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山花為你開放 王晉元花鳥畫創作成就及大红袍画集作品赏析

大野山花為你開放 王晉元花鳥畫創作成就及大红袍画集作品赏析
2023年09月26日 10:46 北京走近画家编辑部

大野山花為你開放

王晉元花鳥畫創作成就及大红袍画集作品赏析

王晉元大红袍画集

王晉元 1939 年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自幼喜愛繪畫。1964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要師承李苦禪、郭味渠、田世光等教授。曾任雲南省美協主席 , 省文聯副主席 , 雲南畫院院長、名譽院長,是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協理事,被聘為全國美展評委、全國畫院雙年畫展評委、百年中國畫大展評委,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逝世後被評選為雲南最受群眾歡迎的藝術家 , 獲雲南文學藝術界卓越貢獻獎。

藝術家王晉元

畢生從事中國畫的創作與研究,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中國畫專業性展覽、全國各紀念性大展,並多次獲得各種獎勵,許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 , 中國畫研究院 , 部分省市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在多種專業刊物書籍仲介紹宣傳。多次出國參加學術交流,舉辦展覽。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中南海、中央軍委新大樓、文化部新樓、雲南省政府接見廳、省委接見廳、重要國賓館等進行大幅作品的創作。作品《舞龍蛇》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野芳》獲中華杯中國畫三等獎,《雨初歇》獲1988年北京國際水墨畫優秀作品獎,《血染的杜鵑》獲關山月中國畫創作獎,並又獲雲南省文學藝術一等獎,《春滿雨林》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專著有《王晉元畫選》、《王晉元畫集》、《當代名家寫意花鳥精品―王晉元》、《王晉元花鳥畫精選》、《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選粹―王晉元》。

作品入選《中國新文藝大系》、《當代中國畫(1979-1997)》《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全國畫院雙年展首屆中國畫展作品集》、《中國美術館 50 年捐贈作品》等多處。2001 年 11 月 22 日在昆明病逝,享年62 歲。

王晉元先生(前)與本文作者郭怡孮先生

一 . 從密林中拓開新路

王晉元 1964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科,是我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畫分科教學的第一屆畢業生。他本可以留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工作,但畢業分配時他毅然申請到雲南,為了他鍾愛的花鳥畫事業,他決定到草木鳥獸繁衍生息的西南邊睡。多少年來他撲進勐臘、勐海、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流連於麗江、中甸的雪山、草原、急流峽谷中,一去就是 40 年。他從密林中拓開一條新路,從此便在中國花鳥畫的現代創作中有了一種風格鮮明的新面貌。

王晉元 - 壁立千秋 -136cm x 136cm 20 世紀 90 年代 -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從北京到雲南,這是一種長遠戰略眼光的周密思考。當王晉元毅然選擇了雲南的大野山花等自然景物作為表現對象時,就決心駐守在與雲南的大自然默契相宜的花鳥世界中,實際上是選擇了個人對生命、對自然的特殊認識和表現方法,通過熱帶雨林、草地雪峰上的山花野卉來表現心靈感悟和生命氣象。

王晉元決心到雲南紮根,在藝術創作上是決定了要走一條從生活中拓展花鳥畫的路子,這是他全面分析了花鳥畫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以後得出的結論,是他認真總結了趙之謙、任伯年、齊白石、潘天壽等近現代大師的創作道路,特別是他的導師郭味蕖先生所提倡並身體力行的創作道路。他認為近現代花鳥畫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從傳統程式和筆墨形式中去進一步推進花鳥畫是難度很大的,需要從生活中去開拓。

他認為「五四」以來,西洋畫傳入中國以後,從生活中直接抓取素材、直接表現現實,是這個時代中國畫發展的重要特點。西方的造型能力和方法引進以後,推動了這一進程,新型美術院校培育出來的具有中西兩方面能力的青年畫家應該承擔起用中國畫傳統形式來進一步反映現實的任務,深入反映現實、從生活中拓展也是當代中國畫發展的重要而必然的階段。是擺脫陳陳相因的程式套路的最好辦法,因此他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選擇雲南,也就意味著選擇了歷代花鳥畫家從未曾涉及過的花木領域,這是生長在熱帶雨林、雪山草甸上的植物,有著特有的形態與風貌,這些植物有著自己的生態結構和生長規律,這些是吳昌碩、任伯年、齊白石等花鳥畫大師們由於歷史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未曾來過和未曾表現過的地方,因此在創作時無前人足跡可尋。王晉元面對的是熱帶雨林的典型林相,是雪山草甸的瑞草奇葩,從雪域高原到熱帶雨林的立體植物群落。

