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何东,而他主动放弃英国籍,要成为中国人;他在英、法、美学习军事,真正做到了“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的抗日名将。他是何世礼。
何世礼(1906-1998),原籍广东宝安,为香港著名富商何东爵士第三子。何世礼父母皆为香港的欧亚混血儿。母亲张静蓉为何东发妻麦秀英之表妹,由于何世礼从小便由麦秀英照顾,算是麦秀英“一房”血脉;由于麦秀英乃正室,因此何世礼亦取代兄长何世俭,成为“正统继承人”,英文名与父亲一样改为Robert,或称Robert Ho Tung Junior,亦称Robbie,与麦秀英一起在西摩道八号“红行”居住。
一九一四年,何世礼入读拔萃女书院(其时该校亦会录取少量男生),成为“女校男生”。一九一六年,何世礼转到父亲的母校皇仁书院就读中学。一九二四年二月,何世礼前往南京军事学院,拟应前五省巡阅使吴佩孚及江苏督军齐燮元之保荐,投考保定军校,不幸直奉战争爆发,“保定军校旋停办”。回港后,重投皇仁书院,继续大学预科的课程。
一九二五年九月,何世礼顺利入读英国乌烈芝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Woolwich),接受西式军事训练。翌年底毕业,继入勒希尔炮兵学校(Royal School of Artillery)专攻炮科,并在英国皇家坦克兵团第二营见习。
一九二七年八月二日,何世礼在伦敦的中国公使馆正式宣称放弃英国国籍,震惊英国政府;一九二八年六月六日,何世礼与同样为欧亚混血儿的洪奇芬在港注册结婚,并在“红行”举行“世纪婚礼”,冠盖云集。八月,何世礼与新婚妻子前往法国,进入方丁布鲁炮兵军事学校,修读“战略与战术课程”。
◆
一九三〇年三月,何世礼毕业返回香港。同年六月底,何世礼进入张学良大元帅府。当时张学良拟以高阶或基层军官让何世礼选择,何世礼选择以基层自效,是为其一生事业之发韧。最初职衔为“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上尉侍从副官”。后到王以哲北大营见习,王以哲立即指派其到王铁汉第六二〇团,任命为平射炮连连长。
一九三一年三月,何世礼擢升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行营”少校参谋,直接听命于张学良,改驻北平行营。何东曾通过何世礼捎口信给张学良,表示他愿意带头为东北军增强军备而出力,资助东北军购进各种火炮,组建一两个炮兵师,并组建两个机械旅,以加强东北军实力。九月初何东抵达北平,与张学良会面,洽商东北边业银行(The Frontier Bank)改组事宜。后来从何世礼寄给骆克之信函称,“九一八”当晚,他在北平陪同父亲会见张学良,讨论一些重大金融项目。由于父亲国语不灵光而需他充当翻译,后来他与父母及英国驻华大使夫妇出席由张学良主持的辽北水灾戏曲筹款节目。何世礼文中说:“九月十八日,在平之东北军政要,为筹募辽北大水灾救灾基金,当晚举行平剧盛大义演,地点在开明大戏院……因先父有所捐助,遂亦偕同先母与本人夫妇,应邀趋陪末座,当演戏至精彩段时,忽见张副总司令报告,谓沈阳有长途电话,谓其亲往接听,张先生尚轻松地嘱该员代为接听,讵不旋踵该员迅速返报,谓沈阳出事,务请张副司令亲自接听,张先生始行离席,此后即未见张先生再行返座,先父母当时亦甚诧异,不意翌日北平各报之头条新闻,均报导日寇已于‘九一八’一夜之间攻占了沈阳等地,震惊了全世界。”事后诗人马君武作《哀沈阳》诗云:“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讥评张学良当夜正在北京饭店和影星胡蝶跳舞,这是一个反证。而胡蝶在她的回忆录中说:“世间荒唐的事情还真不少,沈阳事件发生的时候,我那时还跟明星公司摄影队一起逗留在天津,没有踏入北平一步……后来为拍《自由之花》到北平时,已是‘九一八’事变约一周,未料此行会引起一段莫须有公案。”
一九三二年一月上旬,何世礼返回北平,并擢升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行营卫队炮兵营”少校营长,直属上司为刘多荃。在“一二八淞沪战役”中,何世礼奉令陪同英、美两国武官亲赴前线观战,了解战况;六月,何世礼升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北平行营卫队”中校营长,上司仍为刘多荃。十二月,返回香港,计划前往美国接受进一步的军事训练。
