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湾区 097期 | 番禺商承祚:成就非凡的古文字学家

文化湾区 097期 | 番禺商承祚:成就非凡的古文字学家
2023年11月14日 16:04 晶报

商承祚(1902-1991),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番禺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商衍鎏(1875-1963)是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一甲第三名进士,被称为“末代探花”。商承祚,行二,其兄承祖。承祚幼承庭训,父亲又为他们聘请一位英文教师。

青年商承祚

一九一一年八月,革命军兴,清朝大厦将倾,商衍鎏挈家眷避居青岛。一九一二年,商衍鎏应聘德国汉堡大学汉文教师,挈承祖赴德留学。承祚年十二,侍母谈绶玉回广州,不幸母亲病逝于海轮上,安葬祖坟后,由伯父带回青岛,日附读于邻家,夜取家中书架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反复检阅,爱不释手。一九一四年开始学篆隶,又从劳健学刻印。

一九一六年父兄由德返国,兄承祖教商承祚德文,“因性不近,一见书本就感觉头脑发涨,数月几无所得”,父见之,叹曰:“学外文不成那就学中国文学吧,日后小成,还可谋得秘书之职以糊口,大成做个名学者。”

一九二一年秋,商承祚北上天津,居于伯父家,读过一学期初中,因不感兴趣而辍学。以对古文物及古文字学有兴趣,拜著名古文字学家上虞罗振玉为师。他说:“见到罗师的‘殷礼在斯堂’所藏丰富的甲骨文和累累的青铜器,大开眼界,如饿儿得饼,贪婪吞食。”又说:“罗师对好学的青年是无比爱护和奖掖的,其收藏的图书数据对我全部开放,并交代开‘贻安堂’书店的长子成福说:‘锡永需要什么书,就给他什么书。’因此,即使十分名贵的书籍,如《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后编》等等,我都可以从书架上取下拿回家中阅读。罗师还把他和王国维先生作过眉批笺注的《殷墟书契考释》《殷墟书契待问编》交给我参考。”关于《殷墟书契考释》有人还造谣说,为王国维所著而罗振玉窃为己有,商承祚说:“这是无稽之谈。记得有一天,我遇见陈梦家,他悄悄对我说,《殷墟书契考释》的稿本被我买到了,完全是罗的手笔,上有王的签注,印本即根据此稿写正的,您有空,可到我家看看。该书是罗请王为之誊正付印,于是头脑简单的人以为王著,真笨伯也。事实胜于雄辩,造谣者可以休矣。”

商承祚

商承祚一面学习,一面把罗振玉考释的甲骨文重新加以编排,并补入异体字,如他自己有心得体会,则写成按语附于各字之后。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一九二三年二十一岁的商承祚出版了《殷墟文字类编》(下文简称《类编》),全书共分十四卷,收字共计4184个。其中包括重文3394个,甲骨独体文790个。全书体例仿《说文解字》而制,按偏旁部首编次,从文字、音韵、训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等,从而使该书成为当时最完备、详尽的甲骨文字典。并得到学术名师罗振玉、王国维的赞赏,王国维为之作序,云:“他日所得,必将有进于是编者,余虽不敏,犹将濡毫而序之。”又曰:“如锡永此书,可以传世矣。”还将商承祚、容庚、唐兰、柯昌济称为“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的四人”,商承祚可谓弱冠一举成名。

商承祚的著作《殷虛文字類編》

而《类编》问世后,商承祚经马衡的介绍,进了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当研究生,但还没有毕业,就于一九二五年暑假被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聘为文科讲师,专讲甲骨文。他父亲说:“真想不到,如此冷门之学,居然可以谋生。”而他曾戏言:“我既非科班出身,又无任何学衔,是一个‘白丁’。”

一九二六年秋,商承祚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并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一九二七年秋,南下广州,时任国立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兼筹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顾颉刚,聘请商承祚来校担任史学系和筹备中的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教授。商承祚在史学系开设了殷周古器物研究、殷周古器物铭释、殷墟文字研究、三代古器物研究、说文解字部首笺撰等多门课程。同年十一月一日《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创刊后,商承祚陆续在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顾颉刚为总编辑的《语言历史学丛书》中,商承祚负责考古学,陆续出版了《殷墟文字类编》十四卷及他自己集撰的《石刻篆文类编》《金文萃编》等。一九二八年暑假,他还与容肇祖教授“赴北路调查瑶民考察古物”。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在该所内成立了考古学会,商承祚任主席。他“以本所古物不敷研究,特会同本所主任顾颉刚教授商准校长筹出一笔款项以为购买古物之用。”并亲自到北平搜购古碑、古造像等二百余件。该会“发掘南汉残瓦,收集本省古物,审定本所所藏古器物字画”,设立古物陈列室,“颇得中外参观人士之赞许”。商承祚教授在校任教三年。一九二九年,顾颉刚教授离校后,商承祚教授继任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代主任,他除主持该所工作外,还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一九三〇年七月,辞职离校。

