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认识钱了……

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认识钱了……
2024年06月04日 06:03 小康杂志社

你上次用现金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吗?越来越多的一年级小学生,不认识钱了。

家长李薇表示,女儿快上小学时迷上了“抽盲盒”。有一次女儿要她一口气买100个盲盒玩具。她跟女儿说:“不能一下就买100个,那样妈妈的钱就花没了。”

女儿却觉得很奇怪:“钱怎么会‘花没’呢?钱不就在手机里吗?刷一刷就又有了!”

家住武昌的刘姗,儿子正在读一年级。前不久,她问儿子:假如你有两张20元纸币,你怎么去商店买一个30元的东西?

儿子说:可以先给老板一张20元,再把另一张20元撕一半,凑个30元。

孩子的回答让刘姗非常惊讶。她意识到,孩子不光不认识钱,也不知道钱怎么用,不理解“换钱”“找钱”这些概念。她回想了一下,发现孩子似乎只在过年时见过100元的压岁钱,平时家里都找不出一张其他面额的纸币。

▲图源:卡乐图片 贾琼 摄

全班一半以上同学没见过1元纸币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买一个3元6角的商品,应该怎么付钱呢?”

5月28日,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校区小学部,一年级数学老师马欣怡正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她请同学们说说用人民币凑出“3元6角”的组合方式。有学生回答:“先给一张3元,再给一张6角。”

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人民币没有3元、6角的面额,这让马欣怡觉得奇怪。

课堂上,她拿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一张张地问学生是否见过。全班40名学生,大部分见过100元、50元纸币,一半学生能认出10元、20元纸币,从没见过1元纸币的占一半以上。

不认识钱的孩子对“钱是怎么来的”也自然缺少具体的认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孩子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不认识钱的现象值得重视。他认为,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现金依然是我国最基础的支付手段。《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孩子们仍然应当学好。

警惕“扫一扫”模糊孩子们的金钱观

▲图源:卡乐图片 贾琼 摄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支付随之风靡。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线上支付、扫码转账、网络充值等各类渠道应有尽有,极大便捷了社会生活,丰富了商业场景。然而随着现金全面转为“线上”,缺乏对钱的具体感知,人们赫然发现自己少了花钱的“痛感”。尤其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移动支付时代,没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践体验,对钱的认知就更加懵懂。有家长苦笑,自家孩子觉得“钱是从手机里来的,买东西只需要扫一扫”,而花一元钱和花几百元钱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刷手机”。

孩子们的回答天真烂漫,但我们却不能一笑置之。“金钱教育”又称“财商教育”,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金钱,懂得钱从哪里来,应该怎么花,是关乎儿童成长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一课。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中有句话:“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会取代你。这个人……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现实中类似案例不乏其是。比如,“高额氪金”堪称未成年人触网乱象的突出现象,七八岁的孩子“不知不觉给游戏充了十几万元”,甚至于不少大学生还稀里糊涂深陷网贷泥潭。金钱教育的缺位,不仅造成大量非理性消费,给当事家庭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正确认知劳动的价值,滋生不劳而获以及盲目攀比的不良心态。

急需给孩子上好“金钱”这堂课,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其言下之意,不仅仅是教会他们认识“1元”“五元”“纸币”“硬币”等生活常识,更是在涵养认知、培育习惯。必须让孩子们懂得,钱不是从手机里“刷”出来的,而是通过劳动和智慧获取的。它既不会从天而降,更不会源源不绝,不能随意挥霍,应当尊重珍惜。一段日子以来,已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到现实场景,加入跳蚤市场、拿纸币购物或旧物回收等,让孩子们真实体验挣钱、花钱、攒钱的过程。也有一些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发出倡议、开展活动,为提高孩子们的金钱素养助力。社会发展步伐向前,支付方式或许还将更加多元。如何让孩子们在新的消费场景中成长得更好,是家庭教育的要义,也是时代课题,大家不妨都来支支招。

父母须知 告诉孩子钱是什么

▲图源:卡乐图片 宁颖 摄

培养金钱观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怎样不让他们变成“守财奴”或者“挥霍者”?对金钱过分计较或滥用,都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早教育他们面对金钱,把握对金钱的态度,是父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不能只说“太贵了”

生活中总有很多地方要用到钱,也有很多时候不应该花钱。要告诉孩子是否购买一样东西的原因。因为,花钱的原因并不仅仅源于能够买得起。经常使用这样的语句:我们不应该这样花钱,是因为……,或者说:这件商品不值得买,因为……。不要单纯地强调不买的原因就是“这个太贵了”,这句话会让孩子觉得:只要负担得起,就可以买。

带孩子去银行

去银行存钱时,最好带着孩子去,让孩子体验存款的形式和意义,并懂得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解释贷款

如果你贷款买了房或者车,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解释借贷与利息间的关系,以及收入和还款间的平衡。让孩子明白,贷款可以帮助人们在资金不足的时候,提前购买商品,但前提却是,要能够承受得起长期的还款和利息压力。

让孩子了解财政困难

如果家中遇到资金困难,可以对孩子开诚布公地讲,但是不要过多地描述细节。只要让孩子理解,金钱并不是手里的神灯,想它什么时候出现就出现。

区分需求和渴求

即使是小孩子也懂得向你索取关爱、玩具等有形或无形的东西。但是,在商品的世界里,需求和渴求就变得有所区别,例如咖啡杯,你可能需要一个咖啡杯,来满足你的日常需求,但是,你却想要一个价格十分昂贵的咖啡杯,这种心理上的渴求可能并不符合你的经济状况或者实际需求。因此,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也懂得区分这两者间的差别。

谈论为什么要买

你去逛街购物时,别忘了和孩子对话,告诉他们购买的原因,是来自广告的影响?价格便宜,还是质量可靠?你如何从同类商品中进行选择?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念。此外,你如何存钱,怎样花钱,为什么捐款,为何有的东西不会立刻购买,而是等待时机,如何合理利用金钱,避免浪费等问题,都可以成为你和孩子间的对话主题。

节俭的意义

购买二手货,循环使用水资源、充分利用纸张、生活用品,这些行为都是你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金钱观的机会。向他们解释:我们做这些事,不仅为了省钱,也是为了保护环境。

学会掌控金钱

挣钱需要技能,花钱需要智慧。财富可以装点人的外表,但知识和品质才能衡量一个人的内心。珍惜辛勤劳动换来的财富成果,同时也避免让各种诱人的财富象征成为追逐的终极目标,孩子将因此获益终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给孩子讲讲与“钱”有关的那些事儿,引导他们会“认”钱,会花钱,能攒钱,将是他们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来源:小康头条微信公众号综合长江日报、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央视网

责编:周经韬

审核:田苑淯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