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替李诞盘活了脱口秀

鲁豫,替李诞盘活了脱口秀
2024年09月16日 19:00 十点读书会l

作者|春风十里

十点读书会出品

当很多人在裹挟中不明方向地行进时,总有一些人,犹如天际之星,遵循着自己的秩序,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在自己的世界里。

最近,鲁豫成为了一个磁场,吸引了很多人坐在她的周围,等待她来“充电”。

她为女性喜剧演员正名:“谁能规定什么样的人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我觉得什么样的女性都可以。”

也鼓励所有人挣脱“身材焦虑”的枷锁:“女生或者所有的人,可以按心情去生长,不用按尺寸去生长。”

她还调侃了不接地气的专家:“专家说,找不到工作,你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私家车用来跑滴滴啊。这个回答对年轻人就很有启发。如果你没有工作经验,你又想快速找到工作,你可以去做一名专家啊!”

在《出走的决心》的点映现场,鲁豫更是哽咽发言:“女性不仅仅是一种性别,它是一种处境。”

正向饱满的情绪价值,意想不到的段子笑点,深刻又有力量的女性发声……

鲁豫不是只会“尬聊”吗?怎么突然“画风”就变了呢?

不得不唏嘘,22岁就走进镜头里的鲁豫,真正让公众有了全面的认识,竟是在30多年后。

最会“装傻”的主持人

在经历了一些风暴后,时隔两年,“脱口秀”卷土重来。

领笑席上,除了“脱口秀”的老朋友张雨绮、大张伟、张绍刚等人外,鲁豫也坐在其中。

网友对她的期待值并不高,也许,鲁豫会像之前在脱口秀中折戟的周迅、那英一样,成为最不好笑的那一个。

但在聊到女性喜剧演员必须扮丑时,鲁豫的一句“一旦女孩好看了以后,你猜怎么着,有人说连贾玲都不好笑了。”

她也能共情女性身上难以启齿的痛点:“月经不是羞耻,它是我们女性的隐私……公共场合应该向有需要的女性免费提供卫生巾。”

不仅如此,她还能为“脱口秀”赋予新的内涵:“之前以为搞笑才是王道,但现在发现,看嗨了也会流泪。”

精准的表达,缜密的思维,独到的见解,这样的鲁豫,颠覆了全网对她的认知。

绝大多数网友的印象里,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鲁豫并不是一个很会聊天的人。

周传雄来了,她说人家的专辑“也不怎么样!”

周迅在和鲁豫分享自己见到诸多知名演员时的喜悦和激动时,鲁豫懒得客气:“我不能想象。”

黄晓明说:“我这辈子除了幸福,什么都有了”!鲁豫有失分寸地“哇哦”了一声后,黄晓明就“尬”在了那里……

尤其是采访留守儿童的那一期,孩子们说平时只吃“米饭,咸菜”时,鲁豫追问:“为什么不吃肉呢?是肉容易坏,不好保存吗?还是不喜欢?”

这种“何不食肉糜”的优越感,迅速成为了鲁豫被全网声讨的“原罪”。

“真的吗?我不信!”、“你爸打过你吗?”……这些“废话聊天”语录,给这位被美国cnn誉为“中国奥普拉”的主持人,打上了“不专业”的标签。

难道鲁豫就是靠“尬聊”,让10000多名走进《鲁豫有约》的嘉宾,说出自己的故事吗?

有一期她采访武志红,这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在和鲁豫一番对弈后,用他专业的分析,道出了鲁豫“尬聊”的背后:“你这些年藏得很成功”。

这种说法和《鲁豫有约》的负责人郭志成不谋而合:“陈鲁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会装傻的主持人’”。

只是郭志成没有想到,鲁豫不但是“为数不多的‘会装傻的主持人’”,还是极少数宁可“装傻”,宁可被误解,也要听故事的主持人。

逞强,不认输!

鲁豫的少女时代, 汇聚了很多人羡慕的目光。

1992年,北京为申办2000年奥运会,举行了一次英语演讲比赛。22岁的鲁豫,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大学英语专业组的第一名。

这则镶着金边的新闻,迅速传遍了中国传媒大学。

不久,央视到传媒大学挑选主持人。走到面试一关时,鲁豫被要求采访现场几近昏睡的张晓海导演:

“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留大胡子?你、赵安、张子扬”。双眼半睁的张晓海像是被人拿针戳了一下,瞬间清醒。

“你们3个人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张晓海刚刚睁开的双眼,在鲁豫尖锐地发问下开始有了惶然地流转……

这次犀利的采访结束后不久,鲁豫就成功地坐进了CCTV《艺苑风景线》节目的演播大厅里。

鲁豫犹记得,自己新闻人的第一期是外景。那天风很大,她是一边捋被风吹得凌乱的头发,一边调整好自己的微表情,开始了她的主持生涯。

因为超强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鲁豫成功出圈。仅一年,她就荣获了“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

