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亿巨头“生死劫”:被申请破产重整,紫光系面临系统性风险

3千亿巨头“生死劫”:被申请破产重整,紫光系面临系统性风险
2021年07月15日 14:13 商学院杂志

深陷债务危机的紫光集团并没有等来债务风险化解,而是等到了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正面临“生死劫”。

7月9日,总资产3000亿元的科技巨头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麾下“紫光系”公司纷纷发布股权结构变动风险。尽管破产重整并不等于破产,反而意味着有希望涅槃再生,重获经营能力,但已经债台高筑的紫光集团前路并不平坦。

在“渡劫”时,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集团”)的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度财报已经“迟到”了3个多月;6只已经违约的债券的未偿付资金累计达10.6亿元;截至2020年6月,其负债合计2029.38亿元,短期负债将近800亿元;其资产负债率更是长年居高不下……

《商学院》记者就被申请破产重整、对子公司的影响、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进展、高速扩张、经营能力等问题向紫光集团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3000亿巨头被申请破产重整

7月9日,总资产近3000亿元的紫光集团收到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书,债权人徽商银行已于2021年7月8日以债权人名义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理由是“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 。

图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

对此,紫光集团也在官网表示,将依法全面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支持法院依法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图源:紫光集团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并不完全等同于破产。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陈文明指出,破产不只是企业倒闭、清算,还包括依法重组和调整。其中,重组和调整的均是因资不抵债而需要破产的企业,经过财务整顿,实现资本结构重组,以及经过领导班子的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的转变而获得重生。

而破产重整是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希望再生的紫光集团,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协商,并借助法律强制性地调整他们的利益,对紫光集团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

“破产重整制度作为公司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对于弥补破产和解、破产整顿制度的不足,防范紫光集团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陈文明表示。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半导体行业专家步日欣也表示,企业破产重整有各方面的原因,有企业自身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及大环境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困境,而且只是被申请破产,还没有到破产清算的一步,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就万劫不复。

麾下公司临股权变动风险

据了解,紫光集团前身是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1993年改组为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2009年6月,紫光集团增资扩股并引进新的管理团队,建立混合所有制,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占51%,民营企业健坤集团占49%。

而作为知名校企,紫光集团在7月9日发布被申请破产重整消息的同时,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徽(002049.SZ)也纷纷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被申请重整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披露,紫光集团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紫光股份13.3亿股,占紫光股份总数的46.45%;持有紫光国徽1.97亿股,占紫光国徽股份总数的32.39%。“如紫光集团进入重整程序,重整方案将可能对公司股权结构等产生影响。”

有意思的是,虽然母公司债台高筑,但紫光股份、紫光国徽等“紫光系”子公司却经营良好。雪球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收盘,紫光股份总市值为724.46亿元,紫光国徽总市值为955.74亿元。

对此,步日欣认为,紫光集团作为股东,经营陷入困境,从《公司法》角度看,每个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因此并不会直接影响下属公司的经营。

“不过如果最后破产重整真的实施,紫光集团持有的下属子公司的股权有可能会被转让、拍卖,用于债务的重整。而对于下属子公司,只是控制权发生变动而已,企业的经营不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步日欣表示。

那么,此次紫光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若进入重整程序,是否会因此失去部分控制权甚至痛失优质资产?

陈文明指出,根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因此,“紫光集团是否会因此失去部分控制权决定于控制在手的股权比例。”

负债超2000多亿,财报披露延期

紫光集团的债务问题确实不小——在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的同时,紫光集团不仅多只债券出现违约,而且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度财报也延期披露,至今未能披露。

据了解,在今年6月底,紫光集团已经有多只债券违约,包括16紫光01、16紫光02、17紫光03、18紫光04、19紫光01、19紫光02。

图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商学院》记者统计发现,上述6只违约债券的发行总额累计为183.5亿元,其中,因紫光集团“流动资金紧张,截至兑付兑息日未能筹集到期偿付资金,已构成实质性违约”的到期应偿付资金累计10.6亿元。

彼时,紫光集团表示,公司已启动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公司将积极与持有人沟通制定债务解决方案,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如有进一步的工作进展,公司将根据监管信息披露要求,及时向持有人进行信息披露。

而且,在更早之前,紫光集团已经多次提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2021年4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鉴于紫光集团当前正在积极开展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推进债务重组事宜,为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紫光集团无法按照原定时间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2021年一季度财务报表。”

图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不过,紫光集团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也足见其业绩压力。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紫光集团营业利润为-40.3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0.71%;净利润为-45.4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3.01%。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3.8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76%。

而且,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负债合计2029.3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327.48亿元)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66.8亿元)合计达794.28亿元。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紫光集团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09%、73.42%、73.46%和68.41%,负债率居高不下。

疯狂扩张,子公司5年增长522家

据了解,紫光集团产业主要分为芯片产业和云产业。而芯片产业的开端是在2013年,紫光集团收购美国上市公司展讯通信,从而进军集成电路芯片产业。

也正是在进军芯片行业之后,紫光集团走上了疯狂的并购之路。

据统计,2014年,紫光集团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计66家;到2015年该数据就达到125家,同比增长89%;到2016年其子公司数量继续迅猛增长,达到418家,同比增长234%。此后紫光集团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数量增长有所放缓,但仍以10%以上的增速扩张。

从2014年到2019年的5年时间内,紫光集团子公司数量已经增加了522家,增长791%。

《商学院》整理

直到2020年上半年,紫光集团纳入公司合并范围的各级子公司变成了286家,较年初净减少301家——“主要系本报告期内终止合并厦门紫光学大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所致。”

对此,步日欣认为,紫光集团当前的债务问题主要是因为其“摊子铺得太大”,尽管并购是芯片行业的普遍现象,但紫光集团现在这个状态下去并购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因为,芯片行业,特别是中下游的芯片制造和封测环节属于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厂房、建设产线、生产投入、技术研发,因此资金短缺是常态,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政策支持半导体行业公司提前接触资本市场,通过资本的手段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但是紫光集团的高负债跟芯片和半导体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外并购扩展的节奏过快,超过了自身资产负债的均衡。而紫光集团的对外并购和投资,不仅包括半导体领域,还横跨金融、汽车等多领域,这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紫光集团的财务状况。”步日欣解释道。

步日欣直言,紫光集团的债务问题跟半导体产业本身没有必然关系,属于资本战略层面上过于激进造成的,换做别的公司、别的领域,也同样会面临如此问题,因此不会对半导体产业有直接影响,也不会改变整个芯片行业的竞争格局。

(编辑:石丹校对:李英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