商承祚攝於中山大學校園1985年

一九三〇年秋,商承祚回京,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课余流连琉璃厂古玩铺,举凡金、石、陶、瓦、竹、木以及书画,皆载往罗之内。继《殷墟文字类编》之后,他不仅对甲骨文已有数据进行研究与诠释,还积极对甲骨文新资料作整理与考释。陆续发表了《殷墟文字考》《殷墟文字用点之研究》《立字质疑》《释武》《释申》《殷商无四时说》《殷墟文字》《甲骨文字研究》《甲骨及钟鼎文字研究》等论文。

商承祚甲骨文书法

一九三三年赴南京任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说:“当时我在北平月薪五百余元,收入甚丰,但忙于教学,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金陵大学请我,月薪仅二百八十元(按:为该校始聘教授最高薪金),专搞研究工作,编书写文章,不必上课,这正符合我的愿望,少几个钱我乐意应聘。到了金陵大学专门从事甲骨文、金文及青铜器等古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由于生活安定,经费充足,心情舒畅,我的研究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于是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六年,他将主要精力投入金陵大学首任校长美国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所赠彝品、铭文和拓片的整理与研究。福氏一生收藏中国文物珍品甚丰,多为名贵文物。一九二八年,金陵大学创建四十周年,福开森将其在中国四十年来耗费巨资收藏的文物中的一部分(近千件)捐赠给金陵大学,作教学与科研之用。因此商承祚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在甲骨文和青铜器研究方面。编著出版了《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及考释》和《殷契佚存》。前者从福氏所收藏之甲骨中,选出三十七片,底面共拓得四十四版精印,对每片甲骨文之字,由形、声、义三方面加以探讨,列举各家之说,并参与己见。后者著录了六家所藏甲骨实物,三家拓本,共一千片,并加以考释,为研究甲骨者必备之书。此书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在考释方面更是论述精到,可谓商承祚研究甲骨卜辞之代表作。除甲骨文外,商承祚亦致力于青铜器及其铭文的收集与研究。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十二家吉金图录》可谓其金文研究的代表作,该书集海内外十二家所藏铜器一六九件编写而成,为每一器绘制了精美的图片,并着其色泽,详其尺寸,加注了铭文,还进行了考证。有如他的《殷契佚存》为治甲骨者所必备之书一样,该书也是治金文者的必备之书。此外,还著有《评宝藴楼彝器图录》《古代彝器伪字研究》《浑源彝器图》等。

商承祚书金文立轴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战军兴。秋天商承祚随校南迁,先后辗转于安徽屯溪、湖南长沙、贵州贵阳、四川成都等地。他说:“路过长沙,见到战国楚墓出土的许多文物,也听到不少关于楚墓出土文物的情况,引起了我对楚文化的浓厚兴趣,乃向学校申请缓期入川(按:缓了两个月),在长沙专事调查,即使敌机不断空袭,仍然心地坚定,毫不动摇。在四个月中收集不少材料,回成都写成《长沙古物闻见记》。”该书分上、下两册,于一九三九年出版,这在当时非常时期和没有科学发掘的条件下,无疑是极为珍贵难得的,为抢救、保存楚文化中许多濒临消失的重要资料做出了贡献。

“商声振金石——纪念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特展”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展出。

一九四一年夏,他辞去金陵大学教职,至重庆任盐务总局帮办秘书,同时还兼任齐鲁大学、东吴沪江大学联合法商学院教授,后调贵州贵阳盐务局,仍任原职。他说:“我之入盐务局,是因当日物价不断上涨,教育界维艰,而盐务局有补贴,为了生活,非其志也。我曾扬言,如抗战胜利,即转回本行!”一九四六年,他辞去盐务局职务,任四川教育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学院、重庆朝阳学院等校教授。

一九四八年秋,商承祚回到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以迄去世。

一九五六年,商承祚和容庚联名招收古文字学研究生,直至“文革”前,共招四届共九名,“文革”后再招一届六名。他们指导研究生,“不开课,更不考试。”“主要是谈话聊天,答疑解惑,再就是赐赠著作,审阅文稿,视其佳者推荐发表。”商承祚称之为因材施教。他对学生强调几条基本原则:“一、注意打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二、从古文字原材料出发,从细读原拓本中发现问题、加以研究;三、认真钻研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权威学者的著作,从中领悟到治学的门径。”

