌穿3000点这个市场的心理防线。网友不解:最近有什么利空吗?怎么天天要消化?

作为投资者的你或许很急,但你先别急,因为站在当下,A股已经有两大数据处于历史高位,分析人士称,市场阶段性底部信号已现。

A股破净率处近20年高位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A股破净家数共759家,占比14.16%,处于近20年高位。

知识小普及:破净,即市净率小于1,意味着该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已经低于其每股净资产值。这里的净资产值通常指公司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是公司权益价值的会计衡量标准。当市净率小于1的时候,你可以理解这间公司可能现金(或净资产)都有100亿,但市值却只有90亿。

回顾A股近20年数据,破净率高于10%的次数不多,最高的一次是在2005年的6月6日,破净率达到了16.5%,对应上证指数著名的“998”点位:在市场经历了近5年的熊市后,上证指数腰斩,大多数投资者账户损失惨重,彼时市场成交量大幅下滑,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轻松引起市场的剧烈反应。当时恰逢实行新股询价、非流通公开转让制度,投资者对新股增发和扩大流通股可能会冲击市场而充满恐惧,从而造成了“998”这个让众多投资者记忆深刻的低点。而随着市场信心逐渐恢复,A股也展开了长达2年的牛市,上证指数从998一路高歌猛进,最终直冲6124,其荡气回肠的走势成了一代股民的永远的回忆。

而第二次则是在2008年的10月28日,当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国内出口在国际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受到冲击。全球市场的动荡也是加剧了国内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股市连续下挫,即便是降息、降印花税等一系列救市措施也无济于事。最终上证指数触底1664点,A股的破净率也达到了14.8%,被严重低估的市场此后也走出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

所以,才有分析人士指出:“破净股数量增多往往是市场阶段性底部的标志之一。市场在历经深度调整后,风险逐步释放,股市的抗跌性明显提升,不少股票因市场过度反应而被低估,从而给A股估值带来了向价值区间靠拢的契机。”

当下,破净率居前的行业主要是银行、钢铁、房地产开发等。具体来看,房地产板块的破净公司最多,共有67家公司破净,而银行板块42家公司全部破净,无一幸免。

此外,还有水泥、焦炭、港口航运等强周期性行业破净率也居前,这些行业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行业周期等影响较大,导致市场对其估值更为保守。

从公司属性来看,全市场759家破净的公司里,有253家公司为央国企,占比33.3%;其中44家央国企市净率在0.5以下,也就是说股票的市场价格已经严重低于其每股净资产值。(笔者在此呈上这些公司的名单。

另外,还有16家公司今年以来获得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10亿元,其中以银行为主,截至6月25日,除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保利发展外,这些公司今年来都取得了不错的涨幅。

A股上市公司年内回购金额创历史同期新高

根据Choice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24日,年内已有逾190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份回购计划,它们或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当前公司价值的认可,或是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

在这之中,已有超过1600家企业实质性推进回购操作,累计投入资金达到964.28亿元,不仅创出了历史同期的新高,还超越了2023年全年A股市场的回购总额914.15亿元。

股票回购和增持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回顾历史来看,A股过去几次的“回购潮”(2015年6-9月、2018年10月-2019年3月、2023年12月-2024年2月)都对维稳市场、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因此都形成了指数的阶段性底部。

兴业证券近期发布研报表示,2018年以来,主动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的股价相对中证全指有着越来越高的超额收益,而且发布公告后越久,超额收益越高,因此建议投资者适当关注发布回购公告的公司。

为了给读者提供便利,笔者也在此呈上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居前的公司名单,烦请点击查看。

最后,关于A股,你觉得还有什么数据将要或是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欢迎评论区聊聊。

数据说明: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文章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