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区块链应用先锋,第13家A+H上市银行

浙商银行:区块链应用先锋,第13家A+H上市银行
2019年11月19日 19:10 新金融琅琊榜

H股上市3年之后,浙商银行即将登陆上交所,成为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眼下,虽然资本市场处于震荡期,但这家银行回归A股,还是备受期待。

一方面,浙商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且业务结构良好,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同时该行手握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牌照,因此安全性与成长性俱佳。

另一方面,浙商银行总部位于中国新经济与新金融的重镇杭州,一直极为重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与应用,体现了有别于一般金融机构的创新性。

在行业里,该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应收款链平台”颇具影响力,被视为银行业区块链落地应用的典范。

区块链应用先锋,首推应收款链平台

10月24日,中央讲话指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区块链有望成为支撑金融行业下一代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中央最新表态会大幅加速我国区块链技术的落地速度,提升金融等行业的运作效率,为相关企业提供发展良机。

早在2016年初,浙商银行就率先在业内启动对区块链技术的前瞻性探索,组建专家团队对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首创设计多个金融领域的试验性场景,并在同业率先落地应用。

在没有参考案例、没有成熟产品的情况下,经过近一年的研发,2017年8月,浙商银行推出了业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款链平台,将企业供应链中沉淀的应收账款改造成为高效、安全的线上化的“区块链应收款”。

目前,全国企业每年的应收款规模约26万亿左右,金融机构和保理公司的应收款融资总额约0.22万亿,占比不到1%。由于信用环境较差,应收款融资一般只做一些反向保理和明保理业务,不仅手续繁琐、增加成本、流转困难,而且难以防范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容易形成坏账,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应收款融资业务发展。

通过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核心企业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可在供应链商圈内流转,实现圈内“无资金”交易,减少整个产业链条的外部资金需求;对上下游中小企业来说,其收到核心企业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后,不仅可以向上游供应商进行支付,还可随时转让给银行进行融资变现,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应收款链平台的基础上,浙商银行结合不同应用场景,陆续推出区块链订单通、仓单通、分销通、分期通、银租通、“H+M”专项授信模式等,在医药、粮食、仓储物流、汽车和租赁等行业形成了特色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在帮助实体企业盘活资产和资源、减少外部融资、降低财务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共落地项目2100多个,帮助11000多家企业融通了2100多亿资金。

截至目前,国家网信办先后公布了两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共有6家银行宣布提供14个区块链服务,其中浙商银行占到5席,即:应收款链平台、仓单通平台、个人理财转让平台、同有益平台和场外交易平台。

近日,浙商银行的“一种区块链密钥管理系统及方法”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是为数不多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具有专利的商业银行之一。目前,该行还有多项区块链相关专利正在实审中。

拥抱金融科技,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

区块链应用不过是浙商银行创新金融科技应用的一部分 。

近年来,面对经济金融新常态,浙商银行创新金融科技应用,植入平台化基因,重新定义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构建“科技+金融+行业”综合服务平台,将银行业务嵌入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管理活动之中,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

在公司银行领域,除了上面提到的应收款链平台,浙商银行还推出了池化融资平台和易企银平台。

池化融资平台包括涌金票据池、涌金资产池和涌金出口池,将资产和负债业务、产品和服务、操作和管理等融为一体,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性资产入池、托管、结算、质押融资等综合服务,帮助企业随时融资、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银行资产池(票据池)签约客户24092户,融资余额3080.12亿元。

易企银平台创新了与企业集团、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互联网交易平台等合作模式,为其成员单位、上下游企业等提供降本增效的创新型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6月30日,累计开通平台265个,累计发生融资616.33亿元,融资余额286.54亿元。

这三大平台及基于其上的创新业务模式,打造了一个开放、平等、高效的企业“自金融”平台,令浙商银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公司银行业务。

在零售银行领域,浙商银行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围绕公司、社区、医疗健康、消费信贷等,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开放性、延展性的新零售业务体系。

在支持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方面,浙商银行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构建小微企业画像系统,设计研发了集大数据解读、电子化签约、全线上操作于一体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重构小微企业服务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6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过17%,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率仅1.11%,资产质量持续保持领先。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届财新峰会上,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指出,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它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和风控能力,改变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方式,有效拓展了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为解决普惠金融的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打造第二发展曲线,推动二次增长

作为一家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浙商银行按一级资本计位列第107位,按总资产计位列第98位。

浙商银行此次发行价格为4.94元/股,发行市盈率9.39倍;按发行新股25.5亿股计算,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25.97亿元。

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银行股IPO之一,浙商银行也将成为第35家A股上市银行,以及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据公开资料,今年以来已有6家银行登陆A股,分别为紫金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青农商行、苏州银行和渝农商行,接下来即将登场的是浙商银行和邮储银行。此外,还有16家银行正在排队上市。

在如此之多的银行股当中,浙商银行以成长性与创新性而受到市场关注。而全国性股份行牌照,更令浙商银行拥有其他中小银行所不具备的发展潜力。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5.46亿元,同比增长21.25%;实现净利润76.24亿元,同比增长17.13%,继续稳定保持近年来营收、净利双位数的同比增速。

与此同时,上述两项指标远快于5.5%的总资产增速。这意味着,浙商银行在规模基本平稳的前提下实现了业绩有质量的增长,内生式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资产质量。据国泰君安研报,多年来浙商银行不良偏离度一直处于100%以下的水平。截至2019年6月30日,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7%,比A股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1.65%的平均不良率水平低0.28个百分点。

根植于杭州这一互联网重镇,浙商银行在风控管理上具有天然的“科技基因”。近年来,该行构建了“统一、全面、集中”的风险管理体系,于2018年正式推出了大数据风险管理和预警平台。

对此,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曾提到,“浙商银行是成功迈入数字金融大门的佼佼者,目前研发的大数据风控平台,在系统架构、开发模式、解决痛点、客户体验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优势”。

在早前举行的网络路演中,沈仁康表示,未来该行将努力提升数字化、平台化、专业化能力,全面推进平台化服务战略,着力培育增长新动能。

沈仁康强调,浙商银行将重新定义业务模式和经营管理,以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为路径,以金融科技为引擎,以重塑管理为保障,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努力推动二次增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