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销售仅一辆,力帆进入“吉利时代”:变道换电新能源能否重生

一月销售仅一辆,力帆进入“吉利时代”:变道换电新能源能否重生
2021年03月02日 15:06 商学院杂志

文:牛小欧 朱耘

在2021年2月接近尾声时,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力帆”)1月份产销快报姗姗来迟。1月份,力帆新能源乘用车实现产量105辆,同比增长600%;实现销量107辆,同比增长613.33%。传统燃油乘用车的产销量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产量为12辆 ,同比下滑91.61%;销量仅1辆,同比下滑98.18%。

因实施重整计划,吉利入主力帆,这也被业内看作是力帆的重生机会。新年第一份产销量快报也说明吉利科技集团接手之后,力帆的新能源产业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惨淡的传统燃油车产销量也在提醒着大众,如今力帆仍难摆脱产品缺乏竞争力,品牌力不足的现状。同时在1月30日,力帆发布业绩预告表示,根据重整经营计划,重整投资人将为公司引入新产业、新业务,因此原有部分力帆车型将不再生产。而“原有部分车型”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力帆传统燃油车。以上种种或许也释放了力帆传统燃油车重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信号。

吉利科技集团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此次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是各方完全自愿、透明、公平、依法合规的市场化行为。吉利科技集团的目标是帮助力帆股份通过科技转型、管理赋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这也是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体现。”

驶入“吉利”赛道之后

力帆将走向何方

以生产摩托车起家的力帆,曾经凭借摩托车创下年产销两百多万辆、业务拓展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绩。2003年力帆集团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成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建设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地,力帆汽车也因此在产业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得到便利。但高开之后,力帆很快陷入“低走”漩涡,从巅峰时期在国内外销售汽车20余万辆,到2020年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力帆股份的传奇经历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看来,在汽车领域,力帆一直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力。汽车知名评论员任万付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坦言:“造成力帆选择破产重整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发动机技术老旧,产品品质多年没有明显提高,缺乏竞争力等等。在新能源领域,力帆虽然做了一些动作,但战略的模糊不清以及缺乏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积累创新,也未见资金的大量投入,所以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汽车业务的落寞也体现在力帆汽车的业绩上。2020年前三季度,力帆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6.06亿元,同比下降61.02%,净亏损34.45亿元,同比下降30.83%;而截至2020年6月底,力帆汽车的总资产约169.6亿元,净资产仅为1.06亿元,负债高达167.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8.87%。因此在2020年8月,力帆正式发布公告称,力帆汽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020年9月14日,两江基金和迈捷投资以联合体身份按招募公告的规定向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至此力帆汽车重整投资人身份正式揭开面纱。

2020年12月25日晚间, 力帆发布公告,因实施司法重整计划,公司前三大股东发生变更,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满江红基金”)持有约13.50亿股,持股比例由0%增至29.99%,成为新控股股东;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占比51%,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占比49%,以下简称“满江红公司”)成为新实际控制人;李书福通过吉利迈捷全资控股的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将持有9亿股,占比20%,为第二大股东;原控股股东力帆控股持股数量仍为约6.19亿股,但比例由47.08%稀释至13.66%,降为第三大股东。

如今吉利控股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并涵盖出行服务、数字科技、金融服务、教育等业务的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包括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在内的多个子集团。

此次参与力帆重整的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属于吉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27日,法定代表人为徐志豪,注册资本1.28亿元,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9%,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投资咨询(除证券、期货)、受托企业资产管理。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李书福。据《商学院》记者了解,吉利科技集团作为大出行科技生态领域产业投资商与运营商,拥有汽车轻量化新材料、换电生态、能源业务、通用航空、商业航天和摩旅文化6大核心业务模块,并同步开展互联网类、科技类业务孵化。这也意味着吉利这次参与力帆重整的并非是普遍观念内的传统汽车业务板块。

像吉利科技集团这样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公司为何会选择重整力帆?在集团整体发展换电生态的时刻,力帆科技会带来怎样的联动效益?也是市场较为关心的实质问题。对此,吉利科技集团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吉利科技集团与吉利汽车集团业务范围不同,独立经营管理运行。吉利科技集团此次参与力帆重整,是通过科技赋能的手段,助力力帆转型升级,实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力帆重整避免了破产清算,是多方共赢的结果。”

据公告显示,产业投资人将向力帆股份提供优质产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将上市公司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通过资产重组为上市公司导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重点鼓励的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与摩通产业整合机遇、产业技术支撑等。

随着资本结构重组,新的管理团队也迎来变化。在2021年1月6日,力帆审议通过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换届选举的议案,拥有吉利背景的杨健、徐志豪、钟弦获得6席非独董席位中的3席提名。1月22日,徐志豪当选力帆汽车董事长。1月26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并导入吉利科技集团首款换电型纯电动B级MPV车型,挂力帆科技G字新LOGO。这也意味着至此力帆重整后的产业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