深入到有別於前人的自然環境之中,由生活感受、形象塑造到創作完成的全過程,需要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僅西雙版納一地就是一個綠色的王國,這裏苔封蘚繡、繁花似錦、青藤如織、璨如錦綺。這裏的植物有著熱帶雨林的典型特徵,闊葉、藤類、攀緣、纏繞、蕨類、寄生、互生、板根、氣根、老幹生花、老幹結果……。當王晉元進入這密林深處的時候,他就被深深地感動和吸引:燦燦的金石斛在枝幹丫杈處盛開,地衣、苔蘚、蘭科植物競相攀上樹幹,以接受濃密的葉間滲入的陽光的洗禮,藤葛飛舞,野卉飄香,龜背從高大的樹幹上垂下如巨大綠色幕布。花和草、林和水、藤和樹、石和苔是那樣有機、和諧地組織在一起,這是生命的樂章。

王晉元新花鳥畫創作是從美麗、豐富、神奇的雲南熱帶雨林中起步的,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更是要靠心靈深處的感悟。他認識到雲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自然的多樣性、奇特性、豐富性構成他精神文化的物質基礎,在創作中就有著更加明確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王晉元 - 雨後山中 -68cm x 68cm 1991 年 - 軸 -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我們知道花鳥畫從來就不只是純粹表現花鳥之美,不是描繪標本,不同於外國的植物畫、動物畫,而是表現生命的家園時,深深地依託環抱在精神家園之中。我們知道表現精神是一種現代意識,花鳥畫中精神性的高揚是它的優良傳統。花鳥畫家把花和鳥作為抒情的種子,去傳達出更為寬闊的人的意念、情懷、思想、精神。畫家通過富於情感和生命的花鳥形象,來表露對自然界的體驗和認識,來反映社會情調和氣氛。王晉元則是通過深入觀察和體驗,手寫心記,通過感人至深的畫面,表露自己的心靈深處的精神家園。

他說:「如何到生活中去觀察、體驗、分析,關鍵是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活動、熱愛自然,只有熱愛才能在生活與自然中發現有趣的東西,才能挖掘出生活與自然中蘊藏的美,才能把你發現的美說給、畫給讀者和觀眾來看。」他說:「僅僅是熱愛生活,沒有分析研究也是不行的,分析研究就要加上自己各方面的素養、閱歷和遐想,才能對生活把握得更深、更准、更接近本質。」

二 . 大野山花新式樣

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我曾為晉元寫過一篇評介文章,結尾是這樣寫的「王晉元是位開拓精神很強的中國畫家,他的畫還在變,他不斷地有新的追求,不斷地完善自己,我們期待著他用辛勤的勞動和藝術的慧眼,把深蘊於大自然的美挖掘出來,獻給這壯麗的時代。」轉眼 20 年過去了,王晉元已卓然而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當我面對他百多幅大型花鳥畫主題性創作時,我的心難以平靜,看到了一個五彩斑斕、氣象萬千的花鳥世界,一個以嶄新的面貌來表現時代、歌頌生命、關愛自然、弘揚大美的時代畫卷。

王晉元的作品大部分是情節完整,氣象宏大的大製作,他的視野早已從傳統的文人折枝從豔、點景禽鳥,轉向了花木叢生的大自然和禽鳥生息的天地,這一方面我和晉元的創作思想是很一致的,他十分支持我提出的「大花鳥意識」和「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的觀點,我們認為「大花鳥」視野是立足於當代文化所產生的歷史視野和文化視野,當我們的目光超過明清文人趣味,走向大自然和大傳統的靈山慧海時、走向現代情趣和現代氣度時,花鳥畫作品中表現這樣的大視野大境界正是順應潮流、當隨時代的結果。