1996年,凤凰卫视创台。老板刘长乐欣赏鲁豫的主持风格,遂抛出了橄榄枝。

鲁豫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不念稿,二要把报纸上的新闻资讯融进去。

传统的“播新闻”,只能说新闻事件本身,不能随意发挥。但鲁豫提出的这两点要求,不仅要求新闻主持人要有“播新闻”的强大根基,还要有即兴创作的非凡能力。

这一随时可能翻车的冒险要求,刘长乐毫不迟疑,爽快地答应了。

《凤凰早班车》开播,“说新闻”的先河也在一阵轰动中,浩浩荡荡地绵延开来。

为了让“热气腾腾”的新闻搭上凤凰卫视的“早班车”,在城市还在沉睡的时候,鲁豫在凌晨4点半,就已走出了家门。

空旷的大街上,鲁豫的脚步声,清脆而又急促。

到台里后,鲁豫一边让化妆师给自己上妆,一边将当天所有的报纸摊放在桌子上。两个小时后,来不及收拾自己的鲁豫已精致得体,报纸上的信息,也纷纷有系统地存储到她的最强大脑内。

持续了半个小时的早间新闻结束后,已是清晨8点。

彼时的大街上人头攒动,鲁豫则逆着人潮,返回家中休息。因为一会儿,她还要去主持12点的《凤凰午间特快》。

“我可以很娇气、很矫情,但把我放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里,最后我都会承受,该干嘛干嘛,这种清寒是我性格中与生俱来的,逞强,不认输!”

千禧年前后,香港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911事件……一件件举世震惊的国际大事,先后被收进了世界史的时间轴里。

不认输的鲁豫,以独特的“说新闻”视角,参与播报了一件件重磅国际新闻。

2000年,鲁豫30岁。这一年,她被评为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鲁豫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几乎没有经历过一个新人通常要经历的艰难起步,穷困潦倒,委曲求全。我好像一直是个愣头青,莽撞,天真地理直气壮”。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马未都就很喜欢这样的鲁豫:“其他的主持人一到镜头前就特别死板,只有她有那种机灵劲儿,让我眼前一亮。”

这股抵御死板的机灵劲儿,大抵就是源于鲁豫身上这种“愣头青”的特质。这种特质,也决定了鲁豫很难安安分分地坐在演播大厅里“说新闻”。

真人秀,

只能“真人”,不能“秀”

1994年,在美国留学的鲁豫,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脱口秀——“奥普拉 温弗瑞秀”。

那一刻起,鲁豫希望,未来也能拥有一档以“鲁豫”之名命名的电视节目。

这个“野心”在鲁豫的心底,静静地盘踞了7年。

这7年间,媒体界越来越娱乐化,流量渐渐越过理智,占据着思想的上风。然而鲁豫没有刻意迎合潮流,但她“一直有所准备”。

在完成了“说新闻”的创举后,鲁豫开始有意识地搭建属于自己的节目。

有一次,她去看大卫·莱特曼、杰·雷诺的演出,“一个人拿一支麦上舞台,舞台也不需要绚丽的布景”。

鲁豫很喜欢这样简单的布景,因为这样,观众就可以将全部目光锁定在演员和主持人的身上。

于是,《鲁豫有约》的台上,常驻的除了鲁豫,就是那张黄色沙发。

她觉得自己的左半边脸更上镜,就坐在沙发的左边。右边的位置,从此就成为了故事的源头……

雅典奥运会一战成名后,刘翔被簇拥上了神坛。

8年后,伦敦的奥运赛场上,刘翔在跨越第一个栏架时,摔倒受伤,跟腱断裂。他踮着脚跟跳到最后一个栏架“吻别”赛场后,“飞人”刘翔也在一片骂声中,以极其残忍的方式,被拽下了神坛。

“当我坐上轮椅的时候,已经不能走路了,跟腱已经缩上去了,我就感觉如释重负……完了,我的奥运完了,也挺好,这样也挺好。”

“那我说一句特别狠的话,你在那一刻是不是,甚至想过,如果我因为某种情况,我牺牲在这里了,我反而就真的释然,我对得起所有的人了。”

刘翔停顿了几秒后,深呼了一口气,如实承认:“其实就是这样”。

或许是担心外界怀疑他的英雄主义,不过是为了博取同情怜悯的一种手段,刘翔从未坦陈自己退赛后的真实心境。

待鲁豫猜到并说出刘翔一直不愿外露的心事时,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理解。

不试探,不回避。鲁豫认为的 “采访不是一锤子买卖”,“我把你请到这里不是为了消费你,我希望未来我们还有感情交流。”

所以她的真人秀访谈,只能“真人”,不能“秀”。

为了保持这份真实,节目正式录制之前,无论对方的“咖位”多高,鲁豫从不与其提前见面。

这份陌生空间的保留,也给了鲁豫可以“冒犯”嘉宾的机会。

采访国足时,鲁豫显然是带着一点恼怒,替国人质问:“为什么要往自己的球门踢球呢?是因为近吗?”

赌王“四太”梁安琪做客《鲁豫有约》,一向有分寸的鲁豫直戳“四太”的痛点:“你难道真的可以忍受四女共侍一夫,不会吃醋吗?”

毛阿敏在谈及自己的两次税务风波时,鲁豫没留情面:“如果相同的错误,再犯一次的话,有的时候就不可以原谅了!”

