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飘红,同时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也正式落地生效。市场表现上,商业百货、旅游酒店等“经济内循环”大幅拉升,免税龙头中国中免(港股涨超20%),众信旅游、小商品城、王府井等纷纷封涨停板。
在近几日美国关税的扰动下,市场行情大幅下行,但内需方向成为市场较为抗跌板块。以中国中免为例,截至4月9日,近三个交易日逆势涨超10%,板块跌幅仅0.94%。值得注意的是,经笔者梳理,在美国宣布关税政策以来,相关券商的研究解读均密集指向内需方向。
美国关税扰动!扩内需成重要抓手!
自对等关税政策发布以来,全球市场迎来大幅调整,A股方面,高出口占比行业的跌幅较大。虽然我国作为出口大国难免受到关税影响,但当前我国对美出口市场的依赖度正快速下降。
据统计,中国出口美国的金额占出口总额在2008年已降至20%以下,2020年后出口依赖进一步大幅降低,直到2024年底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为了应对“逆全球化”的外贸冲击,“内循环”概念早在2020年就正式被明确为我国经济政策的新主线,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彰显了最高层对扩大内需的高度重视。
此外,财政部在3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也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
在美国关税对出口的扰动下,扩内需的需求迫在眉睫。数据显示,2024年经济增速为5%,其中外需贡献度相对较高,5%的经济增速中净出口贡献在1.5个百分点,内需贡献在3.5个百分点。
根据国盛证券统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经济直接负面冲击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净出口贡献将下降到0.3个百分点,而继续实现5%的增长目标,则需要内需提升1.2个百分点,对经济贡献上升到4.7个百分点。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对此,我国在年初两会和预算草案公布时便提出:今年年初政策较为积极的基础上,亦留有“后手”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冲击。除了对应的反制措施外,内需政策加码亦将是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主要对冲手段。
根据中国银河前期测算,对等关税(34%)加上此前已加征20%关税,今年加征54%关税幅度对我国出口增速整体拖累或超5-6.5个百分点,对GDP增速影响在1-1.5个百分点左右。在财政加码内需对冲的情景下,或需要新增约1.5-2万亿左右政府支出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关税影响,近期不少资金已提前涌入大消费板块,4月9日,食品饮料、商业百货等大消费方向掀起涨停潮。经笔者梳理发现,“国家队”也持有多家来自大消费行业的公司。根据截止4月9日已发布的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笔者梳理出了“国家队”持股市值最多的20家大消费行业公司。
其中,“国家队”持股市值超10亿元的大消费公司有16家,位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贵州茅台、美的集团、五粮液、格力电器、泸州老窖。
与此同时,随着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本文梳理了低估值、高增长消费股名单(最新市净率估值在历史50%分位以下,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前20的消费股)。
其中,最新市净率估值较低,并且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在100%以上的公司共6家,分别是:克明食品、两面针、华鼎股份、ST步步高、ST易购、华茂股份。
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有望成内需新增力量!
在政策预期的提振下,此前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三大消费类主题,相继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方向。国泰君安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以上政策明确鼓励的消费细分板块有望成为2025年提振内需的新增力量。
1)首发经济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一个经济概念。
首发经济一般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同时包含首演、首展、首赛及内容新品首发等领域,是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种经济形态。
2)2024年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2024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发经济是指涵盖为老年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各类经济活动,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目前我国老年人购买力逐步提升,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涵盖日常消费、医养消费、保健消费和精神消费等,共同构筑银发经济发展强引擎。
3)“冰雪经济”是指依托冰雪资源,包括冰、雪、山地等自然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民俗等人文资源,所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产业形态,涵盖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以首发经济为例,自去年相关经济概念的提出后,国内各地围绕首发经济的政策措施已层出不穷,例如:吉林省商务厅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城市发展首发经济的若干措施》,支持引进特色首店、建设首发集聚区、举办首发活动等。近期,福建省商务厅、财政厅出台《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打造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和原创品牌孵化地。
首发经济已被视作地区商业活力、消费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形象和开放度的重要体现,利用首发经济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多地共识。
整体来看,2025年或成转折之年,在出口等外需方面持续博弈承压的背景下,强化内循环、扩容内需消费市场或成为必然选择。中信证券认为,政策持续发力提振内需的大方向或更为明确。同时在市场加剧波动、不确定性提升背景下,消费在过往几年的回调后,“低预期低估值”+“消费韧性特征下的企稳趋势”将提升消费配置的资金偏好。
回顾史上三次扩内需!房地产、基建均成重点方向!
在内需行业中,根据兴业证券梳理,当前内需占比较高、且2025年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消费(教育、零售、媒体、酒店餐饮、医美)、农业、基建地产链(水泥、装修建材)、军工(军工电子、航空航天装备)等。
房地产、基建作为拉动内需的老派方向同样值得关注。回顾历史上三次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均与房地产、基建行业密切相关:
1)1998-1999年多次降息、降准、发行特别国债,提高赤字率,搞房改,积极推进加入WTO。
2)2009年央行多次降息、降准,财政推出“四万亿”计划发展基建、房地产,补贴家电下乡;下调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
3)2015年央行降息、降准;刺激地产,搞棚改货币化安置,快速拉动内需。
中信证券相信2025年4-5月是政策前置的关键窗口期,主要的可能政策包括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资金成本,合理满足改善置业需求,扩大存量土地收储和加强对房企的流动性支持。
风险揭示
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 本资料所涉产品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或外部数据库等,我司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投资者须以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基金管理人官方网站及其委托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发布的内容为准。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我司不从事任何基金评价业务,相关排行(如有)均为内部评定结果,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