王晉元 - 霧鎖河灘 -136cm x 136cm 20世紀 90 年代 - 軸 -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王晉元的大野山花新式樣有些什麼特點呢?在眾多的評論中用的最多的詞是大、滿、壯、野、繁、密、濃、奇、豔。

他畫的花鳥畫創作都是鴻篇巨制,畫幅都很大,這確實是他的一個重要特點。體現這個「大」字並不僅限於篇幅的大小,更重要的還在於氣勢、氣度、境界、內蘊。他的畫氣勢特別大、境界很寬、內函很豐富。表現的是時代的壯美,是恢宏的時代氣魄。我們倆曾多次談到「時代需要大製作」這個問題,並相互鼓勵努力去創作實踐。我們認識到明清以來,花鳥畫以文人水墨小品居多,多是抒發作者胸中逸氣和一己私情,難以演出時代的大戲。當代花鳥畫要以它特有的功能和角度來表現生命、保護環境、呼喚和平、弘揚人性……這些當代和未來的大事,奏出和諧美好的時代主題,這當然需要大製作。從這些方面去思考和努力,晉元的作品中自然會表現出一種時代的「大」氣。

王晉元 月初升 -1991 年 -136cm x 136cm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滿、繁、密、濃,是王晉元花鳥畫創作的又一重要特徵,是形成他個人面貌和風格的形式核心。這與傳統寫意花鳥畫追求簡、疏、淡、雅、秀是很不同的。形成晉元風貌的原因很多,有生活環境、素材來源、題材內容方面的原因,更有個人審美取向、感悟角度、技法運用,以及對當代花鳥畫發展的思考和個人發展的定向問題的諸多原因。他是在整體思考和深入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個人風格。

「野」也是王晉元作品的重要特點,其實他的繪畫表現手法一點也不野,而且帶有相當的文氣和豔麗,他表現的是「野自然」,他用「野」去表現生命的蓬勃,畫面給人一種強烈的生命振奮,他用「野」來喚起來自生命美的力量,力去陳腐。

王晉元 雨林三月春 -96cm x 89cm 1991 年 - 片 -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他深入到密林闊葉、苔封蘚繡、青藤飛舞、繁花如瀑的野自然中,這裏本來就是難見天日的密林深處植物是層層疊疊的植物群落,大樹、藤蔓、溪澗、巨石、異草、珍禽、叫不出名字的各種花卉,交織、匯緊在一起,這裏本來就是滿滿的,要畫出這裏的特徵、意趣和味道,就必須突出和強調滿、繁、密、濃、野這些特點。於是他採取了「截斷法」的辦法,從生活中截取最精彩的一段,再按照藝術規律去取捨組織。這本是石濤在畫山水寫生時的一種辦法,也是郭味蕖先生經常採用的創作方法。王晉元把它創造性地用到了繁茂、滿密的以熱帶雨林為題材的創作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王晉元 幽谷傳聲 - 178cm × 143cm 中國畫 1981 年

這成功是極不易的,雖然「密體」古而有之,但這麼繁茂、這麼多品種的植物聚在一幅畫中,古今實在少見,弄不好就亂作一團,就會物象雜陳,不成章法。古代構圖規律中有「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能走馬,密不通風」,王晉元是用密中更密,密中造疏的辦法,他借鑒了古代「萬花不落地」的構圖式樣。他的疏不是空白,而是由物象來創造虛實,這需要整體把握圖像和筆墨的能力。

為解決眾多的物象集在一起,避免出現雜、亂、散等毛病,他是根據珠和線的關係來處理和安排各種不同的形象的。一顆顆的珠子是散的、「分則各離」,拿線穿成一串「如線貫珠」就整體了,物象能相續不斷,自然連接。想要做到這一點,起碼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形象問題,一是用筆問題。