晚年商承祚

一九五七年九月,出版《石刻篆文编》,共十四卷,是研究文字形体演变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参考书。此书历三十二年始告完成,取材于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吴、晋等历代石类碑刻、碑额、题字之篆文,计九十三种,收独体字一千二百三十一字,异体字一千六百八十字,另加收入附录之笔画不全篆字十字,总共二千九百二十一字,各字从石刻文字拓本双钩得之,按许慎《说文解字》编次。一九七八年冬,携带珍藏多年的一块龟尾甲(即“契斋藏甲之一”),赴长春出席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被推举为理事会召集人,在会上还专就甲骨文辨伪问题与有关专家商榷。一九八一年春,沈从文由夫人张兆和陪同,至广州校阅《沈从文文集》(海外版),留穗期间,驱车至中山大学与容庚、商承祚叙旧,并合影留念。一九八三年,还与王贵忱、谭棣华合作,出版了《先秦货币文编》,这是中国第一部货币文字典,首次以字典的形式总结了百年来货币文字的研究。同年九月,应邀前往香港,出席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会期三天,与会者有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的学者潘重规、高明、周法高、张秉权、于省吾、胡厚宣、朱德熙、马国权、周策纵、李棪、饶宗颐等三十余人,商承祚在战国文字组发表专题演说。一九九〇年十二月,不慎跌倒,居家疗伤,自此体力大不如前。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二日,商承祚因病在广州中山大学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商承祚常说,他做学问,重在研究,不争天下先,要研究有所得,才命笔为文。他说:“我中年以后著书写文章,必多加思考,不率尔操觚,定下的原则是:不识之字不妄释,不明之义不妄言,不轻言音韵,特别通转旁转之类,如其这样,当无字不识了。不引用二手材料,必查对原文,以免失实及断章取义。不为天下先,以期减少逸足,所以每有新数据出土,发表的文章,我往往在最后。”也因其如此,他的学术论文或长逾万言,或短仅千字,篇篇都有新发明,篇篇都展示着他学术研究的新成就。在战国文字和秦汉文字的领域,商承祚倾注了半个世纪的心血,著书良多,主要有《石刻篆文编》《说文中之古文考》《战国楚帛书述略》《鄂君启节考》《战国楚简汇编》等。在他的一生中,凡是有考古价值的实物数据,他都不轻易放过,总是从保存文物、弘扬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从事整理、诠释、考证,并利用古文字和古器物研究古史,校勘古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商承祚不仅是著名的中国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而且还是饮誉中外的书法家。商承祚幼时在其父亲的影响下,研习唐楷,于颜体所得尤多,略参何绍基笔意,遒劲醇雅。后从罗振玉先生习甲骨文,追求契刻意趣,用笔如刀,古朴中有峻利之势。见到罗振玉所书文及金文笔势道劲,于是经常临摹。罗振玉赞许地说:“你的金文将来会有成就,但要旁及石刻及篆文,以便触类旁通。”在广东书坛有较大影响的张桂光先生这样说:“商老习篆取途《峄山》,上在溯商周,下及两汉,其作甲骨,超逸秀劲;其作金文,华贵雍容;其作小篆,柔和娴雅,要皆结体精严,行笔干练,体态自然。晚年钟情秦隶,创造出既浑穆雄奇而又婉通流畅、意趣盎然一体风格,在隶书领域里独树一帜。题识所用行楷,遒劲凝练,秀颖醇雅,别具姿态。”这一总结十分精到。

晚年商承祚仍在做研究

商承祚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被博物馆、纪念馆等收藏,并出版了《商承祚秦隶册》《商承祚篆隶册》等。在七十五岁以后,又致力于秦隶的创作,独创了极富个性的秦隶体书法,广东书坛称之为“商体“”,吸引了国内众多书者仿效,上世纪八〇年代中,秦隶体风靡中国。

商承祚治印始于少时,十四岁即拜篆刻家劳健为师,曾以日摹汉印十余方为常课,中年好蓄古玺印,以精鉴称。商承祚篆刻,虽玺印两式兼作,然以古玺见长,盖得于彝铭及陶玺之融会变化也。所著《我与容希白》曾曰:“一九四六年希白到重庆,适我卸盐务职,归自贵阳,复得相见,我谓之曰:学不进而刻印则工,以数印示希白,欢聚数日而别。”可见对其多年作印之珍视。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来源|晶报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