一九三三年二月底,何世礼再次回到北平,调派到“北平绥靖公署”任上校高级参谋,四月,何世礼起程前往美国,正式踏上军事深造之旅,九月因张学良关系保送入美国利云和夫参谋大学深造,主要“研习步炮兵及装甲兵的大规模协同作战技术”。一九三五年六月,何世礼以突出的成绩完成美国的军训后返港,在港短暂停留后北上,九月,出任江苏海州“税警总务参谋处”少校科长。一九三六年三月,擢升为“陆军通讯大队”上校大队长。西安事变时,何世礼刚巧请假返港省亲。事件发生后,何世礼认为张学良将军联合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是为了抗日大业,实出于迫不得已。他真诚希望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后来张学良被软禁后,因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何世礼亦被解除了军职。
◆
一九三七年,何世礼应当时财政部长宋子文之邀,出任广东广州盐务总局潮桥督销局局长。抗战爆发后,第三路军总司令薛岳电请财政部借调何世礼至前方服务。一九三八年,何世礼为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参加安徽流动桥战役及江西南浔线诸战役。河南兰封血战,何世礼亲赴第一线指挥炮兵作战,摧毁日军炮兵阵地,乃使第六十四军顺利克复罗王寨车站,使困在鲁豫的部队得以从陇海路安全西撤,保住抗战实力。七月之后,何世礼调派到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部,出任副官少将处长,直属上司仍为薛岳。在万家岭战役中,何世礼率领的炮兵重创日本军第一〇一师团与第一〇六师团,立下了赫赫战功。薛岳上将总结万家岭大捷的时候,称赞何世礼,说:“何世礼在关键时刻立下了大功,我为他报请一级勋章,可是他以不能和我得同样级别的勋章为由,坚决拒授。实际上,他是最应该得到一级勋章的人。”万家岭大捷,是抗战初期的一次重要胜利。它灭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的威风,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而此役亦为抗日战争中首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斗,战果犹过于台儿庄。也为武汉撤守争取了重要的时间。
一九三九年三月,何世礼出任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同时出任张发奎第四战区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第九及第四战区两战区协商,得派有力人士留驻香港,搜集日本军海陆运输情报。于是薛岳及张发奎交托何世礼兼任第四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驻港联合办事处主任,从事地下工作;还兼任“财政部盐务总局”驻港运输处帮办一职。
一九四一年六月,何世礼出任“后方勤务部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少将总监,追随张发奎第四战区驻扎于柳州。据其好友宁恩承说:“唯是张发奎、何世礼两个老广(东),同是火气十足。这两个忠勇军人,满身全是炸药,满口也全是炸弹,随时爆发。在柳州不到几个月,两人私自‘开火’,何世礼一怒拂袖离开广西,只身跑到暂时首都重庆,虎落平阳,受尽生平未有的艰窘。”
◆
一九四二年,中国组成远征军,由滇西开往缅北,与美国远征军听命于同盟国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与日本军作战。由于英国、美国各有盘算,对中国军队缺乏支援和信任,盟军在缅甸之第一次反击战挫折重大,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至于总指挥史迪威,甚至要落荒而逃,远走印度。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国民政府委任何世礼为“后方勤务部远征军兵站总监部”少将副监暨代总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委任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高级参谋。蒋介石遵照美国示意,乃派何世礼到昆明参加中国远征军总部,为补给司令,参与盟军机要。