形象決不能自然抄錄,在創作時對形象要進行類化、集化和規律化的處理。類化是把形象和筆法進行歸納和抽象,經過類化的個性鮮明,未類化的個性曖昧、散亂無序。集化是指把畫面上同一類物象統一調度安排,而不是完全按照自然中的實際位置一成不變地照搬上來,這是從畫面整體上去組織。規律化是從自然中找出規律並加以強化,是處理密體大畫的重要手段。

如果不講求用筆,筆墨上無序列、無順序,仍然會出現板、刻、結、滯等毛病。畫面必然雜亂焦燥。晉元把握了作畫的順序與規律,作畫時如流水潺潺,自然合韻。他能筆走龍蛇,下筆如風掃落葉,又能在氣滿神足中求安和沉靜博大,用筆時在筆力、筆氣、筆韻上下功夫,注意用筆的內在規律。因此,他能透過滿、繁、密的畫面給人一種舒暢、博大、恢宏的氣勢。

王晉元 山之靈 -20 世紀 90 年代

136.7cm x 135.8cm-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這氣勢還來自於他的現代畫面意識,吸收現代構成元素,對畫面進行切割、分離、交叉,利用點、線面、橫、豎、直,利用正弧、反弧、頓挫、重疊、起承轉合、節奏、速度等諸多因素來組織畫面,形成了晉元花鳥畫的獨特式樣。這新式樣是把濃濃的大野山花,密密地置於巨石巉岩、遠峰近岸、清溪幽澗之中,重在山之深、林之密、花之奇、草之蒼、境之闊、景之野,是對沒被現代化污染的大自然的生命禮贊。

王晉元已經創造了一種花鳥畫的新風格、新式樣、新程式,他說:「程式是要經過反復實踐、反復推敲,幾經改良才能定下型來,能為大家承認,才能形成風格。」王晉元的這種新程式,是創造性的,又是自然產生的,是設計的,又是本體的。

我們知道沒有程式就沒有中國畫,沒有程式就沒有流派體系,沒有程式就沒有技術規範,創造了新程式就是豐富發展了這門藝術,王晉元在這方面的貢獻是很有價值的。

三 . 寫「交響曲」與大語言意識

花鳥畫的傳統語言十分豐富、十分精細、自成體系、自成流派。以往的花鳥畫家或專長水墨、專畫梅蘭竹菊四君子,或純事工筆、精通勾染,或專研沒骨點染、撞水、撞粉,或以白描見長,又有半工半寫者。現在這種界限已經有所打破,特別是當代中青年畫家,以學院教育中全面訓練為基礎,具有了接受和運用多種語言的能力,探索跨形式、跨技法的新路,選擇應用已有的技法經驗,技法是舊有的,而選擇,組合是創造性的。無論是水墨、重彩、白描、沒骨……這種種形式和技法都可以根據需要重新組合,而形成新的語言式樣。

我把組合各種語言進行創作的方法稱為「寫交響曲」,實際上這些年來我和晉元都是在試寫交響曲,對這方面的實踐與探索,我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這種交響曲式的創作氣勢更大、表現力更強、畫面更豐富。在表達複雜景物與心理感受方面更為得心應手,大大地提高了花鳥畫的表現力。

王晉元 血染的杜鵑 -174.5cm x 95.5cm

1991 年 - 軸 -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這樣的作畫方法需要有全面的技法修養作為基礎條件,這一點晉元是具備的。他 1959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人物、山水、花鳥及工筆、寫意都學,在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禪、郭味蕖、田世光、蕭淑芳、李斛、宗其香等先生的精心指導下,打下了良好的中國畫基礎。1961 年他入花鳥畫科學習,專事花鳥畫受到了很系統的花鳥畫教育。我們說他的基本功很扎實。他在人物、山水畫方面都下過苦功,而且達到了相當高度。70 年代初他畫的以人物為主的《獵》,在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人物畫培養了他準確的造型能力。他的花鳥畫中那博大的氣勢和氣韻,整體和諧的氣氛是得自山水畫的功力、他平時注意寫實能力的培養,更注意寫意能力的培養,他具有這兩方面的實力。