话题够敏感,问题够直接,语气也够重,但梁安琪却说:“我觉得你很真诚。”被戳穿的毛阿敏作为《鲁豫有约》的第一期嘉宾,也在愉快中结束了那场聊天。

“我想做一个我能接受自己,一个专业的好的一个人,我能够保护TA的生活完成我的工作,任何一方面我都不想舍弃,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够极端的人。”

相较于将嘉宾逼到变脸的访谈,抑或是把嘉宾当作凸显自己背景板的访谈,鲁豫更愿意在她搭起的平台上,为站上去的嘉宾打上一束光,自己则退到光源外,隐身起来。

有人说,鲁豫有个本事,看完了鲁豫的节目,记不住任何关于她本人的信息。

因为鲁豫知道,淡化自己的存在,嘉宾才能放心地说出自己的“掏心时刻”。

追风筝的人

2002年,口碑和收视双赢的《鲁豫有约》,被《时代周刊》评为“15年来,中国最具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很多传媒学院,甚至将它作为教学分析的范例。

可是,大概是从周播改为日播后,《鲁豫有约》中一些掐头去尾的采访片段就陆续流传到了网上。

“没情商”、“尬聊”,开始和鲁豫有了深度捆绑。

马薇薇曾就此事问过鲁豫:“工作很多的情况下,怎么保证高效和高质量?”

鲁豫没有为自己开脱:“其实每个做内容的人,对自己的要求都远远高于公众对你的要求。往往,高效率和高质量只能顾一头,特别高效的时候很难保证高质量。电视的节奏很快,我会愿意为了质量牺牲效率。可是,有时候我不可能有这个奢侈。”

时间并不允许鲁豫面面俱到。她紧锣密鼓的一天在《心相约》中有具体的描述:9点起床,11点前往北京香山附近的录影棚;11:40坐在化妆台前,开始看当天的录制文案和流程;下午2点,录制开始,3点15结束……

此外,对待工作极其严谨的鲁豫,全程把控着节目的质量。灯光不好,眼影太深,字幕里有错别字,观众大笑时镜头没有切到。

有一次,舞美部门重新布置舞台时,发现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鲁豫,竟将沙发坐出了一个坑。

她告诉来访的记者:“每天聆听别人的故事是很累的……因为你很走心,身体和心理都很疲惫。”

但鲁豫没打算停下来,就算“装傻”,就算被骂,鲁豫也不想在流量的裹挟下,变得“面目全非”。

2016年,凤凰卫视开播20年,这也是鲁豫入职凤凰卫视的第20个年头。作为元老之一,鲁豫在20周年的庆祝活动上登台演讲:“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但无论我们改变多么大,有些东西我们一直在坚守。”

当大量的“真人秀”只剩下了“真人”和“秀”时,鲁豫决定,向真实再靠近一步。

同年,《鲁豫有约》升级为《鲁豫有约一日行》,她也将访谈从棚内录制,搬进了真真实实的生活里。

她像“追风筝的人”,千千万万遍,行走在自己的路上。

有一期,鲁豫去了兰州,为了杨丽娟。

她和杨丽娟一起挤公交,逛超市……渐渐地,杨丽娟卸下了所有的防备,重述当年倾覆了她人生的疯狂追星事件。

“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这么选择吗?”

杨丽娟哭着说:“不会了。”

鲁豫什么也没再问,微侧肩膀,静静地看着她,轻轻搂了下她的肩膀。

这个父亲用生命唤醒的女孩,痛苦了很多年,也被外界指责了很多年。如今,距离父亲为她的错误买单,已过去的整整17年。

她的悔悟需要聆听,她的心结也需要打开。而这些,随着鲁豫的到来,杨丽娟也有了和过去和解的可能。

不被讲述的鲁豫

2022年,鲁豫在播客开了一档《岩中花述》的节目,豆瓣评分9.6。

对话张春时,鲁豫被反问:“这么多年,你几乎没有被讲述,你会寂寞吗?”

这些年,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走进了很多人的故事里,也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视角,汲取,并分享着故事里的力量。当时间将曾经的“天才少女”推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后,鲁豫自觉“已经到了允许自己多说的阶段”。

她在脱口秀上金句频出,也以深邃的思想为女性发声正名,还在撞脸巴黎奥运logo一事迅速登上热搜时,大胆加入话题中心自嘲:“真的吗?我不信!”

按照鲁豫在“圆桌派”上的说法:“我54岁了,有什么不敢说的”。但在走进下一个故事时,她还是选择若隐若现的方式,坐在故事的对面。

讲述是一种需求,而克制却是一种成全。这是访谈多年,鲁豫修炼出的一种本事。这种本事,甚至成为了一种习惯,顽固地嵌进了她的性格和生命里。

至于鲁豫孤独吗?

一个充满了故事的人生,哪怕是孤独,也如那棵将根深深扎进岩石里的花树,可以接住陨落的灵魂,亦可成为凤凰爱栖的梧桐……

更以美丽而又独立的绝姿,“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地,让每一次相遇,都开出了香气馥郁的花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