一九四四年,美国撤换史迪威,改派魏德迈将军出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据王尧培文章说:“何世礼在一九四四年升任后勤部中将副司令,负责与盟军总部协调联络,接受美援物资,增强战斗力,由于盟军总部参谋长魏德迈中将是他在美国参大的同学(按:何世礼较魏德迈在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早一届毕业),协调洽商事半功倍,美援物资源源而至。”
一九四五年五月,蒋介石要求何世礼兼任“后方勤务总司令部”中将副参谋长,听任于陈诚指挥;六月,委任何世礼为“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后勤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兼任“前进指挥所”主任。此后,何世礼长期追随陈诚任职。八月中,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彼时沦陷区治安极为紊乱,时有冲突发生,何世礼由广西柳州奉命兼程入穗(广州),是为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进入华南沦陷区之第一人,其冒险犯难之精神,实非常人所能企及。当时蒋介石原属意何世礼出任光复后的首任广州市长兼广东省政府委员,但最终被国民党秘书长吴铁城安插亲信,由原广州市公安局长欧阳驹出任,而让何世礼与执掌广州职务擦身而过。
◆
一九四六年春,何世礼应参谋总长陈诚电邀至南京,告知请其出任辽宁葫芦岛及河北秦皇岛之秦葫港口司令。葫芦岛在辽宁省南部临辽东湾,头小尾大、中部稍狭,状似葫芦;西端与秦皇岛相对,港阔水深,港口朝南,夏为避风港,但冬则结冰。秦皇岛,又称秦王岛,在河北省北部,临渤海湾,离山海关只有十七公里,属东北唯一“不冻港”;相传唐太宗出兵征高句丽时曾以该岛为补给基地,而唐太宗未即位之前获封为秦王,因而取名“秦王岛”。又相传秦始皇曾在此地求仙,因名“秦王岛”。他以葫芦岛港口草创,装卸设备阙如,悉赖人力,乃编组一人力运输大队,在其督导下,作业迅速,效率极高,尤以关外日俘侨民百余万,悉经该港乘轮返回日本,秩序井然,甚为日人所称道,陈诚闻悉,至为嘉许。
一九四九年秋,何世礼奉命转赴台湾。
◆
一九六二年一月,何世礼以家族事务繁多为由,获准辞去军职。他返港重掌家族企业,主持《工商日报》。他热爱工作,事事亲力亲为,据资深传媒人何文翔的访问说:“何世礼有十多年都是亲自主持工商日晚报的业务,报社内部,事无大小,他都兼顾到,最关心的是社论和头条新闻。他每天都返回报社,首先他会批阅社论,遇着有问题,便跟主笔讨论,提出意见,请主笔改写,有时凌晨一两点钟,也会打电话回报社询问当日的头条新闻是什么。由于热爱工作,何世礼索性在报馆附近租了一个地方,以便在那里午睡或工作至半夜时睡在那里。”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日,《工商日报》在中英两国签订联合声明两个月后宣布因负债亏空、经营艰难而停刊。据自称“末代总编辑”的喻舲居说:“见风转舵非其志也;坚持立场甚为难也;后代如何对应未可知也。所以干脆早作了结。”或许是该报走到停刊的一个脚注。
一九九五年,昔日的老长官张学良终于获准离开台湾,移居美国夏威夷,何世礼专程陪同赴美,次年张学良九十六岁大寿,何世礼又专程赴美为其祝寿,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其间答应出资五十万美元,在东北大学兴建一座教学大楼,命名“何世礼教学馆”,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二日何世礼携同子女何鸿毅及何勉君北上,主持大楼开幕,在相隔足足半个世纪之后,再度踏足东北的土地,睹物思人,物故人非,令他不胜唏嘘,惆怅不已。
一个半月后的七月二十六日,何世礼在香港山顶何家大宅中逝世,享年九十二岁;八月五日在香港殡仪馆举殡,到场致祭者超过两百人,包括两岸三地军、政、商各界的重量级人物;丧礼完毕,择吉下葬于港岛摩星岭昭远坟场。那是一个专为安葬欧亚混血儿的私家坟场,他终于与祖母、母亲、叔婶姑舅、堂兄弟姊妹为伴了。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学者郑宏泰、黄绍伦《香港将军:何世礼》一书,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来源|晶报APP
编辑:陈建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