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公私不分,家文化的边界在哪里?

警惕公私不分,家文化的边界在哪里?
2025年01月02日 14:49 商学院杂志

2024年,胖东来将传统家文化融入管理实践的案例,在网上成为引发讨论的热点话题,最近胖东来再次“出圈”,但这次却带有些许争议性色彩。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上表示,从2025年起,胖东来的员工结婚时,不应要彩礼或付彩礼,也不该靠父母买车或买房。无法做到的,将取消该员工在公司中的福利待遇。

为什么规定“下班必须关工作手机,打通一次,罚款200”曾经大受吹捧,但倡议“结婚时不应要彩礼或付彩礼”就变成公私不分?家文化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已故华人社会心理学家黄光国教授,在其所提出的著名“人情与面子”模式中曾指出,华人基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差异,会遵循不同的原则来与之互动。对陌生人,主要的互动基础是公平法则,对方给予五块钱的好处,自己就投入相当于五块钱价值的努力。但对亲人,则依循需求法则,也就是对方有需要的部分,自己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很少计算投入多少成本。

但黄光国也指出,在人际网络中,纯粹的陌生人或亲人都不多见。绝大多数时候,互动者之间是一种混合性的关系,因而所依循的是90%的公平法则加上10%的需求法则,或者10%的公平法则加上90%的需求法则。有些时候,本来属于陌生人的互动者,在多次互动之后,随着需求法则的比重逐步增加,最终可以跨越人际边界,跻身“家人们”的行列。

在此基础之上,黄光国曾进一步提出,在工作场景中,华人喜欢通过展现生活照顾的方式,向互动者释放出关系本质改变的信号。例如某位下属的家人生病,领导主动协调同事去承担这位下属的工作量,让他能及时回老家探视。领导可能没有说破,但动作非常明显地在向下属表示“我和你的关系已经不同了”。其实领导同时也在传达的,是“从现在开始,我们的互动应该更加遵循需求法则”。

这是一个非常华人的默契游戏,下属此时不一定要明确表示意见,但若他接住领导传来的“球”,开始增加需求法则在互动中的比重,他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就能进一步地发展。

如果只停留在人际互动层次,家文化可以只是一种不需言传的默契游戏。但当公司试图把家文化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中,形成一套规范体系,从而一次性地影响许多人时,家文化也就走向了制度化的道路。按照前面所介绍的理论框架,我们除了应该检视类似规定是否符合需求法则之外,也应该注意胖东来员工是否能敏感察觉公司与员工关系本质的变化,接住公司的“发球”,更愿意按照需求法则来与公司互动。

如果员工能准确地“接球”并“回球”,像罚款这样的严格规定反而更加证明公司愿意把自己当成“家人”。相反地,如果员工觉得这不过就是公司的某条规定,制度化的家文化做法甚至被解读为对员工的限制,就必然不能带来激励效果。

胖东来正在试验家文化与需求法则的边界何在,并试图推导出一个把家文化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即便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笔者认为,对于体系的精进与迭代也有一定的帮助。若能发展成熟,这种体系在华人社会应该有潜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进而推动企业的长期成功,并让传统文化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

作者 |王安智,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

来源 | 《商学院》杂志2025年1月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