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买卖国债不是量化宽松

央行买卖国债不是量化宽松
2024年06月19日 17:36 用户1667983181

来源 | 金融时报

文 | 马梅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一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围绕市场关注的国债问题如是表示。

近几个月以来,市场对国债问题,特别是人民银行买卖国债问题高度关注。潘功胜此次明确回应,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央行买卖国债呢?《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1

央行买卖国债定位于

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央行买卖国债定位于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而不是要搞量化宽松。”一位市场专家介绍,从国际经验看,发达经济体央行搞量化宽松往往有自身阶段背景。通常是在危机冲击下,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直至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后,国债市场仍流动性较差,缺少买盘而抛售力量很强,价格渠道传导不畅,央行通常会诉诸于非传统货币政策,其中就包括量化宽松(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商业票据等)。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后,发达经济体央行普遍将宽松货币政策用到极致,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提供极度充裕的流动性。

但我国的情况与上述背景完全不同。据专家分析,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金融机构总体保持健康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尚未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认购和投资热情颇高,一定程度上还有“资产荒”迹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作为常规操作的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划等号。

此外,据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更多还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搭配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操作主动加强流动性管理。

2

有买亦有卖 

业内提醒投资者市场变化及潜在风险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一段时间里市场更多着眼于“央行买国债”这一操作,但实际上央行对国债的操作既有买也有卖,灵活性较大,并非单向操作。此前央行回复媒体问询时曾称,高度关注当前债券市场变化及潜在风险,必要时会进行卖出低风险债券包括国债操作。

实际上,近期对于我国国债收益率问题,亦引发市场广泛探讨。有专家从基本面、估值面、供需面、情绪面等多重因素分析,提醒投资者当前国债市场的利空因素有不少,只不过被投资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此时投资者更需关注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守护好‘钱袋子’。”该专家表示。

潘功胜此次在陆家嘴讲话中也明确,央行未来推出的国债操作将既有买也有卖,并同步以硅谷银行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债券市场风险提示,再度表达出央行对长债收益率的高度关切,强调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受访专家认为,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强协调的重要体现,顺利推动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同步研究优化国债的发行节奏、期限结构和托管制度,总体看整个过程将渐进式稳妥推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