吉利入局之后,力帆品牌、人事、生产将走向何方?高层调整完毕后,又对力帆产生了什么实质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商学院》记者做出了详细分析:“吉利入股力帆高层调整完毕之后,事实上力帆就纳入了整个吉利企业经营管理的体系当中,那么吉利就承担了对力帆发展的持续性的责任。在整个的企业发展战略,各项营销职能、产品价格等等这些体系当中,到服从于整个汽车大集团的发展战略。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作为独立的汽车品牌力方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品牌其实是吉利下汽车集团的下属的子品牌,要服务于整个吉利汽车发展战略的要求,这是最根本的影响。”

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白毅阳也告诉记者:“力帆汽车虽然还未改名,但可以说力帆汽车已经算是吉利科技的公司。”

白毅阳进一步表示:“这次重整到目前来看还是非常成功的,在充分考虑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下,能够使上市公司轻装上阵,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在人事变动方面,此次重组之后,力帆原企业每个职工岗位不变、薪酬不变,企业的职工队伍也得以稳定,从而避免了因企业职工失业诱发的社会风险,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债权人、债务人、出资人、社会等多方主体利益的共同增进。”

吉利伸出“援手”背后的商业逻辑

吉利入主被称为力帆摆脱困境重获新生的关键,但在商业领域,资本向来无利不起早,吉利出手拯救力帆,到底是看中了力帆的哪一点?吉利出手之后能否将力帆彻底带出“泥潭”使其获得重生也是业内最关心的问题。

虽然已经历破产重整,但力帆拥有较多相对成熟的经营板块,其中换电板块更是与吉利发展方向高度重合。资料显示,力帆是国内以换电模式发展纯电动车的先行者之一,2015年力帆发布了其新能源战略“i.Blue”1.0,而作为该战略指导下的落地产物,2016年力帆在重庆启动了其旗下的移峰能源首座集中式能源站。2020年9月,吉利科技曾发布规划,换电模式将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2020年计划在重庆建设35座换电站,2021年扩充至100座换电站。紧接着两月之后,力帆对外发布公告称,与吉利迈捷、吉利科技签署了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保障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产能。

任万付分析指出:“吉利接盘力帆正是看中了西部地区市场,希望通过力帆在‘换电’领域占据市场先机。”薛旭也持同样观点:“此举也将得到城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在新能源市场当中,重庆作为直辖市,力帆已经在重庆做了一些能源换电的新能源的工作,包括换电站的建设等。那么这些正是力帆还能保持13.66%股权的一个基础性原因。力帆同时引入两江新区作为投资人,未来也将利用所在地的产业资源,加快拓展西南市场。”

吉利科技集团告诉《商学院》记者:“力帆系企业深耕汽车和摩通产业领域多年,其品牌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力帆拥有较为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技术积累,拥有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及广泛的销售网络渠道,并培育了一大批成熟的产业工人。同时,重庆地处成渝经济圈,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升级,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与吉利科技集团在新能源、物联网方面存在较大协同空间。吉利科技集团将向力帆开放平台化技术,凭借体系化竞争力迅速实现规模化经营,助力换电生态形成规模效应。”

《商学院》记者了解到,吉利今年要在重庆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而力帆旗下的移峰能源正好是吉利眼中的“肥肉”,能够通过换电站、电切站增加换电网点的覆盖。此外,根据公开资料,力帆汽车三大工厂年总设计产能约为40万辆,正好可以用来支持吉利前款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生产。

薛旭指出:“从力帆三大工厂年总设计产能约为40万辆来看,这对吉利低成本的扩大产能提供了实际性的帮助。因为激励是有强势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积累的。那么重新建工厂本身,特别是重新布局工厂投资很大,而在这个阶段当中,通过兼并收购,而且是一家上市公司,相对低成本的获得生产能力,对企业来说有巨大的利益和价值。”

《力帆股份重整计划》中表示,重整投资人将力帆股份打造为国内智能网联换电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企业,并成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业务唯一的上市平台;将导入智能化、平台化、网联化换电汽车业务,打造新品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智能换电新能源汽车新生态,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年产能10万辆;在品牌建设方面,将依托吉利品牌支持,由产业投资人专业团队打造全新品牌,聚焦B端大众车型市场及C端中高端车型市场。这也意味着力帆科技未来将进行全面科技化、电动化转型升级,聚焦车电分离、智能网联、模块升级等高端应用领域。任万付表示:“可以看出,重整后的力帆是依托吉利进行产业布局,也是以服务吉利为主。”

吉利科技集团向《商学院》记者坦言:“集团涉及汽车研发生产制造的是换电生态,吉利科技集团只生产换电新能源汽车。重庆的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吉利科技集团参与力帆重整,以及力帆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吉利科技依托换电产业布局助力力帆复兴,力帆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的,可助力吉利科技集团换电生态在重庆、西南地区及全国快速落地。”

在白毅阳看来,力帆在燃油车业务上,由于自身竞争力较弱和整体市场竞争加剧,销量断崖式下滑拖累整个上市公司业绩。目前来看,吉利和两江新区接手后应该会逐步停产,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科技业务发展。力帆未来会逐步导入吉利的换电车型,目前已经导入枫叶汽车的换电车型,未来将在吉利控股下实现充电换电双轮驱动。任万付也进一步表示:“综合信息看,力帆之后停产传统燃油车用车、改造生产线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是必然结果。吉利接手之后暂时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局面,达到暂时多赢的局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