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故事 | 谭秋民:刘祠堂背

家乡故事 | 谭秋民:刘祠堂背
2024年06月10日 18:02 摄影世界
2016年11月13日,没有高楼大厦,家家户户可以自由进出,邻里儿童很容易找到玩伴。

刘祠堂背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老城区的南面,东起大众街三坊口,西至中山街,全长约150米,是一条铺着石板的狭小的古街道,街道两头低中间高,成弧形,丽水人习惯叫“背”。中间最高处还有一条坡度更大的小巷,同主街成直角(T字形),小巷的尽头(约40米)就是刘伯温祠堂(现已改为它用),刘祠堂背因此得名。

2015年2月7日,刘祠堂背是浙江省丽水市老城区一条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老街区。
邱日东,58岁,云和人,四代袭医。五年前在此开药铺,他是这里仅存的几家商铺之一。(2017年3月23日摄)
2018年1月21日,打扮时髦的女士走在石板路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刘祠堂背还是丽水城区一条主要街道。在那时候,大水门往仓前再过刘祠堂背到三坊口一带,非常繁华与热闹,遇到市日更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古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70年代后期削平华祠岭、打通梅山背之后,原先只通到太平坊的破烂不堪的中山街,建设成为一条直通大水门的横贯南北的主街道。继而又新建了灯塔路、大洋路、解放路、丽阳路等多条新街。刘祠堂背日渐冷清了下来。

2013年1月19日,冬日,邻里们一边晒太阳吃午饭,一边“侃大山”。
2016年5月3日,住在刘祠堂背67号的小管,正同媳妇嬉戏打闹。
2016年12月16日,刘祠堂背44号胡真友、杨玉英夫妇的儿子小胡结婚,同亲朋好友一起去酒店参加婚宴。

2013年5月1日,朱仙翠(右)给张根奶(左)拔罐,两位老人都是72岁。这里的居民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外来户,关系都很融洽。

2014年8月7日,刘祠堂背43号蔡家是刘祠堂背大户人家。图为老母亲生病,女儿女婿、儿子儿媳抬着老人到附近的中医院。

对于生于上世纪六十年的我们,童年时最奢侈的娱乐就是看电影。当时,丽水唯一的电影院就在刘祠堂背东头,去看电影我总是很高兴,然而,走到刘祠堂背就会嚷嚷着:“走不动了!”大人就会用“爬过刘祠堂背就可以看电影了”来激励,或者在刘祠堂背的杂货店买糖给我吃,所以,过了刘祠堂背就可看电影,成了我童年又一个美好的记忆。

两个在路边玩耍的小姑娘(2015年9月30日摄)。
走猫步的小姑娘和打闹的小男孩(2013年4月29日摄)。
玩捉迷藏的姑娘们(2017年10月22日摄)。

2012年7月,网络上发起一个名为“十年拍摄一条路”的项目,让网友自己选择一条熟悉的道路跟踪拍摄10年。我的脑子里迅速蹿出一个地名——刘祠堂背。从这年夏天开始,我成为刘祠堂背的一部分,刘祠堂背也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沿着这条短短的老街,门牌号从1数到88,一共有100多住户,剔除常年无人居住和不愿配合的家庭,共有100户进入到我的镜头里。

2012年-2020年,我每年为刘祠堂背的留守儿童管若熙(女)、黄蕾檑(男)堂兄妹,拍摄一张合影。如今,他们也读小学六年级了,我们的约定还在继续。

始于2013年的蔡家全家福,因为2015年老人的去世而不得不终止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祠堂背的许多老居民已经搬离。2020年9月,丽水市政府发布了刘祠堂背改造计划,这里将成为新的旅游街区。2021年除夕,我再次来到刘祠堂背,这是刘祠堂背改造前最后一个除夕了。自从拍摄刘祠堂背项目以来,我几乎每个除夕都会来这里拍摄,拍年夜饭、全家福和家庭祭祀。今年的除夕尤其伤感,当我以刘祠堂背为背景给几户人家拍了全家福时,也有一种难言的情绪。

2021年2月11日,当地居民开始陆续搬离刘祠堂背,我带着复杂的心情给部分居民拍合影,向刘祠堂背告别。图为住在刘祠堂背19号的金德满老人同女儿、儿子一家人合影。73岁的金德满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前几年失去老伴。

2021年2月11日,刘祠堂背2号,吃完年夜饭的金春仙老人一家。这是他们在刘祠堂背过的最后一个除夕。金春仙(第一排左三)老人82岁,是永康人,36岁来到刘祠堂背。

如今,刘祠堂背已经改造完成,即将开放,期待着它的新生。

2024年5月28日,等待新生的刘祠堂背。
编辑/刘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