在他家中我看到了他讀書期間臨寫的百餘件作品,其中最多的是趙之謙、任伯年、郭味蕖、李苦禪。在課堂上郭味蕖先生指導學生臨過八幅趙之謙精品,他都寫有詳細的臨畫筆記。1960 年暑假,我與他有機會在徐悲鴻紀念館臨摹八幅任伯年八尺大條屏,他當時對臨品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表現能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郭味蕖、李苦禪先生的作品,他反復臨寫研究,浸淫其中,直到領會把握。在晉元家中我看到了二位先生為他作的許多示範畫,可見先生們對他的關愛和期望。

他對郭味蕖先生提出的「三結合」的創作主張心領神會,努力實踐。「在山水與花鳥相結合」、「工筆與寫意相結合」、「潑墨與重彩相結合」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的許多創作都是以山水環境為依託的,《顛峰》、《蹉跎歲月》、《綠穀》、《暮色》、《絕壁千尋一澗花》等都是十分難得的成功作品,把花卉與環境處理得水乳交融,對環境進行了藝術典型創造,巧妙地處理好前後層次,特別是筆法的統一,創造了既主體突出又環境真實、氣氛開闊的新畫面。

這裏特別要提到的是,他把具有山水性質的素材,並不只是作為背景和襯景出現,而是與花卉草木纏繞交融在一起,山石水口成了畫面的重要內容,能畫得「神龍見首不見尾」,氣氛造得那麼足,畫面那麼壯闊神秘,這是我未曾見過的。他的許多作品都是點染與勾填、工筆與寫意結合的,《神山之壽》、《野芬芳而幽香》、《野山春》,等經常以勾填、重彩顯現細部,以寫意布成體勢,既有整體氣勢又有重點精神,色彩與墨華相應成趣,工與寫、墨與色結合得十分貼切。在幅畫面上反復出現不同的技法,這不僅需要對各種技法的熟練把握,還要有高超的組織調動能力,在這一方面王晉元的造詣是超常的。

王晉元 遠離塵囂 -1991 年

138.5cm x 140.5cm- 國畫 - 中國美術館藏

王晉元 舞龍蛇 - 178cm × 143cm

片 - 中國畫 -1984 年

王晉元為推進中國花鳥畫的發展,他努力學繼承和借鑒不同流派風格的、東西方的、包括一些現代表現形式的一切有用的東西,他都會認真學習、盡力吸收。他說:「一定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對各方面的文化都不要拒絕,在學術上要多研究、多想、多比較,不懂就是要弄懂,懂了才有發言權。

」他又說:「中西繪畫是有一定界限的,不管是提倡拉大距離還是縮小距離,不管是古典還是現代、具象還是抽象,都要進行研究,並結合自己的實踐,抓住中國畫的本質的東西進行恰當吸收。」他說:「外邊的世界很奇妙,要探索我們未知的東西。當然吸收與借鑒都不能生搬硬套,要化為畫家自己的東西。如何『化』那要看畫家的『悟性』了。」正因為他具備了這種開放的心態,思索素著用更為豐富的語言來表達現代感情和現代審美情趣,才能努力向傳統以及向西畫、日本畫、現代繪畫中吸收養分。

王晉元先生

他對外國的東西採取的是廣泛涉獵、慢慢品味、小心融入的策略。對「合璧東西」、「相容並蓄」和「拉開距離」的看法是「既要相容,又要拉開」,要在廣泛深入瞭解的基礎上,把握住我們中國畫的根,把有用的吸取過來。他從日本畫中吸取養分,他認真研究過竹內棲鳳、尾形光琳。他對歐洲的繪畫、對俄羅斯的油畫、巡迴展覽派的作品,還有維也納分離派的作品,克裏木的風格,以及美國的當代繪畫也興趣十足。從波洛克的灑點中都能得到借鑒和充實。他還向版畫、漆畫學習,其成果都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來。

在應用傳統語言方面、在借鑒繪畫新語言方面、在創造性組合各種語言「寫交響曲」方面,王晉元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十分清楚他的審美取向不再全是花鳥形象的塑造和傳統美感的表達造型的觀念已擴大到對畫面整體氛圍的營造,一種生命精神的全方位表達,這種大語言意識使他的作品煥發出嶄新的生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